呂秀立 曹健春 陳香波 郭小芳 婁長城 王利民
(1上海市園林科學規(guī)劃研究院,上海市徐匯區(qū) 200232;2上海城市困難立地綠化工程技術(shù)研究中心,上海市徐匯區(qū) 200232;3國家林木種質(zhì)資源平臺上海子平臺,上海市徐匯區(qū) 200232;4杭州余杭旅游集團有限公司,浙江省杭州市 311100;5德州世紀風園藝科技創(chuàng)新有限公司,山東省德州市 253500;6河南農(nóng)科園藝科技有限公司,河南省鄭州市 450002;7河南省農(nóng)業(yè)科學院園藝研究所,河南省鄭州市 450002)
楸樹(Catalpa bungeiC.A.Mey),別稱梓桐、金絲楸等,原產(chǎn)于我國,為紫葳科梓樹屬落葉大喬木,抗逆性強,分布廣泛,在我國有3 000多年的栽培歷史,是珍貴的用材樹種和優(yōu)質(zhì)的園林觀賞樹種[1]。隨著國家木材戰(zhàn)略儲備林工程、國土綠化行動、創(chuàng)森工程等大型工程項目的推進實施,自古就有“木王”之稱的楸樹備受關(guān)注,有望成為我國第三代戰(zhàn)略性樹種。
目前,楸樹組培技術(shù)已非常成熟[2-6],楸樹組培苗也因具有遺傳母株的優(yōu)良性狀、生長快[7]、抗病蟲害[8]、抗寒、抗鹽堿、韌性好、苗相整齊等優(yōu)點,受到了市場的青睞。但當前對楸樹組培苗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園林應用[9]、育苗[10]、水分生理和育種上,對組培苗的科學栽種還缺乏系統(tǒng)的配套技術(shù)。因此,筆者在廣泛征求業(yè)內(nèi)專家和資深種植戶建議的基礎(chǔ)上,結(jié)合項目組多年的栽培經(jīng)驗,總結(jié)了楸樹組培苗苗圃種植技術(shù)要點,以供廣大種植戶和從業(yè)人員參考。
鑒于楸樹小苗耐寒性不強,不宜在冬季最低溫在-15 ℃以下的區(qū)域建苗圃;同時,楸樹喜肥喜光,宜選擇在土層深厚、肥沃、向陽、交通方便、平整或緩坡的地塊建苗圃。
值得注意的是,楸樹喜水但不耐積水,故地下水位高、雨季易久澇的土壤不宜種植楸樹;前茬為果樹、老苗圃、茄果類蔬菜的土壤,容易感染根結(jié)線蟲,不宜種植楸樹;在因經(jīng)常使用除草劑、長期偏施化肥等導致土質(zhì)變差、變板結(jié)的地塊以及酸化鹽堿地、純砂質(zhì)貧瘠地的土壤上,楸樹成活率低且生長速度慢,應慎重種植;處于風口的地塊,楸樹組培苗容易形成風彎,也應慎重種植。
選定苗圃后,于冬季深耕、凍垈、疏松土壤,以減少病菌和害蟲的發(fā)生;若春季種植前才耕地,可每667 m2撒施殺蟲劑顆粒(如阿維菌素、辛硫磷、呋喃丹等)2 kg以上,先撒后耕。苗圃地上一季種植小麥等作物的秸稈,不宜粉碎還田,以避免秸稈在腐爛過程中滋生病菌、釋放熱量、爭奪礦質(zhì)營養(yǎng)、消耗氧氣,進而對楸樹的生長造成不利影響。
楸樹組培苗與實生苗相比,其莖基部生根處有愈傷組織,在夏季高溫高濕環(huán)境下,尤其是在排水不良的地塊,容易感染病菌,導致莖基腐病的發(fā)生。因此,為了減少莖基腐病的發(fā)生,建議采用“壟栽法”,即通過起壟覆蓋銀黑雙色膜,抬高樹苗的位置,避免莖基部被水浸泡。具體方法為:用繩子按照1.5 m的行距牽線,沿繩子撒施肥料,每667 m2施平衡復合肥(N-P-K為15-15-15)40~50 kg、生物有機菌肥0.5 t,肥料帶寬度約0.4 m,然后移開繩子,用起壟機器,順著肥料帶起壟;壟面最好為平緩的瓦背形,避免為陡峭的“幾”字形。
在耕地、起壟、覆膜等工序完成后,即可進行植苗。楸樹組培苗的種植時間范圍較大,北方地區(qū)從4月中旬至9月中旬均可種植,南方地區(qū)從3月下旬至9月下旬均可種植,提早種植雖有遭遇倒春寒的風險,但能增加楸樹組培苗的生長時間,增加生長量。一般在清明節(jié)前1~2周,依據(jù)天氣情況來確定楸樹組培苗的最早種植時間。
由于楸樹組培苗是在溫室培育而成的,故需經(jīng)過室外煉苗后才能到大田種植。在楸樹組培苗栽植前,確定栽植點,并在地膜上作記號,株距為0.6 m(水平距離)。楸樹組培苗栽植時,可手工直接栽植,也可采用定植器械或相應的農(nóng)機具進行栽植,即用手或園藝鏟挖穴,深度大于土球高度約2 cm,將帶有土球的楸樹組培苗放入穴中,然后圍蓋細碎土壤,以土壤蓋住土球2 cm為最佳。在楸樹組培苗栽植后,要經(jīng)常查看苗情,尤其是大雨過后,要檢查幼苗生長情況,對歪斜的楸樹苗要扶正培土。
種植楸樹組培苗的苗圃,連片面積較大或有條件的,可對苗圃土壤土質(zhì)進行檢驗,然后有針對性地進行配方施肥。在不能進行土壤檢測的情況下,一般施用生物有機肥和復合肥作底肥,可每667 m2施生物有機肥0.5 t和硫基復合肥(N∶P∶K=15∶15∶15)50 kg,以在一定程度上預防莖腐病、根結(jié)線蟲病的發(fā)生,補充楸樹生長所需的氮磷鉀等大量營養(yǎng)元素。
為促進楸樹組培苗生長,建議少量多次進行追肥,即在楸樹組培苗栽植到苗圃1.5個月后,開始追施氮肥(可施用尿素或高氮復合肥),滴灌每667 m2用量為5 kg左右,穴施每667 m2用量為15 kg左右(以后每次追肥用量均相同),以促進莖干和葉片快速生長;此后,每1.5個月追肥1次;到8月中下旬,進行最后1次追肥,追施平衡復合肥(N-P-K為15-15-15),以延長生長周期,增強木質(zhì)化,增粗主干。
當楸樹組培苗長勢不佳時,可采用無人機或高壓噴霧器噴施葉面肥,一般使用0.2%的磷酸二氫鉀,可單獨噴施,也可與農(nóng)藥混合一起噴施。
北方地區(qū)降水量少、頻率低,不利于楸樹組培苗快速生長,可采用鋪設(shè)滴灌管的方法進行澆水,如果苗圃覆蓋地膜,滴灌管應鋪在地膜下面,與楸樹組培苗根部拉開15 cm以上的距離,不要緊挨著莖干部位;若苗圃不覆蓋地膜,滴灌管鋪在楸樹組培苗附近即可。具體方法為:在楸樹組培苗種植于苗圃初期,需及時澆水,以確保組培苗的成活率;在楸樹組培苗生長過程中,根據(jù)土壤濕度及時澆水。值得注意的是,在澆水的同時,也可將肥料溶于水,實現(xiàn)水肥一體化。
在南方雨水充足的地區(qū),若楸樹組培苗種植于苗圃時多日無雨,則需澆水,待其成活后則無需再澆水。
防草一般采用化除方法,該方法有一定功效但副作用太多,例如,會影響楸樹組培苗的生長速度,破壞土壤團粒結(jié)構(gòu),在降解過程中消耗微量元素,污染環(huán)境,嚴重危害噴施者身體健康等。因此,可采用鋪設(shè)地膜或防草布進行防草(地膜的缺點是不透氣、不透水,對楸樹組培苗的根系生長有一定的負面影響,且地膜不易降解,容易損害土質(zhì);而防草布有塑料編織防草布和無紡布兩種,其中,塑料編織防草布成本高、使用周期長、不易降解,不建議使用;而無紡布成本相對較低、透水透氣性好、可自然降解、防草效果尚可,可考慮使用)。
建議平地使用寬1 m、厚0.008 mm的銀黑雙色地膜,銀色朝上、黑色朝下(銀色朝上可以反光,降低地面溫度,避免夏季高溫灼傷樹根,增強光照,促進光合作用,驅(qū)除蚜蟲等;黑色朝下可以阻光、防草、保溫、保濕);坡地使用40 g/m2的黑色無紡布。若使用地膜,可在起壟后,待雨后土壤濕潤未干時覆膜;若使用無紡布,可在起壟后直接覆布。
值得注意的是,壟間地面還會長草,待草長到一定高度后,可選擇在晴天用打草繩將草攔腰打碎鋪在地面(坡地建議用打草繩,防止雨后水土順壟溝流失),也可用除草機結(jié)合松土進行除草(平坦地塊建議松土除草同時進行,以疏松土壤,促進楸樹組培苗的根系生長和呼吸)。
楸樹組培苗的病害主要有根結(jié)線蟲病、莖基腐病、立枯病、炭疽病等,防治策略在于預防。具體防治措施如下。
4.1.1 根結(jié)線蟲病
鑒于根結(jié)線蟲病是苗木重點檢疫病害,該病主要靠苗木調(diào)運和土壤傳播,而楸樹組培苗生產(chǎn)的技術(shù)要求高、流程嚴謹規(guī)范,不會帶有根結(jié)線蟲,故主要針對其土壤傳播進行預防。筆者根據(jù)多年實踐發(fā)現(xiàn),多年重茬培育楸樹組培苗的苗圃、老果園和老苗圃,施用未腐熟農(nóng)家肥的地塊,以及土壤中摻入大量粉碎的秸稈、雜草等植物殘體的地塊,種植楸樹組培苗易感染根結(jié)線蟲病。因此,種植楸樹組培苗的苗圃可采用冬季深翻凍垈、施用生物有機菌肥、起壟種植、挖排水渠、采用滴灌、施用殺滅線蟲的藥劑(石硫合劑、阿維菌素、呋喃丹等)等方法,以有效預防根結(jié)線蟲病的發(fā)生。其中,最常用的預防方法是每667 m2用阿維菌素顆粒2 kg處理土壤,或在栽植時每個栽植穴撒施呋喃丹顆粒1~2 g。
4.1.2 莖基腐病、立枯病、炭疽病
這些病害在夏季高溫高濕條件下易發(fā)生,故種植楸樹組培苗的苗圃可采用起壟覆膜種植、適當降低種植密度、適時噴灑殺菌抑菌藥劑(甲基硫菌靈、春雷霉素、咪鮮胺等)等方法進行預防。
楸樹組培苗的蟲害發(fā)生相對較少,主要害蟲為地老虎、蠐螬、紅螞蟻等土壤害蟲和楸螟。具體防治措施如下。
4.2.1 地老虎、蠐螬、紅螞蟻等
這些土壤害蟲易在楸樹組培苗栽植初期啃噬莖干、皮和根,可采用冬季深耕凍垈、耕地時撒施殺滅土壤害蟲的藥劑(辛硫磷、地蟲丹、毒死蜱等)等方法進行防治,也可在楸樹組培苗栽植后,根據(jù)蟲害發(fā)生的嚴重程度,在根部附近定點投放少量辛硫磷、敵百蟲、滅蟻靈等殺蟲藥劑進行防治。
4.2.2 楸螟(又稱楸梢螟、楸樹鉆心蟲)
此蟲主要通過幼蟲鉆蛀楸樹嫩梢進行為害,被害部位呈瘤狀突起,造成枯梢、黃葉、風折、干彎等嚴重后果,但不危及植株生命,平茬或截干后楸樹仍能正常生長。一般在4月中旬后,楸樹組培苗易遭受楸螟的危害,可通過生物防治和藥劑防治相結(jié)合的方法進行防治,即從4月楸螟第一代幼蟲羽化開始,用黑光燈誘殺成蟲,或在4月中旬至8月中旬,每月噴灑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高效氯氟氰菊酯、高效溴氰菊酯、蘇云金桿菌等藥劑1次進行防治,面積大的苗圃可采用無人機進行藥劑噴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