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鹽城市鹽瀆實驗學校 鄭榮軍
剪紙是我國的一項非物質文化遺產,已經有千年的歷史,它成為我國最具有普遍性的藝術之一,在民間生活中被人們廣泛使用。在小學美術課中,教師除了進行繪畫與欣賞的教學以外,開設以剪紙為內容的美術課,有利于剪紙文化的傳承,既鍛煉了學生的美術技能,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愛國熱情。剪紙的過程是對學生動腦、動手能力的培養(yǎng),以游戲的方式讓學生在學中玩,在玩中學。那么,我們現在的小學美術剪紙教學中存在哪些問題,我們又該如何解決?
在實施新課程標準之前,我國就已經落實了素質教育。受傳統(tǒng)教育的影響,學校教育一直沒有擺脫應試教育模式,這種思想影響著素質教育地順利實施。在學科教育中,美術一直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剪紙教學被一些學校遺忘。實際上,剪紙是培養(yǎng)學生各方面技能的主要方法之一,它同美術制作、裝飾、手工等同等重要,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剪紙的藝術性更強,歷史更久遠,文化意味濃,更能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想象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由于剪紙教學對教師的要求高,還是高消費項目,所以很難在學校中推廣。
現任的小學美術教師都是高校培養(yǎng)而來,而高校中沒有剪紙課程,這是因為剪紙是民間的傳統(tǒng)藝術,很多高校沒有形成專門的教育方法。雖然高校培養(yǎng)出了很多的具有高超美術專業(yè)素養(yǎng)的教師,但沒有對他們進行剪紙方面的培訓,教師們缺乏這一方面的專業(yè)知識。其實,剪紙同美術繪畫一樣,需要經過長期的、專業(yè)的教育,需要較好的動手能力和較強的觀察力,要想成為一名好的剪紙教師需要一個漫長的學習過程。
小學生年齡小,動手能力較弱,有的小學生甚至不會拿剪刀,更別談精細的剪紙了。學生在學習剪紙時,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很難上手,甚至努力了也剪不出好的作品,于是就放棄了。教師也沒有對學生進行耐心教育,學生沒有興趣,即使有一點興趣,也會逐步喪失。
現行的美術教材中沒有剪紙的內容,只有簡單的幾個圖片。剪紙流傳在民間,受地域文化的影響,形成了不同風格的剪紙藝術,剪紙在北方一帶更加流行,南方較少,受南北生活習慣的影響,剪紙的內容、風格也大不一樣,這也為教材的編寫制造了難題,導致一直沒有統(tǒng)一的、詳細的剪紙教材,學校更沒有形成系統(tǒng)的剪紙教程。
美術不僅是動腦的學科,也是動手的學科,小學生更喜歡動手操作,所以不喜歡教師在課堂上大講特講理論性的問題。教師應當給學生營造生動有趣的學習氛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剪紙是生活的藝術,在生活中處處可見。教師要把生活與剪紙學習藝術性地整合在一起,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教師給學生展示自己所帶的工具,并讓學生了解這些工具的作用,鼓勵學生每人準備一套屬于自己的剪紙工具開展剪紙活動。教師給學生展示自己的剪紙手藝,在很短的時間內剪出各種小圖形,贈送給學生,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
教師的剪紙技術并不是從大學帶來的,而是在后天的工作中不斷研究形成的,學校要注重對教師剪紙技術的培訓,鼓勵教師自學成才,還可以從民間外聘有知名度的剪紙高手走進學校。名人可以走進課堂教學生,還可以教教師。學校還要定期對教師的剪紙水平進行考查,對進步明顯的教師給予獎勵,提高教師學習剪紙的熱情,從而培養(yǎng)一批高水平的專業(yè)剪紙教師。
剪紙的方法多樣化與教師教學的多樣化是統(tǒng)一的。教學時,教師先要讓學生了解剪紙的多樣性,不同的剪紙具有不同的方法,教師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剪紙方法指導。比如,對稱剪紙法、單色剪紙法、刀刻法、套色剪紙法等,讓學生嘗試不同的剪紙方法體驗不同的樂趣。另外,剪紙的類型也要豐富多樣,人物剪紙、實物剪紙、想象剪紙穿插進行,還可以挖掘更多的民間藝術剪紙,發(fā)揚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豐富剪紙內容。
剪紙是一門藝術,原因在于它不拘一格,既有一開始的模仿,又有學成之后的想象,剪紙不能固步自封,還要不斷創(chuàng)新。學生剪出的作品代表著他的想象,怎么想就怎么剪,教師在看學生的作品的時候,還要聽他的想法,在此基礎上進行指導評價,以此來完善他的作品。教師評價學生作品時,可以在全班同學面前講解,給其他同學更多的啟示。學生聽完評價后可以修改,剪出更富有內涵的作品。
由于當前小學美術教材中缺乏專門的剪紙內容,為了更好地實現剪紙教學的正規(guī)化,編寫與本校相適應的剪紙校本教材顯得非常重要。編寫剪紙校本教材,豐富剪紙課程,挖掘整理鹽城市剪紙?zhí)厣Y源,探索小學剪紙教學的方法,整理成為剪紙課程的教學成果,為小學剪紙教學提供理論與實踐的實用教材。有了教材的課堂,不僅使學生的學習有了依據,也幫助學生了解本地民俗特點,在學習時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作品。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因此大大被激發(fā)起來,以更高的熱情從事剪紙藝術傳承,從內心喜歡上這門藝術,在不久的將來,他們或許會成為剪紙方面的專家。
總之,在小學開設剪紙課程,讓剪紙這門民間藝術在美術課堂上生花,符合新課程改革的要求,也符合國家所提倡的大力發(fā)展和重視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理念。學生在剪紙的學習過程中,對藝術又有了全新的認識。我校自開展剪紙教學以來,不斷推進教學改革,滿足了學生學習需要,也為民間藝術的傳承做出了貢獻。在以后的教學中,我們應該加大剪紙教學力度,進一步強化學生的思想認識,在傳承的基礎上創(chuàng)新,使中華優(yōu)秀文化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