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徐州市桃園路小學 張艷艷
馬卡連柯說:“對學生品德教育不成功,就是在向社會輸送廢品。”小學語文是具有豐富人文內涵的學科,對孩子的品行、個性以及精神的影響是深遠的,關系到民族教育大業(yè)的成敗。因此,小學語文教學應該重視德育教育的開展。通過德育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意識,能夠辨別社會生活中的是非、善惡、美丑,進而提升道德品質的水準,這樣才能實現(xiàn)語文學科教學的育人功能。
我們知道,選編進語文課本的課文文質兼美,既能讓學生獲取語言文字的技能,又能讓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得到提升,這是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最佳素材。教師需要深入挖掘課文中的德育元素,在品味語言文字的同時,進行德育常識的滲透。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抓住字、詞、句、段,結合語文教學的常規(guī)訓練,在品味文字的內涵中感悟傳統(tǒng)文化的意義,并進行德育常識的了解。這樣,才能讓小學生汲取傳統(tǒng)文化的精華,了解前人高尚的道德品質,進而潛移默化地影響自己。例如,在教學《最后的姿勢》時,教師就引導學生抓住文中的“拉、撐、護”三個動詞進行品味,從而突出了“撐”這個動詞。那么,為什么“這是怎樣的撐啊”。結合生活常識來理解,文中的老師只有撐在桌上,弓著身子,才能用他的血肉之軀去擋住紛紛砸下的一切。通過這樣的分析,學生才理解譚老師這樣做是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唯有這樣才能保護課桌下的幾個學生。分析到這里,譚老師高大的形象樹立起來了,學生們被深深地感動著,一股敬意油然而生。
新課改實施以來,情境教學法在語文課堂得到了廣泛的使用。營造德育教育情境,教師要結合課文內容進行,利用閱讀教學激活學生的認知。小學語文課本有很多德育的素材,如仁人志士的英勇不屈、模范任務的感人事跡、科學家的杰出貢獻、勞動人民的勤勞智慧等。這些素材充分體現(xiàn)了堅貞不屈、誠實守信、求真務實等道德規(guī)范,為營造德育情境提供了可能。例如,《天游峰的掃路人》一文,本文體現(xiàn)了天游峰掃路人那自信樂觀、樂觀豁達的人生態(tài)度。閱讀這篇課文可以培養(yǎng)學生對普通勞動者的尊敬之情。為了滲透德育教育,教師就營造這樣的教學情境:多媒體課件展示圖片,反映天游峰的高與險。學生看到這樣的圖片發(fā)出陣陣驚嘆。接著,通過“我”與掃路人對話,把老人那自信、開朗、豁達的性格展示出來。這樣,再來進一步研讀文本,就會激發(fā)學生的道德認知。同時,學生在研讀的過程中感悟課文中所蘊含的哲理,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形成自強不息的精神,從而達到德育教育的目的。
陶行知說過:“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闭Z文教學中開展德育教育,必須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當今社會,富足的物質生活讓很多小學生心理素質偏差,甚至道德水準都在降低。具體表現(xiàn)在溺愛造成的自私、幼稚、任性等,這種心理讓道德體驗膚淺。因此,我們要貼近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來開展德育教育,引導學生站在客觀公正的立場上認識自我,及時找出自身存在的不足,并能夠及時改正。語文教師要關心學生的生活狀況,對學生的家庭生活有所了解,并以此作為依據(jù),有的放矢地開展德育教育,以喚起學生的認知體驗,進而對德育知識充分的理解與吸收,這樣才能把德育教育落到實處。例如,在教學《太陽是大家的》這篇課文時,作者把太陽比作人類的朋友,就此擬人的寫作手法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太陽對人類的生活有益嗎?如何理解太陽是人類的朋友?思考這些問題就把德育教育滲透到閱讀教學中,在交流與討論中讓學生明白什么是自私,什么是奉獻,從而喚醒了學生的道德體驗。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要結合教學實際情況,引導學生積極廣泛地開展社會實踐活動?!钡掠逃碚搹姡枰ㄟ^實踐活動加以強化。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做到知行合一。例如,教師可利用“學雷鋒活動月”這個契機,對學生進行關愛他人與熱愛集體教育,帶領學生走進社區(qū)開展公益活動。在重陽節(jié)到來之際,教師可帶領學生到敬老院幫助老人打掃衛(wèi)生,幫助老人洗衣服,整理房間等。在活動期間,教師還可以播放影片《雷鋒》,讓學生了解雷鋒的生平事跡。學校和年級辦板報宣傳雷鋒事跡,通過大力的宣傳與教育,讓學生心靈受到震顫。學生中做好事、關愛他人、幫助他人的現(xiàn)象不斷發(fā)生。為了更好地弘揚雷鋒精神,教師要開展各種活動來強化德育效果。例如,在冬季開展拔河比賽來培養(yǎng)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團隊意識;通過講故事比賽活動,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也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實踐證明,語文實踐活動的開展有利于提高學生認識,而且能夠強化德育教育的效果。
綜合上述,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對學生的終身發(fā)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所以,教師要充分發(fā)揮語文學科的育人功能,把對學生的德育教育貫穿在平時的聽、說、讀、寫過程中。唯有這樣,才能陶冶學生的情操,洗滌學生的心靈,進而培養(yǎng)小學生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