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健 (江蘇淮安市施河鎮(zhèn)中心小學)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教育對小學語文教學提出更高要求,不僅希望學生能掌握足夠多的學科知識,同時要求教師強化學生的課外閱讀能力。語文具有較強的人文性和工具性,而提高學生的課外閱讀能力則是體現(xiàn)學科特性的重要手段,學生通過課外閱讀擴展視野、提高寫作能力,同時增加知識量,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要革新教學方式,創(chuàng)新課外閱讀新模式,實現(xiàn)快樂閱讀。
由于小學生的認知能力有限,無法對所接觸的事物進行全面接納和吸收,同時又具有探索欲望,但耐心較差的特點,因此,教師在開展課外閱讀訓練時,要牢牢抓住這些特性,巧用繪本,基于學生的閱讀興趣入手,搭建情境,采取有效、科學、合理的手段,全面激發(fā)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打破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枷鎖,讓學生自主、積極地投身到閱讀中。
如,教師在引導學生閱讀《小王子》時,就可采用“角色扮演法”。在課前教師先將小王子的卡通視頻進行整理和剪輯,并加入一些學生喜歡的元素,制作成多媒體PPT 教案。在播放教學素材的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將其中展示的角色進行歸納。在學生對該文本有輪廓性認知后,教師引導學生對故事中人物的性格特點展開討論。當學生進入討論后,教師要維持課堂紀律,確保學生集中注意力,更要適當?shù)亟o學生提供幫助,但切忌過分干預學生的進度。在指導學生進行角色扮演時,教師可以做出一些預先分工,安排學生在扮演角色的同時負責不同的特殊任務。在正式開始后,教師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選取故事中的角色進行扮演。在學生選擇好自己想要扮演的角色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展開對故事內容的探索,了解故事的發(fā)展。通過這樣的教學,學生的探索欲望和學習需求得到滿足,同時也能全身心地投身到課外閱讀及探索中,進而逐步養(yǎng)成終身閱讀的良好習慣。
小學生具有一定的競爭意識和合作意識,不論在學習中還是在生活中,都容易受到氛圍的影響而展開競爭。因此教師在開展小學課外閱讀時要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使學生能夠在輕松、靈活、愉悅、富有生命力的課堂中以“相互摩擦”的方式展開“合作”閱讀,從而感受課外閱讀的魅力。
如,在開展傳統(tǒng)文化類的課外閱讀教學時,可應用“游戲教學法”。在課堂中,教師將相關主題發(fā)布到學生手中,讓學生根據(jù)相關主題尋找課外內容或新鮮資訊,在此過程中,可尋求父母的幫助,將符合自己要求的視頻、音頻、圖片、文字等資料進行整理,并由此開展“課外知識擂臺賽”。教師先讓一名同學,根據(jù)主題進行課外知識展示,在該同學展示過程中,其余同學可提出疑問,展示同學通過輔助資料進行二次剖析,當該組學生依次提出問題后,教師組織學生以不記名的方式進行投票。隨后,教師按照規(guī)則讓下一組同學進行展示,在全班學生都進行了展示后,教師讓班長統(tǒng)計總票數(shù)排名,并將“小關主”的榮譽稱號頒給該學生。有趣的課內活動讓學生感受到閱讀帶來的樂趣和語文學科的魅力,實現(xiàn)快樂閱讀。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教育領域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教師在開展課外閱讀教學活動時,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做到視聽搭配,讓學生突破時空限制,真正走進文本,挖掘文本內容。
如,教師在指導課外閱讀《阿拉丁和神燈》時,就可應用“視聽教學法”。課前,教師將與故事內容相關的視頻資料進行分段裁剪,并將其中的音樂部分單獨摘出。課上,教師先為學生播放音樂部分,讓學生感受童話故事中展示的異樣世界。接著,教師將故事第1 片段播放給學生,讓學生發(fā)揮想象為故事寫后續(xù)。在學生猜想和思考過程中,教師繼續(xù)播放具有神秘氣息的音樂,讓學生始終處于浪漫的童話氛圍中。在學生將自己編創(chuàng)的故事展示完成后,教師將第2 片段播放給學生,讓學生感受原故事中的巧妙安排,同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將該段故事與自己設定的進行比較,找出兩者異同。通過這樣的教學模式,學生在教師和多媒體視聽資料的引導下,逐步深入故事,同時在與教師的有效交互中,充分發(fā)揮想象力,切實發(fā)揮了課外閱讀的教育價值。
綜上所述,課外閱讀不但能提高小學生的寫作能力,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同時學生能夠在品味人間百態(tài)的過程中塑造正確的人生觀。因此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個體情況和班級的整體情況采用科學正確的引導手段,提高學生課外閱讀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