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一個女人,卻擁有三個名字。她本可以成為中國內地的首富,卻把80%的財產捐給了國家。她叫趙碧琰,也叫耿碧琰,但本名為耿維馥。
兩任妻子
89年的人生歷程里,耿碧琰一共使用過3個名字;耿維馥、趙碧琰、耿碧琰。
在遇到趙欣伯之前,她叫耿維馥,是一個讀過幾年書的大連姑娘。報紙上的一篇征婚啟事,改變了耿維馥的人生軌跡。
當年,趙欣伯在喪妻后,在報紙上刊登了征婚啟事。報紙上的趙欣伯年輕英俊,又是留日學生,贏得了許多少女的芳心。耿維馥是其中之一。1921年6月的一天,耿維馥嫁給了趙欣伯,成為他的第二任妻子。
而趙欣伯要求新妻,不但要按當時的習俗改隨夫姓,還要把名字改成“碧琰”,以紀念亡妻王碧琰。從此,耿維馥變成了趙碧琰。
趙欣伯不僅僅是一個對亡妻念念不忘的癡情人,更熱衷政治。偽滿洲國成立后,趙欣伯被任命為“立法院院長”。那幾年,在長春,“趙欣伯”三個字可以呼風喚雨。但時局是變幻莫測的,任職一年零三個月后,趙欣伯因牽涉貪污案遭到溥儀猜忌,被派到日本,政治生命幾乎就此完結。
到日本后,趙欣伯把精力都放在做西藥生意上。據說,趙欣伯與當時日本的實權人物聯手,主要做“盤尼西林”的生意。這在當時是炙手可熱的緊俏藥品,趙欣伯因此賺了不少錢。
為了給自己留條后路,趙欣伯以妻子趙碧琰的名字,在東京購買了大片土地和房產。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趙欣伯于1951年被拘留審查,死于拘留所。頂了別人的名字活了半輩子的趙碧琰,終于去公安局改回了自己娘家的姓氏——耿。
天文數字的財富
作為漢奸的家屬,在“文革”時期受到的沖擊可想而知。他們被趕出豪宅,擠在大雜院的一間房子里。為了消除隱患,耿碧琰銷毀了所有的書信證據。
流光飛舞,匆匆數年。趙欣伯當年在日本買的土地和房產,價值翻了數倍。1976年3月10日,日本《產經新聞》發(fā)表了一篇題為《漂浮在宇宙中的240億》的文章,透露趙碧琰名下的財產被人騙取。日本法庭多次來函,要求耿碧琰本人出庭,否則,將直接缺席宣判,那些土地有可能被重新分配。
聽到這筆財產有可能水落石出的消息,耿碧琰的態(tài)度卻異常冷淡。因為她什么證據也拿不出來,全在“文革”中被燒了。
不久,當時的國家僑辦主任廖承志告訴耿碧琰,因為一樁地產詐騙案,使得趙欣伯在日本購置的財產浮出水面。廖承志告訴耿碧琰,希望她出具委托書,由日本華僑總會接手這些不動產的管理權。此外,廖承志希望耿碧琰把名字改回趙碧琰,因為據說那些財產的所有人姓名就是趙碧琰。
最終,她決定把名字改回“趙碧琰”,繼承這筆財富。1976年5月,趙碧琰啟程前往東京。
追回財產
那天的東京家庭裁判所法庭很熱鬧,因為站著4個趙碧琰。另外三個來自中國香港、中國臺灣、馬來西亞,她們都穿著考究,保養(yǎng)得極好,戴著精致的金絲眼鏡,在回答法官的問題時流利而準確。
真正的趙碧琰則和她們形成了鮮明的反差,骨瘦如柴,滿臉皺紋。而且,她有些糊涂了,在回答問題時支支吾吾,不能確定。最糟糕的是,當法官請出在趙家當了8年的傭人時,她竟然不認識。
實際上,這名傭人已經向法官指出了真正的趙碧琰。但由于她在法庭上的表現,只能開出“趙碧琰不在者”的判決。意思是,在座的各位都不是趙碧琰。一場敗訴猶如一盆冷水澆下,但中國的外交部并沒有放棄。
1979年11月,經時任中央副主席、國務院副總理鄧小平特別批準,北京市選派5名法律工作者組團出訪日本,傅志人名列其中。
“只要能證明北京的趙碧琰就是趙欣伯的妻子,這個案件就贏了?!备抵救苏f,“我所做的就是找到所有的證據,并將它們連成東京法庭認可的一條證據鏈?!?/p>
在已經泛黃的卷宗中,趙碧琰財產案贏得勝訴的證據是這樣的:19份證人證言,其中有趙欣伯當偽滿洲國“立法院長”時的下屬,有跟隨趙欣伯夫婦去日本的裁縫和女傭,還有給關在獄中的趙欣伯天天送飯并最后為其收尸的男仆。18份書證,有刊載趙欣伯照片的偽滿洲國時期的報紙,有趙欣伯被國民黨北平第一監(jiān)獄羈押與獲得保釋的文檔……這些證據形成了一條完整的證據鏈,幫趙碧琰于1984年取得了東京財產的所有權。
據統(tǒng)計,這筆財產為30億元人民幣。1985年5月16日,趙碧琰把名下80%的財產捐給了“中華文化教育財團”,用于支持祖國的慈善事業(yè)。 (綜合《世界華人周刊》《北京日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