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四川小伙石城川被福布斯評為“中國30歲以下精英”。數(shù)月前,他曾坐在幾名Echoing Green全球社會領導力計劃總決賽專家面前,微笑著展示了“音書”科技幫助聽障人實現(xiàn)交流無障礙的模擬情景。隨后,幾位不同膚色的外國專家紛紛沖他豎起了大拇指:“Very good?。ǚ浅:茫?/p>
1992年12月,石城川生于四川省樂山市的一個普通家庭。童年時的石城川性格外向,很愛說話。2003年4月,11歲的石城川由于化膿性腦膜炎造成的后遺癥成了雙耳損失120分貝極重度聽力的殘疾人。雖然上課聽不到老師的聲音,但靠著自學教輔材料和用心研讀,他2011年高考時以優(yōu)異成績被暨南大學錄取。
2012年,谷歌公司推出了一款智能型眼鏡,可以將手機屏幕大小的畫面投影在鏡片的虛擬屏幕上。當石城川了解到這種智能眼鏡的原理之后,興奮得一夜未眠:能不能將它與語音識別技術結(jié)合起來,設計一款聽障人士專用的語音轉(zhuǎn)文字智能眼鏡呢?
為此,石城川選修了人工智能相關課程,摸索著研發(fā)聽障人士專用智慧眼鏡和聲音轉(zhuǎn)文字的APP,他給這款APP起了一個好聽的名字叫“音書”。
2016年4月的一天,石城川和同學陳國強向華南理工大學的林老師演示了這款產(chǎn)品的操作,林老師覺得很有意義。他邀請兩人入駐華南理工大學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孵化基地。在那段奮斗期間,石城川又結(jié)識了樂于幫助他實現(xiàn)夢想的校友“好漢”——彭駟慶。
自3人創(chuàng)辦“音書”公司之后,不斷有聽障人士注冊成為“音書”的用戶。在了解他們共同需求和不同需要的調(diào)研過程中,石城川和陳國強不斷地將“音書”的功能推陳出新。
作為“音書”的設計者,石城川本人的工作和生活也因這款軟件而有了很大的改變:陳國強和他談工作,不必再用紙上寫字這樣的笨方式,都是用“音書”把語音轉(zhuǎn)成文字給他看,10分鐘內(nèi)已經(jīng)可以溝通多個話題。兩人平時下班后,在路上也可以開著“音書”邊走邊聊,溝通一下就變得高效而有趣……
為了有能力幫助到不同地域、不同國家的聽障人士克服交流障礙,石城川和陳國強在豐富“音書”語音識別范疇的過程當中,又陸續(xù)添加了識別閩南語、客家語甚至英語的功能。2019年4月29日,石城川遠赴美國,走上Echoing Green全球社會領導力計劃總決選賽場,向世界展示一個聽障人的無障礙夢想,于是就出現(xiàn)了開頭所講的那一幕情景。
2019年5月,Echoing Green評選結(jié)果出來了:在入圍的來自全球2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的70多個團隊當中,“音書”團隊是唯一一個來自中國大陸的。那種用能力向世界展示中國人的夢想、用科技成果幫助同類殘疾人、用創(chuàng)新成果為祖國增光添彩的自豪,讓石城川喜極而泣。
如今,“音書”已經(jīng)有了40萬聽障人用戶,不僅遍布全國內(nèi)地各個省市,還包括我國港澳臺地區(qū)及東南亞、北美的部分聽障人士。
(摘自《職工法律天地·上半月》2020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