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小華
[摘要] 目的 腦梗死合并大動脈狹窄患者采用靜脈溶栓或者是采用支架取栓,觀察兩組治療手段的效果,以及治療后的安全性。方法 隨機抽選2017年5月—2019年5月該院收治的腦梗死合并大動脈狹窄患者62例,回顧資料分析其治療效果并且根據(jù)分析需要分成兩組,其中31例采用支架取栓治療,分成支架取栓組,31例采用靜脈溶栓治療,分成靜脈溶栓組。對兩組患者的MRS評分、NIHSS評分、血管再通率情況分析,以及兩組患采用不同治療方法后腦出血和死亡情況。 結果 支架取栓組MRS評分和NIHSS評分率都低于靜脈溶栓組但,NIHSS評分改善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支架取栓組血通率為87.10%高于靜脈溶栓組54.39%(χ2=7.828,P<0.05)?;颊咧委熀?0 d內(nèi)跟蹤觀察,兩組患者發(fā)生腦出血例數(shù)相同,并且都發(fā)生兩起死亡案例。結論 腦梗死合并大動脈狹窄患者采用靜脈溶栓方法治療后,MRS評分和NIHSS評分好;腦梗死合并大動脈狹窄患者采用支架取栓治療后血管再通率高。
[關鍵詞] 靜脈溶栓;支架取栓;腦梗死;大動脈狹窄
[中圖分類號] R743.33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文章編號] 1674-0742(2020)10(a)-0085-03
A Comparative Study of Stent Thrombectomy and Intravenous Thrombolysis for Cerebral Infarction with Large Artery Stenosis
TIAN Xiao-hua
Lingcheng District People's Hospital of Dezhou City, Dezhou, Shandong Province, 2535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and aortic stenosis were treated with intravenous thrombolysis or thrombus removal with a stent to observe the effects of the two treatments and the safety after treatment. Methods 62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and aortic stenosis admitted to the hospital from May 2017 to May 2019 were randomly selected. The data were reviewed to analyze the treatment effect and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needs. 31 of them were treated with stent thrombectomy and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In the stent thrombolysis group, 31 cases were treated with intravenous thrombolysis and divided into intravenous thrombolysis group. Analysis of the MRS score, NIHSS score, and vascular recanalization rate of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as well as the cerebral hemorrhage and death of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after using different treatment methods. Results The MRS score and NIHSS score rate of the stent thrombolysis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intravenous thrombolysis group. howerver,the improvement rate of NIHSS rate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the blood circulation rate of the stent thrombolysis group was 87.10% higher that of the intravenous thrombolysis group 54.39%(χ2=7.828, P<0.05). The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within 90 d after treatment.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had the same number of cerebral hemorrhages, and two deaths occurred in both. Conclusion The MRS score and NIHSS score of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combined with aortic stenosis treated by intravenous thrombolysis are good;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combined with aortic stenosis have a high rate of vessel recanalization after stent thrombectomy.
[Key words] Intravenous thrombolysis; Stent thrombus removal; Cerebral infarction; Aortic stenosis
缺陷性卒中病癥在神經(jīng)內(nèi)科是一種危重病癥,該種病癥嚴重影響患者身體健康,如果不采取有效治療措施,患者病死率高,同時致殘率也高。腦梗死合并大動脈狹窄患者,有著發(fā)病急,病情重和病死率高特點,有研究機構報道,該種患者在發(fā)病后6 h內(nèi)如果不能夠得到有效的搶救,患者病死率可以高達60%以上[1]。我國對于腦梗死合并大動脈狹窄患者治療過程中,主要采用靜脈溶栓治療方法,采用該種治療手段中主要采用纖溶酶原活劑治療,使用靜脈溶栓治療的優(yōu)點是90 d內(nèi)MRS評分和NIHSS評分高,但是血管再通率低。因此為尋求一種可以提高血管再通的方法,2017年5月—2019年5月隨機抽選該院收治的腦梗死合并大動脈狹窄患者62例,研究過程中分析支架取栓的治療效,對照兩組患者采用兩種不同治療方法后,觀察其治理效果和安全性。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抽選該院收治的腦梗死合并大動脈狹窄患者62例,其中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者31例,兩組患者平均年齡在56.3歲。并且根據(jù)分析需要分成兩組,其中31例采用支架取栓治療,分成支架取栓組,31例采用靜脈溶栓治療,分成靜脈溶栓組。兩組患者都需要經(jīng)過醫(yī)院儀器檢測確診為腦梗死合并大動脈狹窄患者,為保證確診的準確性,還需采用臨床癥狀判斷,觀察患者頸內(nèi)靜脈大動脈狹窄情況。兩組患者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所有納入患者要求滿18歲以上;②患者發(fā)病時間要小于4.5 h,或者是機械取栓小于6 h;③經(jīng)過倫理委員會批準,參與研究對象必須由家屬簽字同意。
排除指標:①采用CT儀器檢測后提示為大面積缺血性卒中或者是出血性卒中患者;②高危出血疾病史患者排除在研究范圍外;③取栓患者有著對比劑過敏者排除在研究外;④有不適合再次灌注治療情況患者排除在研究之外。
1.3 ?治療方法
1.3.1 ?支架取栓 ?患者開展支架取栓治療手術過程中,首先對患者使用麻醉治療,麻醉采用藥物為利多卡因,使用計量為10 g/L,采用右側股動脈進行局部麻醉,全身肝素化,使用穿刺技術穿刺右股動脈,使用置換導絲放置導管鞘,采用造影技術獲得血栓具體位置后,使用微導絲的引導作用,把微導管放置到血栓遠端,然后是把支架放置到血栓除,使用造影技術觀察支架放置是否良好。支架放置完成后需停留2~4 min,然后是對支架的回撤,采用回撤支架過程中,導引管內(nèi)的液體滴注需要停止,并且回撤支架時需助手協(xié)助,回抽導引管時要形成逆流,一般的情況下,需要采用反復的方式才能夠取栓成功。對患者完成取栓手術后,還需采用造影復查了解患者是否血管通暢,如果采用造影顯示患者血管流暢,撤出微道絲等設備,手術完成[2]。
1.3.2 ?靜脈溶栓 ?采用溶栓治療的患者中,首先需要采用核磁共振技術對患者血栓情況檢查,并且根據(jù)檢查結果采用合理的溶栓方法對患者治療。使用靜脈溶栓患者治療藥物是重組人組織型纖溶酶原激活物,使用計量為0.9 mg/kg,同時使用最大量不能夠超過90 mg,該溶栓藥物采用靜脈滴注方法,其中使用的10%的溶栓藥物采用強靜脈助推,注射時間需在1 min內(nèi)完成,其余使用藥量在1 h內(nèi)完成滴注[3]。
1.4 ?護理方法
①常規(guī)護理:腦梗死患者常見偏癱情況,許多患者出現(xiàn)活動不順利和失語情況,護理工作開展過程中,需幫助患者活動,注意觀察患者面部表情,根據(jù)表情判斷患者需要,并且采用針對性措施幫助患者解決問題。對患者輸液過程中,盡量將患者輸液放置在健康肢體上,方便患者活動。患者活動不利時,要幫助患者翻身,可以對患者按摩,以此來促進患者血液循環(huán)。
②健康宣教:患者許多不了解腦梗死病癥,對于患者治療過程中,護理人員需開展健康教育,幫助患者獲得健康知識,有利于后期護理工作的開展。
③心理護理:患者發(fā)生腦梗死病癥后,許多患者心情緊張,不利于治療工作開展。護理人員需要進行心理指導工作??梢允褂媒徽劮椒ǎ私饣颊咝睦韱栴},并且解決患者心理緊張因素。如果醫(yī)院條件允許情況下,可以邀請治療良好患者和其交談,通過該種方法,能夠提高患者治療積極性,有效提高治療效果。
1.5 ?統(tǒng)計方法
該次采用SPSS 16.0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用(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n(%)]表示,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MRS評分改善率、NIHSS評分改善率、血管再通率情況
支架取栓組MRS評分和NIHSS評分改善率都低于靜脈溶栓組,NIHSS評分改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支架取栓組血通率高于靜脈溶栓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病死情況和腦出血情況
患者治療后90 d內(nèi)跟蹤觀察,兩組均發(fā)生腦出血,病死率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缺血性卒中在急性期使用動脈內(nèi)治療方法,或者是采用靜脈溶栓治療方法,該兩種方法效果明顯,并且治療安全系數(shù)較高,采用以上兩種治療方法,能夠實現(xiàn)血管的快速再通功能,從而有效挽救快缺血壞死的腦組織,因此該兩種治療方法有實際的臨床意義[4]。
采用靜脈溶栓治療腦梗死合并大動脈狹窄病癥患者雖然有實際的治療效果,但是采用該種方法治療有時間限制,患者急性發(fā)病期超過4.5 h后治療效果不佳。同時采用靜脈溶栓治療后如果患者溶栓失敗,溶栓失敗帶來的缺血再灌注損傷是十分的危險。隨著現(xiàn)代科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許多介入材料使用在醫(yī)學治療過程中,能夠有效提高血管閉塞的在通性,同時采用機械取栓治療方法,可以有效延遲最佳治療時間,為挽回患者生命有重要的意義。但是采用血管內(nèi)治療方法也存在一些不利因素,比如采用的機械取栓技術會對患者帶來一些副損傷,采用機械取栓患者會出現(xiàn)顱內(nèi)出血、血管損傷等并發(fā)癥。而且采用再通治療方法中,使用不同的再通治療方法也有著不同的預后影響和血管再通效果。同時采用血管再通技術對急性期患者治療時,還會受吸煙史、基線血壓水平、血栓負荷、基線血糖水平和時間延誤等方面的因素影響[5-6]。
在腦梗死迸發(fā)大動脈狹窄病癥患者治療過程中,采用靜脈溶栓雖然效果良好,但是采用該種治療時,也有相應的缺陷。臨床醫(yī)務人員治療時對不同的治療方法對比其治療效果,能夠根據(jù)對比的結果,結合實際臨床患者情況,采用合理治療方法,以此來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張健穎等[6]研究結果為支架取栓組18例(94.74%)患者血管再通6例(31.58%)患者24 hNIHSS評分改善,4例(21.05%)患者90 d后mRS評分良好;靜脈溶栓組12例(63.16%)患者血管再通,10例(52.63%)患者24 h NIHSS評分改善,12例(63.16%)患者90 d后MRS評分良好。其得出結論與該文相似,該次研究中主要是對靜脈溶栓和支架取栓兩組治療方法對照,支架溶栓的血管流通率為87.10%,有27例患者表現(xiàn)良好。但是在MRS評分中,表現(xiàn)良好患者只有7例,有效率為22.58%;NIHSS評分患者表現(xiàn)良好只有9例,占29.03%。采用靜脈溶栓治療過程中,MRS評分有15例患者表現(xiàn)良好,占總比例的48.39%;NIHSS評分表現(xiàn)良好患者有14例,占總體比例的45.16%。但是采用靜脈溶栓治療,血管流通率比較低,表現(xiàn)良好患者只有17例,占總體的54.38%。從上述的治療結果中分析獲得,采用支架取栓技術有更優(yōu)良的血管流通性,但是在其他方面,比如MRS評分、NIHSS評分不如靜脈溶栓組。采用支架溶栓出現(xiàn)上述的情況,根據(jù)筆者的分析,可能和使用支架技術不成熟有關系,還有一個方面和患者治療時間有關系,因為采用支架取栓治療手段,從靜脈溶栓最佳治療時間的4.5 h提升到6 h,隨著患者病情時間的推移,有可能影響MRS評分、NIHSS評分,造成患者缺血再灌注損傷[7-8]。從該組的研究中獲得,采用支架取栓治療方法,有著更好的血管流通性,最為主要的是采用支架取栓技術,可延長患者最佳治療時間,這個對挽救患者生命非常重要。但是采用支架取栓治療也存在一定弊端,比如治療費用高,使用設備多,而且設備操作技術性高等缺點,這些都限制支架取栓技術的發(fā)展。
綜上所述,對于腦梗死合并大動脈狹窄患者治療過程中,臨床上可根據(jù)患者實際情況采取合理治療手段,使用靜脈溶栓和支架取栓兩種治療技術相配合,以此來保證患者的生命安全。
[參考文獻]
[1] ?張玉彬.鹽酸川芎嗪聯(lián)合阿替普酶靜脈溶栓對缺血性腦卒中急性期患者的治療效果[J].河南醫(yī)學研究,2019,28(21):3944-3945.
[2] ?馮鵬程, 康煜, 程凌燕,等. 急性后循環(huán)缺血性卒中靜脈溶栓橋接血管內(nèi)機械取栓術一例[J].中國現(xiàn)代神經(jīng)疾病雜志, 2019,19(10): 775-779.
[3] ?楊增升,鞏曉寧,王燕,等.頸動脈穿刺入路大腦中動脈M1閉塞機械取栓1例并文獻回顧[J].卒中與神經(jīng)疾病,2019, 26(5):531-534.
[4] ?鄭文富, 蔣瑞姝, 易坤昌. 支架取栓與動靜脈聯(lián)合溶栓對急性腦梗死患者神經(jīng)功能及預后的影響研究[J].中國實用神經(jīng)疾病雜志. 2019. 22(18): 2037-2042.
[5] ?左書浩,宋春旺,朱習會,等.Trevo支架取栓對缺血性腦卒中患者血清Vaspin、NSE、血液流變學及認知功能的影響[J].疑難病雜志,2019,18(10):986-990.
[6] ?張健穎,白青科,趙曉暉,等.伴有大動脈狹窄的腦梗死行支架取栓和靜脈溶栓的對比研究[J].中國實驗診斷學,2017, 21(12):2100-2104.
[7] ?周華勇,龍繼發(fā),季一飛,等.動靜脈聯(lián)合溶栓及機械取栓治療急性腦梗死的效果[J].中國臨床研究,2018,31(2):211-214.
[8] ?姜長春,李月春,王寶軍,等.動脈溶栓和動靜脈聯(lián)合溶栓及機械取栓治療急性腦梗死的比較研究[J].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2013,15(1):60-63.
(收稿日期:2020-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