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冬進
(上海市崇明區(qū)農業(yè)良種繁育推廣中心,上海市 202150)
水稻是我國農業(yè)生產當中的重要作物類型,也是人們日常生活當中不可缺少的食物之一。為了能夠在種植當中進一步提升種植產量,提升種植質量,做好水稻良種的繁育工作十分關鍵,需要能夠在具體工作當中做好技術的把握與應用。
2.1.1 片選法。在該方式應用當中,需要能夠提前做好地塊的選擇,在確定作物成熟收割之前,對整齊一致、具有良好生長狀況的區(qū)域進行選擇,將雜劣株進行徹底的拔除。在去雜去劣當中,需要根據品種典型形狀做好處理,保證在品種特性具有明顯差別時開展工作。具體來說,需要能夠根據穗的長度、寬窄以及抽穗早晚等特征表現進行處理,對雜劣株進行徹底的清除。在成熟時,再結合穗的緊散程度、形態(tài)、著粒顏色、密度、芒是否存在以及色澤等進行識別,徹底拔除病蟲害穗以及雜株,對于剩余的植株,即需要能夠按照程度處理,作為來年的生產用種使用。
2.1.2 穗選法。該方式適合對混雜退化情況較為嚴重的品種進行使用,當水稻成熟時,在具有較低程度的生產田或者種子田當中,結合品種的具體特征,將粒多、無病蟲害、穗大的單株進行細致的挑選,在采后再進行一次選擇,將其中存在的劣穗淘汰,在混合脫離后存儲,作為第二年用種進行使用。
對于育種單位提供的原種來說,所具有的數量相對較少,在具體工作當中需要按照計劃做好原種各代種子的擴大與繁殖,以此在大田種植當中使用。在具體工作中,根據種子需求量可以使用以下方式:第一,一級種子田。即在原種繁殖田中做好典型單株的選擇,在經過混合脫粒后作為來年種子田用種進行使用,對于剩下的,在去雜去劣后作為大田生產用種;第二,二級種子田。即是在一級種子田當中選擇植株后混合脫離,作為來年一級種子田用種進行使用。對于剩余的部分,在去雜去劣后應用為二級種子田當中。二級種子田方面,在經過處理后,應用在大田生產當中。在實際工作當中,當具有較大種子需求量,且一級種子田數量無法滿足具體需求時才會使用該方式。
在良種繁育當中,對種子田進行建立是保證水稻純潔度的一項有效措施。在具體選擇當中,需要能夠保證具有排灌條件好、陽光充足以及土質均勻的特點。對于品種相同的種子田,需要能夠以成片的方式進行種植,在相鄰田塊對同一品種進行栽種。如與其他品種相鄰種植,對于田邊兩米之內的范圍,生產出的稻谷不可以作為種子進行使用。當使用二級種子田繁殖程序時,則需要將一級種子田在二級種子田的中間位置設置,通過該方式的應用,避免不同品種出現天然雜交的情況。
為了保證生產出質量更高的雜種種子,在親本繁殖與種子制作工作當中,則需要能夠及時的做好質量檢查工作,在多種活動進行前期主要需要檢查的內容,包括有親本種子的純度,含水量,數量,以及發(fā)芽率的保證,能夠對具體標準要求進行滿足。同時,也需要做好隔離區(qū)的檢查,保證具有安全的特點。此外還需要做好制種計劃以及父母播期安排情況的考慮等。在完成收獲后,也需要做好種子質量的檢查,保證在貯藏條件以及種子的純度方面都能夠滿足要求。
在各種工作進行之前,需要能夠結合實際,通過拌藥曬種等方式做好種子的處理。為了能夠對播種質量進行進一步提升,則需要在播種當中做好勻播、稀播以及多蘗壯秧培育方式的應用。在種子田當中,需要以單本栽插方式進行使用,做好田間管理,對氮肥進行合理的適用結合實際做好鉀肥以及磷肥的增施,同時也需要做好雜草的及時去除以及病蟲害的防治工作,在對種子質量不斷提升的基礎上對繁殖系數進行擴大。
抽穗期是進行去雜工作的重點階段,在該項工作當中,需要能夠結合原品種特征特性情況對具有健壯植株、良好抗病性以及整齊生長特點的單株進行選擇,做好對應的標記工作。在到達成熟期之后,再根據空殼率,抗性以及轉色情況做好復選處理,將質量不佳的單株進行淘汰。在該項工作完成后,需要將入選單株做好混合的收獲以及脫粒處理,在徹底干燥后進行貯藏,以此作為來年種子田以及一級種子田用種進行使用。在此過程當中,在植株數量選擇方面,需要能夠根據總質量的需求情況確定。通常來說,每公頃種植前在具體繁殖當中需要的植株數量為800株左右。為了對原品種遺傳基礎進行保持避免發(fā)生基因流失的情況,使品種在面對不良環(huán)境時能夠具有較好的緩沖作用,在具體植株數量選擇時,也需要能夠結合實際數量的增加。
此外,在種子貯藏、加工等環(huán)節(jié),以及種子處理、播種、脫粒等工作當中,需要做好機械混雜情況的嚴格控制。在播種活動進行中,需要做好品種、播種工具與繁種工具的良好選擇,在避免機械混雜發(fā)生的情況下,最大程度保證良種質量。
在水稻種植繁育工作當中,育種工作的任務就是在原有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升水稻產量品質,同時使其在面對不良環(huán)境時具有更強的抵抗能力。在具體工作開展中,需要能夠做好繁育技術各方面要點的把握,切實提升種子繁育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