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婷
我第一次坐意大利的火車時,從羅馬前往一個不知名的小鎮(zhèn)蒙特。按照旅行攻略上標(biāo)出的時間,火車一停,我拉起小伙伴抄起行李就往外跑。然而,看到陌生的站牌時,我們意識到下錯站了,一查地圖,還差了整整200公里。原來,火車晚點(diǎn)造成了我們的“意外”。
那已經(jīng)是當(dāng)天的最后一班列車了。我們用結(jié)結(jié)巴巴的英語溝通了近半個小時,終于博得了火車站站長的同情。他最后決定,派一輛雙層豪華專列送我們前往目的地。
我們兩個坐在空蕩蕩的列車?yán)?,車窗外是漆黑的夜和忽閃忽閃的燈,我們?nèi)瘫3种o張的狀態(tài),直到安全抵達(dá)目的地,才放下心來。
這個不知名的小站成了我旅行過程中非常難忘的一站。我對意大利人和意大利文化的獨(dú)特理解,就濃縮在那一次意外的火車晚點(diǎn)事件中。它超越了一切計劃和攻略,因為,再詳細(xì)的攻略也不可能告訴你火車會晚點(diǎn),更不可能知道火車站站長會開一輛雙層專列送你到目的地。
那一次旅行也讓我開始思考:我們來到另外一個陌生的地方,究竟想要看什么?旅行的意義到底是什么?
各種旅行的方式并沒有好壞之分,只是你內(nèi)心的收獲一定不一樣。我更傾向于來到一個新的地方,就要找更多機(jī)會觀察當(dāng)?shù)厝耍ズ彤?dāng)?shù)厝私涣鳌?/p>
我去土耳其旅行的時候,到了卡帕多奇亞。炙熱的天氣,貧瘠的土地,無趣的生活,這就是我對它的最初印象。在酒店入住后,我問前臺的帥哥,哪里可以去看卡帕多奇亞的日落。沒想到,下午他竟然開著摩托車要帶我們?nèi)タ慈章洌?/p>
這樣熱情的邀請讓我們措手不及,我們既緊張又興奮,忐忑不安地上了摩托車。日落時分,我們在一片粉紅色的峽谷里停了下來。
金色的陽光照射在貧瘠的石頭山上,把石頭染成了奪目的金褐色,成群的鴿子高高地飛過,遠(yuǎn)處還有一簇簇的玫瑰花。這畫面像極了一幅油畫,迸發(fā)出一種非常奇特的生命力。我們席地而坐,帥哥突然掏出一瓶紅酒,提議為我們的相遇干杯。喝完了酒,我們的聊天越來越深入。
我們唱起了各自國家的民族歌曲,還聽他們介紹了當(dāng)?shù)氐娘L(fēng)土人情。他們說,生活在卡帕多奇亞的人不富裕,但是他們向往自由,就像這石頭縫里開出的玫瑰花一樣,鮮活、動人,向美而生。他們想讓我們把這里美好的記憶帶回中國,讓更多人能來看卡帕多奇亞的日落。這次對話,讓我真正開始了解土耳其這個國家背后的文化特質(zhì)。
其實(shí),我們到一個地方,往往追求與眾不同、奇妙無比的風(fēng)景,卻忘了其中最感動人心的其實(shí)是人!世世代代生活在這個地方的人,他們的身上隱藏著這個地方最大的文化秘密。而只有通過充分的交流,你才能打開了解他們的鑰匙,這場旅行才稱得上打動人心。
我的旅行支點(diǎn)由此開始發(fā)生變化。從那以后,我去一個地方,不再刻意追求新奇和美景,不再追求趕路和打卡,而是希望駐足下來傾聽、觀察和交流。所有像那次夕陽下美好的交談,都成為我旅行中最為寶貴的部分。
(李金鋒摘自《解放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