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國文
龍泉市文青坊 323700
遠古時代,人們發(fā)現(xiàn)泥土經(jīng)過火的燒制可以變硬,因而開始使用柴在平地上燒制物件,至今已有兩萬年以上。隨后人類制作器皿在平地上用火燒制,這就是“平地燒 ”。平地堆燒式是人類最初制作簡單陶器的方式。從無窯平地堆燒式階段慢慢發(fā)展到窯燒,這是燒陶歷史上的一個進步。新石器時代出現(xiàn)橫穴窯、豎穴式窯爐,穴式窯是早期成熟的窯爐結構。
隨著歲月延伸,窯爐逐漸從穴式窯發(fā)展到在地面上建窯,由于穴式窯建在地下,木柴燃燒時陶瓷常受到地下水汽影響,容易形成瑕疵,而在地面上建窯沒有這種影響,建窯空間可大可小,使用方便,時間靈活,同時,陶瓷燒制的燒成率大大提高。
浙江地區(qū)上虞、婺州、衢州、龍泉窯區(qū)壺鎮(zhèn)、仙陽等地商周以來普遍采用龍窯燒制陶瓷。古代青瓷的燒造普遍使用龍窯,今天的許多高端青瓷燒制依然使用龍窯。龍窯柴燒燒制技藝歷史久遠,其古老燒制技藝值得深入研究和創(chuàng)新探討。
縉云壺鎮(zhèn)隴東遺址發(fā)掘出距今9000年史前人類聚落,其中包含了上山文化、良渚文化、好川文化、商周等時代的堆積層,
浙江上虞最早發(fā)現(xiàn)商代窯址。窯長條形,依山坡所建,由下自上,如龍似蛇,故名龍窯。亦稱蛇窯、蜈蚣窯。東漢時期,龍窯在浙江地區(qū)開始廣泛使用。
青銅時代,龍泉窯區(qū)發(fā)現(xiàn)窯址群共有5座窯爐,其中龍窯長度6—7米的形似長龍,而葫蘆窯由2個大小窯相連構成,長約3至4米,窯爐高度約0.5—1米,窯爐火膛、出煙室等設施保存相對完好,這說明龍泉窯區(qū)域較早就開始燒窯,而長度6—7米的就是龍窯的雛形。
龍泉窯呂步坑龍窯是南朝至唐初窯址,其長度39.85米、寬度1.70米,中晚唐時期的黃壇窯也發(fā)現(xiàn)支燒具和匣缽兩種窯具,表明龍泉窯業(yè)在這一時期已經(jīng)掌握支丁燒制和匣缽套燒技術。文物普查顯示,龍泉唐五代時期窯址有31處之多,可見龍窯燒制的普遍性。唐代詩人陸龜蒙《秘色越器》:“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徐寅《貢馀秘色茶盞》中:“功剜明月染春水,輕旋薄冰盛綠云?!庇∽C了唐代越國瓷業(yè)的興盛和龍窯青瓷之受人歡迎程度。
北宋時期,金村、大窯已成為龍泉窯窯業(yè)中心,安福、安仁、道太、梧桐口等地龍窯窯址規(guī)模已達159處。墊餅墊圈燒制方式是北宋至南宋龍窯燒制術發(fā)展改革創(chuàng)新的成果。從現(xiàn)在出土的一些古器看,龍泉窯龍窯燒制的器物中,北宋就有一些仿青銅器的典型青瓷器型。
南宋時期龍泉龍窯制瓷技術登峰造極,龍窯窯址增加到316處,核心區(qū)大窯片區(qū)達到64處。龍泉窯南宋時期被推到歷史發(fā)展巔峰,與其龍窯大量的開辟關系密切。莊綽的《雞肋編》(南宋紹興三年,1133)載:“處州龍泉縣多佳樹,地名豫章,以木而著也……又出青瓷器,謂之‘秘色’,(五代)錢氏所貢,蓋取于此。宣和中,禁庭制樣須索,益加工巧。”南宋趙彥衛(wèi)的《云麓漫鈔》(南宋開禧二年1206):“青瓷器,……今處之龍溪出者色粉青,越乃艾色。”明陸容在《菽園雜記》卷十四中轉錄南宋嘉定《龍泉志》云:“青瓷,初出于劉田,去縣六十里。次則有金村窯,與劉田相去五里余……凡綠豆色瑩凈無瑕者為上,生菜色者次之。然上等價高,皆轉貨他處,縣官未嘗見也?!边@些文獻依據(jù)都印證了南宋時代龍泉龍窯燒制青瓷的繁榮。
龍泉龍窯燒制青瓷在宋元時代,窯的長度在不斷拓長,安福、山頭窯址群等地就有數(shù)座龍窯長度已超過60米的龍窯。元代龍泉窯業(yè)繼續(xù)擴張,龍窯窯址數(shù)量增至445處。道太源口村的元明龍窯長達97米,估計每窯可一次性燒制2萬余件青瓷。而且這些龍窯的結構構造已經(jīng)相當完善,可見當時的龍窯燒制技藝已經(jīng)達到爐火純青的境地。
隨著技術的進步,陶瓷窯爐也經(jīng)歷從傳統(tǒng)的饅頭窯、葫蘆窯、龍窯到國外技術引進的倒焰窯、隧道窯、梭式窯、輥道窯,直至現(xiàn)在出現(xiàn)的煤窯、煤氣液化氣窯、電窯、小柴窯、高爐窯等。這一次次的突破都是人類歷史上的進步。由于人們普遍利用現(xiàn)代氣燒窯和電窯,龍泉窯龍窯傳統(tǒng)柴燒技藝也經(jīng)歷著瀕臨消失到近十幾年來恢復發(fā)展的可喜變化。
宋元時代龍泉青瓷鼎盛時期的重要窯場——龍泉市查田鎮(zhèn)溪口村青瓷古窯群中,溪口瓦窯垟窯遺址被列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目前發(fā)現(xiàn)的全國唯一一座薄胎鐵骨哥窯古窯址。近年來。千年“不滅窯火”系列開窯活動在這里舉行,這是對龍泉青瓷傳統(tǒng)燒制技藝的“活態(tài)保護”,也是對龍窯燒制技藝的深度研究。龍泉青瓷朋友也在這活態(tài)保護的實驗探索中,充分發(fā)揮著自己的才華,在研究龍窯燒制技藝的同時,彰顯了龍窯燒制的實用價值和文化價值,弘揚著龍泉傳統(tǒng)龍窯燒制技藝和青瓷文化,傳承著彌足珍貴的古老燒制工藝。
溪口龍窯的基本結構:分窯頭火膛、窯身(其兩側設有窯門、投柴燃燒口和觀察口)、窯尾煙囪等三大部分組成。窯頭是龍窯的關鍵部分,在龍窯的最低處。以窯磚砌成,兩側延伸出三塊磚的護墻。設有火膛、灰坑、空氣口、燃燒口、加柴口。加柴口加裝鐵制的爐門?;鹛艃仍O爐柵,由下方空氣洞將空氣送往燃燒室?guī)椭紵?,內深直徑約1.2米,與窯室相通。窯身,是龍窯的主體部分,火膛燃燒室后緊接著窯室。窯門一般設在窯室一側,窯體每6.5米設置一個窯門,供裝窯出窯之用。窯室是放置匣缽的空間,由窯床、窯壁、投柴口、窯拱、護墻、窯門等組成。而窯室內部的窯床,以一階一階拾級而上,直到窯尾為階梯式窯床,其正向從右到左或左至右的環(huán)形就為一節(jié)單位,一節(jié)一般用300塊土磚組合成;一節(jié)也是一階窯床,俗稱“一間”。溪口窯共設窯室5間。其面積約為長1.35米X寬2.4米×臺階高度0.3米。然而,龍窯窯室很長,以至于窯頭燃燒室的火舌熱能會無法延伸至后方,所以必須在側身開設數(shù)目側投柴燒火口;每間隔一個窯就設一個側投柴口和觀察口,而窯身左、右側邊各以5對稱排列的側投柴口,每個投柴口大小約為寬0.12米X高0.2米。窯尾由擋火墻、排煙室和煙囪組成,是龍窯的排煙系統(tǒng)。由于窯尾為順勢坡度而上,使得煙囪為出火口位于最高處,是有利于火的延伸與升溫,所以煙囪通常不需要建太高,而是偏短寬型。另外,該龍窯的煙囪后方?jīng)]有開設窯門,則窯室和煙道之間設有數(shù)目孔洞于煙囪的內窯壁面,作為火焰氣流出口至煙囪排出。
龍泉溪口龍窯燒柴一般采用馬尾松、樟木、苦儲、烏榆樹等,燒一窯一般要準備一萬至一萬五千斤左右的柴木。燒至還原期一般用松柏燃燒最為理想,因其釋放的松煙松油及其混合物,在還原氛圍效果最理想,其灰燼及其化合物附著在瓷器上可以形成天然獨特的釉面藝術效果。
龍窯燒制一般為二天一夜,包括祭拜窯神、點火至燒結的全過程。龍窯燒制一般分為七個工序:
裝匣缽——裝窯——封窯門——祭拜窯神——點火——燒結——出窯
裝匣缽,將瓷坯放入匣缽進行保護,以避免污染,燒制時易使坯胎受熱均勻溫和,并在匣缽內保持良好的還原氛圍。匣缽內放置瓷質墊餅,在墊燒具和坯胎之間、匣缽套之間加刷一層氧化鋁最為理想,可確保燒成后不會粘連。
裝窯,這是一個很有講究的技術活,包括設計空間、摞匣柱、留火路、設火膛、放火照、封窯門等工序。其中作品擺放的窯位是很重要的。因此裝窯工作要由經(jīng)驗豐富的裝窯師傅全權負責。
封窯門,是用土磚把窯門堆砌起來,最后涂上泥漿填補縫隙,封住窯門。僅留下窯頭的投柴口及窯身兩旁側投柴口。
祭拜窯神,因為要燒出一窯好瓷。除了自身的制作與窯燒技術之外,還要靠天吃飯,燒窯過程中有許多不可控的自然因素,這里除了民間存在一些傳統(tǒng)信仰和傳說外,青瓷人主要以儀式表達對自然對天地萬物的敬畏與感恩之心,表達自信和隆重開燒之意。
燒窯火,是重要的控火過程,是排窯后影響作品燒成的關鍵點。燒窯是通過木柴燃燒產(chǎn)生火和熱能將陶瓷器物改變原本的物質特性,但由于該龍窯有裸燒、有釉燒入匣缽等作品一同其窯。因此,燒成中不易呈現(xiàn)顯著的土味、落灰釉、火彩等燒成效果。燒窯工藝是“火的藝術”,一般全憑燒窯者的熟練技巧,目光觀測火焰溫度與坯體的變化情況判斷是主要的。預熱階段結束,把第一間兩側燃燒孔挖開,投入燃料。等坯體呈桃紅色轉變成鮮紅色時,再開第二對燃燒孔。已燒好的燃燒孔仍用泥垛封好,并用黏土涂抹封閉,如此操作一直到全窯燒成為止,待冷卻后即可出窯。燒龍窯的過程,就是按部就班的升溫燒火,其流程主要為從燒窯頭火到燒側投柴口的窗火,循序漸進一節(jié)一節(jié)往上燒至窯尾。燒窯分為起火、中火(中大火)和攻燒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小火低溫氧化階段,從室溫升至900度左右,需燒3~5小時;第二階段,中溫還原階段,持續(xù)燒5—7小時;第三階段,高溫還原階段,火膛溫度從1200度升至1300度左右,持續(xù)燒2至3小時左右。
其溫度變化:升溫至900度→從900度升至1200度→1200度升至1300度左右。
其火焰情況:火焰從深紅色漸變?yōu)榻奂t色→火焰由變淺橙黃色→火焰顏色岀現(xiàn)白中泛青。
1.升溫快,溫度高。龍窯建在山坡上,窯體傾斜設置,起著煙囪作用,火焰抽力大,升溫快,溫度高,通常可達 1200 攝氏度以上。
2.火焰在窯底流動,龍窯可以在窯底平行流動,燒制的陶瓷著火面均勻,氛圍良好。
3.原焰燒制。瓷器燒制,不同的窯式,不同的時期,窯內氣氛具有不同的性質,大致分為三種:氧化焰,還原焰和中性焰。不同的窯內氣氛對瓷器的燒成,作用巨大,而龍窯易于形成濃重的還原氛圍,龍窯燒制青瓷特具優(yōu)點。
4.恒溫控制方便。龍窯升溫快,降溫也快;可以快燒,也可以保持恒溫,維持還原焰燒造青瓷。由于地下散熱小,恒溫保持時間長,利于燒制優(yōu)質青瓷。
5.有效利用窯熱。燒制過程中,火焰逐段后移,有效利用窯內火焰熱量,使焰火熱能保持高效使用,并逐步提高燃燒溫度,從而有效縮短生產(chǎn)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