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石油大學 (北京)油氣資源與探測國家重點實驗室,北京 102249)
從油井井口產出的原油主要含石油、伴生氣、水及其它雜質,為了滿足計量、加工、儲存和長距離運輸?shù)男枰紫纫捎糜蜌夥蛛x器對產出的復雜混合物進行分離,使其成為單一相態(tài)的氣、液或油、氣、水[1-3]。根據(jù)外形結構,油田中常用的油氣分離器主要分為立式和臥式分離器。油氣組成、分離壓力及分離溫度對分離后油氣產品的數(shù)量、質量都會產生影響,當這些影響因素及原油處理量均確定時,分離器尺寸則對分離效果起決定作用,因此合理設計油氣分離器尺寸對原油分離十分重要[4]。
油氣分離器的尺寸設計過程主要包括以下步驟:①已知原油組成成分,通過分離壓力、分離溫度下的平衡計算,得到平衡氣相、液相密度。②按照原油處理量需求初步設計分離器尺寸,確定原油在分離器中的停留時間。③根據(jù)液滴允許沉降速度計算分離器的原油處理能力,以此校核設計尺寸是否滿足原油處理量需求[5-7]。
目前,在油氣分離器尺寸設計過程中,其主要參數(shù)——長細比K(K=L/D,L為分離器長度,D為分離器直徑)仍按常規(guī)經(jīng)驗進行取值,通常兩相分離器的長細比取值為3~5。筆者認為,按照經(jīng)驗取值具有較強的人為隨機性[8],使得設計的分離器尺寸往往較大,造成經(jīng)濟浪費。而對于空間狹小的作業(yè)區(qū)域,如海洋平臺,對分離器尺寸設計要求又較高。為此,提出了一種油氣分離器尺寸優(yōu)化設計的計算方法[9-10]。
油氣分離器中原油處理量按照以下公式進行計算:
式(1)~式(3)中,QLs為分離器中原油處理量,m3/d;QL為原油處理量,kg/d;ρLs為分離條件下原油的密度,ρL為標準條件下原油的密度,kg/m3;t0為原油停留時間,min。
油氣分離器直徑D計算公式如下:
式中,β為載荷波動因子;n1為排油口高度與直徑之比相關的系數(shù),n2為控制液面高度與直徑之比相關的系數(shù),n1、n2均可由表1查得。表1中 hD為排油口控制液面高度與直徑之比。
表1 油氣分離器中hD與n的對應數(shù)值
根據(jù)長細比K的計算公式,若已知K的數(shù)值,即可計算出分離器長度[11-13]。
(1)分離條件下分離氣密度 分離氣密度計算公式為:
式中,ρgs為分離條件下分離氣密度,ρg為標準條件下分離氣密度,kg/m3;Z為壓縮因子;ps為分離條件下分離氣壓力,p為標準條件下分離氣壓力,MPa;ts為分離條件下分離氣溫度,t為標準條件下分離氣溫度,℃;tr為對比溫度,pr為對比壓力,由標準條件下的溫度和壓力分別除以分離氣的臨界溫度、臨界壓力得到。
(2)分離氣黏度 分離氣黏度計算公式為:
式(7)~式(11)中,μg為分離條件下分離氣黏度,Pa·s;Δg為分離氣相對密度;ρa為空氣密度,取1.293 kg/m3;x、y、c 均為中間變量。
(3)分離液體流態(tài)判斷 阿基米德準數(shù)Ar計算式為:
式中,d0為分離液滴極限直徑,10-4m;g為重力加速度,m/s2。
流體雷諾數(shù)與流態(tài)關系見表2,可以根據(jù)表2雷諾數(shù)區(qū)分分離液體流態(tài)。
表2 流體雷諾數(shù)與流態(tài)關系
(4)油滴沉降速度計算 根據(jù)分離液體所處流態(tài),層流區(qū)、過渡區(qū)、紊流區(qū)的油滴勻速沉降速度w0計算公式分別為:
(5)氣體處理量 實際氣體處理量的校正公式為:
式中,le為分離器有效長度,mm;wgv為同直徑立式分離器的氣體允許流速,m/s。通常取le=0.7L、wgv=0.7w0。
在以上分離器尺寸設計計算過程中,根據(jù)長細比確定分離器主要參數(shù)(長度值)時,長細比是按照經(jīng)驗人為取值,通常為3~5。
為使長細比的選取具有理論依據(jù),避免人為因素的影響,文中通過建立線性規(guī)劃數(shù)學模型,計算出最優(yōu)長細比值,從而達到優(yōu)化分離器尺寸的目的。
優(yōu)化設計時,先根據(jù)相應計算公式計算出分離條件下實際液體處理量QLs和實際氣體處理量Qgs,分離器的長細比K取3~5,原油停留時間t0查相應標準確定,再結合分離器直徑計算公式和長細比關系,建立線性規(guī)劃數(shù)學模型。
將油氣分離器的長度L和直徑D作為決定變量。
在滿足分離需求的前提下,分離器的體積V應盡可能小,因此,將分離器體積作為目標函數(shù):
臥式油氣分離器各參數(shù)的約束條件分別為:
立式油氣分離器各參數(shù)的約束條件分別為:
以上約束條件中,H為立式分離器高度,m。
利用LINGO軟件進行設計編程,將目標函數(shù)和限制條件聯(lián)合求解,即可得到目標函數(shù)的最優(yōu)解[14-19]。對于立式分離器,主要計算分離器的高度和直徑,而分離器直徑也是通過查系列標準得到的經(jīng)驗值,因此也可通過建立線性規(guī)劃數(shù)學模型進行優(yōu)化。與臥式分離器計算優(yōu)化過程相比,除了將直徑計算公式改為高度計算公式,氣體處理量計算公式有所不同外,立式分離器其余相關參數(shù)計算過程均與臥式分離器優(yōu)化計算過程相同。
某油氣分離器原油處理量QL=195 t/d,原油停留時間t0=1.6 min,載荷波動因子β=1.6。采用二級分離流程,一級分離采用臥式分離器、二級分離采用立式分離器,分離溫度50℃,一級分離壓力3.4 MPa、二級分離壓力0.7 MPa。臥式分離器排油口高度與直徑之比為0.1、立式分離器排油口高度與直徑之比為0.5。
經(jīng)過平衡計算,得到一級臥式分離器的QLs=215.23 m3/d、Qgs=20 607.8 m3/d。將其代入線性規(guī)劃數(shù)學模型,用LINGO軟件求最優(yōu)解,計算結果為:minV=0.875 m3、D=0.732 m、L=2.142 m、QLs=216 m3/d、t0=1.6 min、K=3。
但在工程實際運用中,無法達到該計算結果的精度要求,需重新進行取值。將分離器尺寸取為D=0.72 m、L=2.15 m,根據(jù)式(5)~式(16)對此尺寸下的分離器液體處理量和氣體處理量進行校核,得到液體停留時間 t0=1.64 min>1.6 min,Qgs=114 561 m3/d>20 607.8 m3/d。 可以看出,所設計的2 150 mm×?720 mm臥式分離器允許的氣體處理量大于實際的氣體處理量,滿足要求。
若按經(jīng)驗取K=4設計分離器尺寸,則分離器長2.6 m、直徑 0.65 m,其體積 V=π×0.652×2.6/4=0.863(m3),而經(jīng)優(yōu)化設計后的分離器體積V′=π×0.722×2.15/4=0.875(m3),體積變化量ΔV=(V′-V)/V×100%=1.46%。 優(yōu)化設計后的分離器體積雖然有所增大,但增幅微小。優(yōu)化設計后的一級臥式分離器結構及尺寸見圖1。
圖1 一級臥式分離器結構及尺寸示圖
經(jīng)平衡計算,得到二級立式分離器的QLs=201.23 m3/d、Qgs=14 780.5 m3/d,代入線性規(guī)劃數(shù)學模型,用LINGO軟件求最優(yōu)解,計算結果為:minV=1.804 m3、D=0.915 m、H=2.745 m、QLs=201.23 m3/d、t0=1.6 min、K=3。但在工程實際運用中,無法達到該計算結果的精度要求,因此需重新取值。取分離器H=2.75 m、D=0.9 m,此時長徑比K≈3。對該尺寸立式分離器的氣體處理量按式 (5)~式 (15)、式(17)進行校核,有 Qgs=29 045 m3/d>14 780.5 m3/d??梢钥闯?,2 750 mm×?900 mm立式分離器的允許氣體處理量大于實際氣體處理量,滿足要求。
若根據(jù)立式分離器約束條件中高度計算公式計算得到H=3.2 m,再按經(jīng)驗取分離器直徑D=1 m、長徑比K=3.2設計立式分離器,其體積V=π×12×3.2/4=2.513(m3),而優(yōu)化設計后的分離器體積V′=π×0.92×2.75/4=1.75(m3),體積變化量 ΔV=(V′-V)/V×100%=-30.36%。在滿足分離要求的前提下,優(yōu)化后的立式分離器體積減小了30.36%,節(jié)省了大量成本和空間。
采用線性規(guī)劃數(shù)學模型對油氣分離器尺寸進行優(yōu)化設計,使得油氣分離器尺寸設計具有線性規(guī)化約束條件,所得結果為基本最優(yōu)解,避免了油氣分離器尺寸設計過程中的人為隨機性,使得設計取值具有理論依據(jù),能更好地指導實際應用。尤其對于立式分離器而言,優(yōu)化設計后可使油氣分離器體積大幅減小,經(jīng)濟效益顯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