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生容易,活容易,生活不易。 ”人生就如同一條長河,注定波瀾起伏,沒有誰能一生順?biāo)臁?但事實上, 環(huán)境與處境并沒有絕對的好壞,關(guān)鍵看你的心態(tài)。 而你的心態(tài)與心境,也決定了你一生的風(fēng)水。
《易經(jīng)》:“冥豫成,有渝無咎。 ”意思是末日將至,但心存快樂,有所改變, 就沒有過錯。 人生起落是常態(tài),當(dāng)你到達(dá)人生最低谷之時,還能心存快樂,保持樂觀的精神,這樣一種積極的態(tài)度, 一定能讓自己度過難關(guān),柳暗花明。
小時候,孩子們難免摔跤,有的孩子趴在地上哭, 有的孩子則坐在地上開始玩了。 長大后,那個愛哭的孩子遇到問題,只會抱怨;而那個坐在地上玩的孩子,卻能另辟蹊徑,不斷前行。 這就是心態(tài),扭轉(zhuǎn)局面,往往就是從扭轉(zhuǎn)心態(tài)開始。 同樣的事,在有的人眼里是問題, 有的人換個視角卻看到了機遇。
誠然,在低谷之時,也要懂得順應(yīng)自然,順勢而動,否則即便身居上位,也難以持久的。 所謂“順天者存,逆天者亡。 ”天即自然,自然即規(guī)律,順應(yīng)天地自然的規(guī)律, 就是符合天道。 正如大禹治水,順應(yīng)水的規(guī)律,選擇疏通而不是單純的堵, 最終治水勝利。 人生也如此,面臨困境時,要順勢而動, 不要總以自己主觀的想法去思維, 不要總以一個視角去看問題。
“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yuǎn)近高低各不同。 ”觀山即觀人生,換個角度看世界, 世界也會以另一個面貌展現(xiàn)在你的面前。 你以悲傷的眼光看世界,世界便是悲傷;你以喜悅的眼光看人生,人生便會豁然開朗。 《老子》曰:“禍兮福之所倚; 福兮禍之所伏。 ”如果你以樂觀積極的心態(tài)看待“禍”,轉(zhuǎn)角處你就會遇到“?!薄?/p>
《莊子》曰:“忘足,履之適也;忘要, 帶之適也; 知忘是非, 心之適也。 ”如果忘記自己腳的存在,那是鞋子穿在腳上很合適; 如果忘記腰的存在, 那是系在身上的帶子很舒適。 人一旦忘記是非糾紛、 恩怨情仇,那是你的心已適應(yīng)外界環(huán)境,變得坦然平靜了。
有這樣一個故事。 一位年輕人向無際大師求教。 年輕人說:“大師,我一路走來, 鞋子破了, 手也受傷了, 為什么還是找不到心中的陽光? ” 大師問:“你的包裹里裝的什么? ”年輕人答:“是我每一次跌倒時的痛苦,每一次受傷后的哭泣,每一次孤寂時的煩惱。 ”大師聽完,領(lǐng)著年輕人坐船過了河。 上岸后, 大師說:“你扛著船走路吧。 ” 年輕人不解:“這么大的船,怎么扛得動。 ”大師說:“孩子,你確實扛不動它。 船就像你痛苦的包袱,過了河,就要放下船趕路。否則,它會讓你寸步難行。”
生活亦如此。 有些人記著恩怨,活在了仇恨里;有些人記著失去,活在了悲傷里;有些人記著失敗,活在了絕望里。 每個人都會經(jīng)歷挫折,若把每一件不如意都放心上, 心會不堪重負(fù),生活也將黯淡無光。 人之修行,關(guān)鍵在于內(nèi)心,心若放下,方能收獲快樂。 知忘是非,善忘是福。
古人云:“逝者不可追, 來者猶可待。 ”不要總是沉迷于過去的陰影中,否則你永遠(yuǎn)看不清前面的路。 快樂時不要得意忘形, 痛苦時不要輕言放棄。 無論收獲抑或失去,都只是一時而已。
一位哲學(xué)家說:“人不能生活在回憶當(dāng)中, 不能生活在對美好往昔的懷念或?qū)θナ赖挠讶说陌钪小?一個人應(yīng)當(dāng)把心思放在未來,放到需要自己去做點什么的事情上。 ”有些事情, 擺擺手, 過去的就過去了,走出來便是春天。
我國民間有這樣一個小故事。有一個人在前面走,突然,身上的瓦罐掉到地上摔碎了, 他頭也不回的往前走。 后面的人說:“你的東西摔倒地上碎了, 為什么你也不回頭看看? ”他說:“碎了已成事實,因為無法改變的事而悔恨,于事無補,還會耽誤我繼續(xù)趕路。 ”
生活中, 每一次不如意就如同那件破碎的瓦罐,與其暗自傷心,不如昂首前行。 快樂不是永恒的,痛苦也不是永恒的。 最糟的和最好的,都將成為過去,逝者不可追,一直向前走就好。
古訓(xùn)有云:“智者搭橋, 愚者筑墻?!睒蚴沁B接,墻是隔絕。多搭一座橋,就能多一條路;多筑一堵墻,就會少一條路。 隔絕者自絕于人,接納者才能海納百川。
明代哲學(xué)家王陽明被流放龍場之時,被當(dāng)?shù)厝艘u擊,他們把王陽明一行當(dāng)成入侵者,百般加害。 王陽明卻沒有怨恨, 反而幫助當(dāng)?shù)厝私ㄔ旆课?,指?dǎo)他們讀書、耕種。 這些人估計從沒有見過這么和善的官員,很快和王陽明打成一片。 后來王陽明創(chuàng)立了心學(xué),開始傳道,他們成為王陽明最忠實的信徒, 傳播他的學(xué)識仁德。 王陽明的學(xué)說在貴州引起轟動,這些人功不可沒。 也正因此,王陽明聲望日隆, 才有了后來重新出山的機會。
搭橋是結(jié)福緣, 筑墻就是結(jié)惡緣。 每個人都不是一座孤島,所有人相互連接。 古人云:“話不說盡,積口德,事不做絕,留后路。 ”說話沒口德,做事沒余地,就是在筑墻。 多個朋友多條路。 一個如果樹敵多了,路就會越來越難走,慢慢的,也就無路可走了。
有人說:“你若愛, 生活哪里都可愛;你若恨,生活哪里都可恨。 ”為別人搭橋,也是為自己鋪路,搭的橋越多, 自己的路也越好走。 愚者筑墻,擋住了別人的運氣,也擋住了自己的陽光。
古語有云:“得之我幸, 失之我命。 ”人生苦短,世事無常,你永遠(yuǎn)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個先到來,唯有活在當(dāng)下,才是真諦。 很多人,一轉(zhuǎn)身就再難遇見;很多話,一猶豫就難再敘說。 生命本是無比偶然的奇跡,也是非常脆弱的存在。 生活已不容易,有時別太逼自己。
一場疫情, 讓太多的家庭痛失親人。 這個世界,每年每月,每分每秒,都有人在離開。 盡管難以接受,但現(xiàn)實就是如此殘酷。
我們總覺得“來日方長”,但“來日無常”才是人生常態(tài)。 人生在世,除了生死,一切都是小事。 有太多的人,在等待中走散;有太多的事,在猶豫中遺憾。 沒有人知道,我們還剩下多少時間。 我們要活在當(dāng)下,享受當(dāng)下,花盡量多的時間去陪伴家人、朋友、所愛的人。 趁一切還來得及,去見自己想見的人, 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去過自己想過的生活。 人生縱有千般苦,活著便有三分甜。
人生實苦, 但關(guān)鍵取決于自己怎么想,怎么過? 無論家庭與職場,抑或生活與夢想, 凡事沒有一帆風(fēng)順。 如果你的心始終向陽光,那么再苦的日子也能開出花來。 境本無好壞,唯內(nèi)心所造。 遇到不開心的事,不妨換個角度, 換個思路, 換種活法,也許便是柳暗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