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學院 江蘇泰州 225300)
從2002年教育部頒布《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提出大學體育課“可以打破原有的系別、班級建制,重新組合上課,以滿足不同層次、不同水平、不同興趣學生的需要”開始,選項課分班教學就成為公共體育課主要的教學組織形式。選項課的“選”遵循“三自主”的原則[1],因此雖然名義上是“分班”,但實際上是在充分考慮學生運動動機的基礎上實行的一種分層教學,其產生原因是“個體差異”,思想起點是“有教無類、因材施教[2]”。在隨后的10余年間,選項課教學起到了一定的積極效果,主要表現在:體育課堂的氛圍得到改觀,學生運動的主動性得到激發(fā),個性發(fā)展需求得到滿足,教學質量得到一定提升。但隨著群眾體育的蓬勃發(fā)展、健康生活理念的深入人心,當今大學生運動動機趨向同質,而在運動技能、運動素質等方面差異化卻愈發(fā)顯著,加上學校體育改革的不斷深入、體育課程內容的不斷拓展,運動動機的同質化和運動能力的差異更使體育教學在選項課的單一分層下,既難發(fā)揮班級教學便于教學組織的優(yōu)勢,又難利用分層教學于因材施教的便利。面對教學中新的困境,嘗試對選項課進行班內分層(詳見圖1)是一線體育教師進行教學探索的常用途徑。
改變傳統(tǒng)的班級統(tǒng)一內容、學生獨自學習的教學形式,讓學生在小組中進行交互式學習,提高學生學習滿意度,提升體育選項課教學實效,探索選項課新的教學組織形式,為公共體育選項課學習小組的設置及課堂教學改革提供實踐經驗。
表1 選項課分層教學學習小組的構建
表2 體育選項課教學策略的分層
表3 學習小組學習情況
表4 實驗班與對照班課堂平均心率指數對比(±s )
表4 實驗班與對照班課堂平均心率指數對比(±s )
注:**表示P<0.01。
實驗班 對照班 P體育舞蹈 1.78±0.016 1.61±0.013 0.000**健美操 1.81±0.015 1.59±0.014 0.000**乒乓球 1.74±0.011 1.55±0.012 0.000**羽毛球 1.76±0.013 1.58±0.012 0.000**
表5 實驗班與對照班學生學習滿意度對比(±s )
表5 實驗班與對照班學生學習滿意度對比(±s )
注:*表示P<0.05,**表示P<0.01。
實驗班 對照班 P體育舞蹈 46.53±4.55 43.11±4.43 0.016*健美操 45.28±4.65 43.26±4.38 0.021*乒乓球 46.71±4.53 42.34±4.46 0.000**羽毛球 45.64±4.64 43.53±4.61 0.017*
第一,研究分層教學學習小組的構建(詳見表1),探討小組交互式學習的實施方法,讓不同基礎、不同層次的學生能夠在學習中互相幫助、互相學習、互相促進,提高學習成效。
如表1所示,根據前期測試和教學反饋,將學生按運動技能和運動素質的差異分為A、B、C、D四個層次,采用異質、隱性分組,按照1∶2∶3∶6的比例,共12名學生組成學習小組。
第二,探索體育選項課分層教學的教學策略(詳見表2),以求能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和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作用,提高教學效率。
如表2所示,根據A、B、C、D不同層次學生的學情,教師采用不同的教學策略,主要體現在教法分層和練習分層,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激發(fā)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潛能,從而完成學習任務。
教師觀察學習小組及每個成員的課堂表現,記錄教學過程,撰寫教學日志,由小組長記錄小組討論內容,組員記錄自己學習體會。
圖1 選項課分層教學實施方法
通過問卷調查、測量評價的方式,對階段性學習成果進行分析、評價。
根據“組間同質、組內異質、學幫傳帶、相互促進”的原則構建學習小組,由A層學生擔任組長,負責組織小組討論,解決組內學習問題,協(xié)助老師做好教學管理,記錄組員行動等工作,小組內成員互相監(jiān)督課堂學習、練習完成情況,并做好相應記錄,提出學習疑問和分享學習心得和體會(詳見表3)。
教師教的過程如下。在體育舞蹈恰恰恰銅牌套路中關于臂下右轉( Under Arm Turn to R)、手接手步(Hand to Hand)和紐約步(New York)的連貫練習的教學中,教師提出問題:在這些動作中,加快動作完成速度與提高整體動作連貫性的關鍵在于什么?這是A、B、C、D四個層次學生都必須搞清楚的動作要領,但卻是一個難度較大的A級問題,面向A層學生提出,希望由A層學生帶領整個學習小組共同探討,通過反復練習,體會身體重心的快速移動與轉向,從而領會“小節(jié)結束與動作結束存在差異性”的動作原理,得出問題答案。
瑜伽初級體式頂峰式(詳見圖2)技術的關鍵是展肩、沉腰、收髖、頂臀,這是B層學生突破技術難點的關鍵。B層學生具有良好的身體基本條件和肢體控制能力,這時候就需要教師在技術的關鍵環(huán)節(jié)上進行重點的講解和糾錯,采用托、壓、推、拉等手法,幫助B層提高動作質量。而D層學生很多關節(jié)的柔韌性較差,比如腰椎關節(jié)、膝關節(jié)、肩關節(jié)等,肢體的控制能力也較弱。面對D層學生的教學,教師必須加強針對這些關節(jié)活動能力鍛煉和提高的基礎性與準備性練習,以及安排同組學生及時的保護與幫助,以提升D層學生的空間感覺和肢體控制。
圖2 瑜伽初級體式頂峰式
在以往的選項課課堂上,不同的學生參與度參差不齊,往往越是基礎良好的A、B層學生積極性越高,越是學習上有困難的C、D層學生越是不愿過多練習,形成三兩個學生練得熱火朝天,大部分學生消極懈怠的獨特的課堂“風景”。在實行分層教學后,每個層次的學生都有各自的任務和目標,都要在討論中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分享自己的練習成果和心得,這樣一來,不僅參與課外練習的主觀能動性得到了激發(fā),課堂學習氛圍也大為改觀,特別是C、D層學生,也能積極投入到課堂練習、討論中來,解決了教學組織的現實難題,課堂練習強度(詳見表4)得到保證的同時提高了課堂學習效率。
小組學習給學生之間增加了溝通、交流的機會,提升了課堂有效互動,增進師生關系和諧發(fā)展,改變了以往學生獨自學習,師生教、學分離的情境,形成了學生之間、師生之間互幫互助、協(xié)作共進的融洽人際關系。用體育選項課學生學習滿意度量表(一致性系數Cronbachα值為0.89,信度為0.83)對實驗班與對照班的學生進行學習滿意度調查,顯示實驗班學生學習的滿意度顯著增加(詳見表5)。
分層教學是基于學生的個體差異性而產生的,優(yōu)勢是便于因材施教,所以當班級內學生的差異顯著時,是實施分層教學的良好時機。另外,由于分層教學的分層特點,會大大增加教師的教學工作量和難度,也使教學組織變得復雜而難以操作,因此,要注意結合教學內容進行有效分層,對于基礎性的教學內容,就沒有必要進行目標和內容的分層,以避免教學資源的浪費。
分層教學的學生分層是實際操作中最難的部分。究其原因,首先在于要有較為科學的分層標準和規(guī)則。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往往不體現在技術水平、身體素質、運動能力等等比較顯性的、容易定量測評的方面,當學生的個體差異存在于習慣、個性、動機、心理,甚至道德水平等隱性屬性上,學生分層的操作就變得非常困難,這時就需要教師對學生相當了解,需要一套科學、嚴謹并行之有效的分層規(guī)則,以合理的劃分學生的層級,這樣才能真正發(fā)揮分層教學因材施教的優(yōu)勢。其次,學生的層級劃分一定要與學生的自我效能較為一致,自我效能影響運動動機、進取心以及情緒。
在體育選項課中實施分層教學可以活躍課堂氛圍,增加學生參與度,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教學過程中師生關系融洽,課堂互動良好,并能使學生的學習滿意度和學習成績顯著提升,尤其是對學困層級學生的學習成績提升非常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