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華
【適用話題】方法 影響力 聲音之妙 偶然與必然
作文君:本刊2020年20期曾介紹過在工地上自學播音并經(jīng)常分享讀詩視頻的農(nóng)民工李小剛。央視主播海霞看到李小剛的朗誦視頻后曾說:“期待有機會,咱們倆可以一起交流、切磋一下朗誦心得?!爆F(xiàn)在,這份邀約實現(xiàn)了——李小剛走進央視,兩人不僅一起讀詩,海霞還現(xiàn)場教李小剛念了一段繞口令。不少網(wǎng)友留言點贊!那么,作為普通話重要組成部分的“朗誦”,你了解多少呢?
古羅馬皇帝朝堂朗誦
在古羅馬時代,皇帝要經(jīng)過元老院的任命才能履職,皇帝的登基如果沒有元老院這道程序,就屬于非法僭位!這還不算最夸張的,如果適逢重大事件,皇帝都沒有直接決策權(quán),需要親自去元老院,聲情并茂地朗讀自己的施政主張或國情咨文,以爭取元老們的支持,這就十分考驗皇帝的朗誦技巧了。
朗誦出來的英國市民文化
17世紀中期,“咖啡館”作為一種新生事物,在英國牛津、倫敦等地區(qū)相繼出現(xiàn),并且很快演變成為各個階層的人們交換政治、經(jīng)濟、文化等方面的信息,以及形成社會輿論的場所。英國市民們在咖啡館里閑聊暢敘、傳閱報紙,如果是不會讀寫的人,則要聽知識分子們朗讀,從而形成一種言論自由的氣氛。眾聲喧嘩的咖啡館自此成為英國市民文化的濫觴。
無線廣播在朗誦中誕生
1906年12月25日圣誕夜,美國匹茲堡大學的電機工程教授費森登,正在自己的實驗電臺發(fā)射聲音電波。晚上8點左右,新英格蘭沿海一些船只的無線電報務員的耳機里,突然聽到有人在朗讀,內(nèi)容是《圣經(jīng)》里的圣誕故事。緊接著,是小提琴演奏德國作曲家亨德爾的協(xié)奏曲,最后是一句“祝大家圣誕快樂”的聲音。學者認為,無線廣播在這一天誕生。
朗誦太好引發(fā)社會恐慌
1938年,美國CBS推出了一檔廣播劇,是根據(jù)英國科幻小說大師H·G·威爾斯的小說《世界大戰(zhàn):火星人進攻地球》改編的。這部廣播劇的朗讀者是一位23歲的年輕人,由于他的朗讀極具感染力和表現(xiàn)力,竟使當時收音機旁的美國人信以為真,等到朗讀到火星人的進攻場景時,人們竟沖出房門、四散奔逃。這位年輕人就是后來拍出《公民凱恩》的電影大師——奧森·威爾斯。
經(jīng)典電影形象源自朗誦誤區(qū)
一個合格的朗讀者,是要規(guī)避一些發(fā)音誤區(qū)的,但是如果合理利用,也會出奇制勝。比如喉音就是喉嚨緊張過度產(chǎn)生的,經(jīng)典電影《教父》中,飾演老教父科里昂的馬龍·白蘭度,就故意利用“喉音”制造出壓抑的聲音效果,再比如發(fā)音含混不清造成的“音包字”現(xiàn)象,在美國名片《飛越瘋?cè)嗽骸防?,由演員威爾·桑普森大篇幅地使用,于是影史最經(jīng)典的“酋長”形象誕生了。
憨豆先生
而朗讀時過度的鼻腔共鳴產(chǎn)生的“鼻音”,被英國喜劇演員羅溫·艾金森巧妙利用,不用多說,“憨豆先生”成為影史最長壽的形象之一,且衍生出了“憨豆特工”系列。大家可以注意一下里面的發(fā)音之妙。
(摘自中國小康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