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鼎鈞
新老師來教新班級,最愛出題目讓學生寫“我的家”,大概他想用這個辦法知道每個學生的家庭背景。對我們的小朋友來說,家是最熟悉的地方,最熟悉的地方最容易寫,也最難寫好。
什么是“家”?看字形,家是一所房子,上面寶蓋頭,屋頂。那就先寫你住的地方吧,是城市?是鄉(xiāng)下?是樓房?是平房?老房子屋頂鋪瓦,屋檐低,墻壁厚,窗子小,日光月光射進來得不多,住在里面覺得很安穩(wěn);新房子用新的建筑材料,外形比較玲瓏,覺得房子里面也比較寬大。如果房子新,屋子里的家具也新,“新”是有氣味的,你要用嗅覺。新建的公寓幾十家?guī)装偌疫B在一起,整整齊齊如一座軍營,墻壁一樣,門窗一樣,連門口種的樹都一樣,可是你覺得你的家跟人家不一樣,老遠就能分辨出來,你也要用視覺。
還有,“家”是人口的一個單位,夫婦兩人帶著孩子共同居住叫作家,那就再寫你的父母吧,再寫你的兄弟姐妹吧,如果祖父母健在,把老人家也寫進來吧。父母的職業(yè),兄弟姐妹讀的學校,材料很多,你得挑挑揀揀,別記流水賬,這不是人口普查。不過現(xiàn)代家庭并不是都很完整,有的小朋友只有父親或者只有母親,這叫“單親”家庭,有些小朋友寫到這里就擦眼淚了。小朋友別哭,把單親當作家庭的特色,你的家庭有特色,你的文章自然也有特色,這個特色是獨立,是奮斗,你比別人用功!你媽媽比別人的媽媽勇敢!你爸爸比別人的爸爸慈愛!這時候你用胸中的那一股“氣”來寫,有沒有聽說人要爭氣?什么是“氣”?就是擦干眼淚,拿起筆來,一鼓作氣寫下去。
再看,“家”字下面是“豕”,咱們現(xiàn)在寫白話,豕就是豬。從前,千千萬萬家庭都要在他居住的地方養(yǎng)些動物,稱為家畜,常見的家畜有馬牛羊雞犬豕六種,統(tǒng)稱六畜。當初造字的人為什么用豬做家畜的代表?有學問的人說,豬不能常常流動遷徙,養(yǎng)豬,就表示這個家庭在這里生根了,這一代下一代都不會搬走了,游牧民族養(yǎng)馬養(yǎng)狗不養(yǎng)豬,種田的人家養(yǎng)豬,“豬”成為家庭的特征,“家”這個字應該是社會進入農(nóng)業(yè)時代以后造出來的。寫“我的家庭”除了寫人口,還可以寫牲口,也就是家畜。
現(xiàn)在輪到你來寫“我的家庭”,我們都不可以養(yǎng)豬了,現(xiàn)代都市也不準居民養(yǎng)雞養(yǎng)牛養(yǎng)羊,六畜之中只可養(yǎng)狗;但可以養(yǎng)貓養(yǎng)鳥養(yǎng)魚,甚至可以養(yǎng)小烏龜小白兔,數(shù)起來不止六種。名稱也改變了,大家給它們叫寵物,不拿它們當畜生,拿它們當家庭的成員,貓也是我爸我媽的孩子,狗也是我的哥哥。我寵你,愛你,喜歡你,你是狗我也不要你看家,你是貓也不要你捉老鼠,我高興,我養(yǎng)著你,由著你,捧你抱你。直到有一天作文題目是“我的家庭”,它們都有了用處,都是作文的材料??!你寫家庭還可以寫寵物。
在一個家庭里面,各個成員彼此息息相關,你在客廳里打一個噴嚏,全家都沾到你的唾沫星子,媽媽收養(yǎng)了一只貓,全家人的衣服上都有貓的蹄印。寫“我的家庭”,可以由任何一個人寫起,也可以由一張桌子、一本書、一棵樹寫起。小朋友都愛貓,我們寫貓。
怎樣寫?我來寫個模樣給你看。我家決定收養(yǎng)這只貓,經(jīng)過全家討論,爸爸愛畫,喜歡這只貓的花紋。媽媽愛唱,喜歡這只貓的叫聲。我看這只貓的時候貓也看我,它的眼光很溫柔,并不是每只貓的眼睛都溫柔。這只貓直奔姐姐,偎依在她身邊,姐姐還有什么可說?胸脯一挺,只有做它的保護人。祖母呢?她說只要有貓就好,貓是我的重孫,四世同堂。你看,寫貓,是不是把全家都寫了?
每天放學回家,我先問:貓呢?它不一定在客廳里,我得一個房間一個房間找,這樣,全家都知道我回來了。有一天回家,才下公共汽車,那兒有只貓,怎么很像我家的貓?我走近它,它也走近我,可不是?我的乖乖,你到這里來干什么,野貓野狗出沒,危險哪!我抱它走回來,交給媽媽,媽媽抱著它,低聲說:“長大了,就想遠走?!比缓笱a上一句:“人也一樣?!蔽业男目┼庖惶哼@是說誰?我長大了不會離開媽媽,永遠不會。你看,寫貓,是不是也寫了家庭?
有位同學問過我,他已經(jīng)寫過“我的家庭”,第二年換了老師,新老師又出這個題目,怎么辦?沒關系,你就再寫一篇啊!提醒你,這世界萬事萬物都不停地變化,這一年,你的家有什么改變,寫出來!爸爸換了工作,收入比去年多,爸爸樂了。鄰居搬來一位歌星,人挺和氣,媽媽樂了。家里的寵物也換了,養(yǎng)狗,原來狗比貓更討人喜歡,你也樂了。真巧,那位歌星成名的歌曲就是《我的家庭真可愛》!于是你也學會了這首歌,學校開同樂晚會的時候能上臺。你看,這是不是一篇嶄新的作文?
如果你看來看去家庭仍然是老樣子呢?外面的環(huán)境沒變,內(nèi)在的情思有變,提醒你,人的情思時時刻刻在變,情思一變,就沒有舊物了,從山上走下來,下了山坡,回頭一看,這座山不是那座山。女大十八變,男大也十八變,你的家不變也得變。很可能,你覺得力氣越來越大,身體膨脹,想飛,“不要問我從哪里來,我的故鄉(xiāng)在遠方”,這首歌很迷人。你曾經(jīng)發(fā)愿永不離開母親,現(xiàn)在知道母親并不希望子女這樣,你的一個同學,小學畢業(yè)了,還黏著媽媽,像沒有斷奶,你的媽媽對他很有批評。你的一個親戚,大學畢業(yè)了,也不出去工作,天天關在房子里等著吃媽媽炒的菜,你的媽媽對他也很有批評。“走遍茫茫的天涯路!望斷遙遠的云和樹!”這么小的年紀,怎么好像有一點兒鄉(xiāng)愁呢!
(裴金超摘自《南方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