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科技學院,河南 鄭州 450000)
在高校聲樂教學之中,“歌劇賞析與實踐”的課程是必不可少的,它能夠讓學生了解歌劇的背景文化,領悟歌劇的音樂奧秘。目前的中國高校聲樂教學開設“歌劇賞析與實踐”這門課程,能為改善高校聲樂教學體系提供相應的幫助。
目前國內(nèi)絕大部分的高校都開設了“歌劇賞析與實踐”的課程,該課程的開設大大提高了學生對歌劇的理解,同樣也提高了學生對音樂的理解。
歌劇的演出需要大量的服裝、人物,大規(guī)模的場景,甚至好的歌劇還有大量的場景變化,這些需要大量的時間、人力物力和財力,在高校聲樂教學中是不具備這些條件的。雖然不能達到完整的歌劇演出的效果,但是我們可以借助歌劇演出的形式開設“歌劇賞析與實踐”的課程,在課堂之上展示出最終想要表達出來的效果,雖然很簡單,但是依然能夠在有限的條件之中進行歌劇片段的實踐教學,在教學的過程中學生學會了如何利用歌劇的形式提高自己的聲樂演唱的技巧,在平常的聲樂演唱的時候就能進行實踐,這就會成為學生強有力的手段。
歌劇的最低要求就是要美聲、高聲,它獨特的唱腔,賦予了它獨特的美感,這是其它歌種無法代替的,在進行歌劇演出的時候,它要求歌劇演唱者有非常深厚的功底,還有就是完美的技巧,在演出的過程中不能出現(xiàn)失誤,這還僅僅是個人的要求。歌劇的演出需要大量的演出者來進行配合,因為大部分的歌劇所需要非常多的演出者,但是很多的演出者都聚集在舞臺之上會顯得非常的雜亂,這時就要求演出者之間要有非常好的配合,但是這種配合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是需要相互之間的溝通、磨合才能體現(xiàn)出來。當演唱者的功底夠硬,團隊的配合十分的好,那么所呈現(xiàn)出來的舞臺效果就會很驚艷。因此“歌劇鑒賞與實踐”的課程不僅僅能帶給學生演唱上的提升,更能讓學生了解到團隊合作的重要,這就是它的必要性。
在聲樂的學習過程中,不僅僅需要相關(guān)老師的教導,更需要的是自己的舞臺實踐能力,而“歌劇鑒賞與實踐”這門課程就具有很強的實踐性,能讓學生很好的感受到舞臺的魅力,高校想要學生擁有很好的舞臺表現(xiàn)能力,那么這門課程就必定不能落下。在舞臺上進行表演的時候,必不可少的就是整體的舞臺設計、音響樂器的配合效果、劇本的劇情人物是否飽滿等等,這些小小的細節(jié)造就了歌劇不平凡的沖擊,這相比較于傳統(tǒng)的獨唱音樂和演唱,多了很多強烈的效果。高校學生在進行歌劇學習的時候要特別注意歌劇的唱腔,因為歌劇的唱腔通常是以美聲和高聲為主,再搭配演唱時的情感、音樂,就能唱出讓人心動的歌劇,而且不同的唱腔方式還能提升學生的演唱能力。除了唱腔之外,最主要的就是情感的融合,在歌劇之中,角色有自己的唱腔特點,還有自己的情感,要想呈現(xiàn)出完美的歌劇效果,就需要揣摩出所飾演的角色的情感,加上自己的理解,將整個情感融入演唱中,那么演唱出來的歌劇就是包含情感的。
歌劇的題材大部分都是源于生活,將生活中的酸甜苦辣以表演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但是高校中的學生大部分沒有經(jīng)歷過生活的磨難,對生活的認知也少,因此對角色的理解只是簡單的表面,沒有很深刻的理解,最終所呈現(xiàn)出來的就是沒有感情的演唱。因此在學生進行曲目的選擇的時候,老師可以在旁邊進行指導,和學生講解角色的情感,并在旁邊進行演唱技巧的指導。學生在進行表演之前需要了解自己選定的角色的身份、背景、出生年代、所需要做的事情是什么,在這個場景之中角色的內(nèi)心感情是什么,去深刻的了解角色的內(nèi)心情緒,再將自己的領悟采取歌劇的方式表達出來,老師在一旁進行觀看的時候也需要進行適當?shù)闹笇А?/p>
在引導學生進入相關(guān)的角色之后,就需要加強學生的表演技巧,因為學生在進行聲樂教學的時候,在實踐這一方面比較薄弱,對于舞臺表演技巧沒有很多的涉及。像是舞臺的走位,打光,演唱的節(jié)奏、演唱時的氣息、咬字、韻腔等等這些都是需要加強,在進行歌劇的演唱的時候這些細節(jié)都是需要十分的注意。而老師這時就需要去調(diào)整學生的狀態(tài),讓學生主動去融合多元化的表演技巧,學會舉一反三,這樣在今后的表演之中就能熟練的運用并且能夠很好的掌握。
歌劇的演唱給了我們視覺上的沖擊,讓我們感受到了歌劇的美感,歌劇能夠帶動我國聲樂的發(fā)展,是聲樂科學化發(fā)展的動力,換句話講就是歌劇與聲樂兩者是不可分割的,它們能相互推動著發(fā)展,而且在本質(zhì)上還有許多的相似之處。想要更好的提高學生的聲樂能力和素質(zhì),可以將歌劇引入到高校聲樂的教學之中,利用歌劇獨特的唱腔提高學生的歌唱能力,利用歌劇動人的劇本提高學生對人物角色的理解。高校將歌劇實踐引入到聲樂教學之中,能夠培養(yǎng)出更多的音樂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