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瑞
【摘要】目的 觀察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慢性肺心病合并心功能不全的療效。方法 選取2018年2月~2020年2月慢性肺心病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100例,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50例與對照組50例,給予對照組常規(guī)西醫(yī)治療,觀察組增加給予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比較治療總有效率以及血氣分析指標。結果 治療后,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動脈血氧分壓高于對照組,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慢性肺心病合并心功能不全效果顯著,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肺心病;心功能不全;肺脹;中西醫(yī)結合
【中圖分類號】R2-0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20.32..02
慢性肺心病是由于肺部疾病引起肺循環(huán)阻力增加,肺動脈血壓增高而引起右心室肥大,伴有或不伴有右心衰竭的心臟病[1]。慢性肺心病病程長、病情復雜,治療難度較大。常規(guī)西醫(yī)治療側重于治療癥狀,但是無法根除病因,因此其治療效果不理想。慢性肺心病屬于中醫(yī)心悸、痰飲、喘證、肺脹等范疇。本次研究主要探討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慢性肺心病合并心功能不全的臨床療效,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2月~2020年2月慢性肺心病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100例,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50例與對照組50例。觀察組男26例,女24例;年齡52~70歲、平均(61.62±3.34)歲;對照組男28例,女22例;年齡50~70歲、平均(61.58±3.54)歲。患者均經臨床癥狀體征、實驗室檢查、心電圖、超聲心動圖、病史等確診。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給予對照組常規(guī)治療,包括強心、利尿、止咳、平喘、抗感染、低鹽飲食、營養(yǎng)支持、休息、糖皮質激素、祛痰、糾正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以及積極防治并發(fā)癥等。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的治療基礎上增加中醫(yī)辨證治療,痰濁蘊肺,肺氣閉郁患者證見晝夜咳嗽頻發(fā),痰多,痰液黃白相間或白稠,胸悶氣短,動則加重,腹脘脹滿,舌淡苔白膩,脈弦滑,以化痰止咳、宣肺平喘為治則,基本方:桔梗、全瓜蔞各30 g,法半夏、薤白、麻黃各15 g,杏仁12 g,甘草10 g;肺脾兩虛者證見乏力,氣短,面色萎黃,不思飲食,便溏,舌淡,脈細弱,以健脾益肺、化痰止咳、宣肺平喘為治則,基本方的基礎上增加黨參、炒白術各30 g,陳皮、砂仁、廣木香各15 g;陽虛水泛者證見心慌心悸,咳則上氣,動則喘甚,全身腫脹以下肢為甚,小便短少,面色晦暗,形寒肢冷,舌淡胖或紫暗,苔白滑,脈沉細或結代,以溫陽利水、化痰止咳、宣肺平喘為治則,基本方的基礎上增加澤瀉、炒白術、茯苓各30 g,桂枝15 g。兩組持續(xù)治療14 d后觀察療效。
1.3 觀察指標與評價標準
觀察治療總有效率:參考《內科學》(第九版)[2]:肺心病癥狀體征未好轉甚至加重為無效;心功能分級上升1個等級,癥狀體征有好轉或減輕為有效。心功能上升2個等級,心率低于100次/min,患者末梢循環(huán)改善,肝頸靜脈回流征、頸靜脈怒張、紫紺消失,肺啰音減少或消失,咳喘癥狀明顯改善為顯效??傆行?(總數-無效)/總數×100%。
觀察治療前后血氣分析指標,包括動脈血氧分壓、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經SPSS 23.0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以“(%)”表示,行x2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 結 果
2.1 治療效果
觀察組總有效率96.00%(顯效27例、有效21例、無效2例)高于對照組(顯效16例、有效24例、無效10例),x2=6.06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4<0.05)。
2.2 血氣分析指標
治療后,觀察組動脈血氧分壓高于對照組,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 論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時常引起慢性肺心病,老年人是慢性肺心病的主要發(fā)病群體,該病病程較長,由于老年人抵抗能力、免疫力降低,容易受到細菌、病毒的感染,受到氣候、環(huán)境變化時也更加敏感,因此其容易病情容易變化[3]。
中醫(yī)素無肺心病的說法,但是根據患者的癥狀表現,該病可歸屬于肺脹范疇,也可以歸屬于水腫、心悸、痰飲、喘證范疇。肺脹是氣壅肺間,肺氣脹滿不能斂降的病證,患者以咳喘上氣、胸部脹悶,痰多,心慌,煩躁為主要臨床表現,肺脹病程纏綿,時輕時重,久則可見患者面色晦暗,唇甲紫紺,肢體浮腫等證候,預后不良。該病為正虛邪實,虛實夾雜的病證,正虛是脾腎陽虛與肺腎兩虛,邪實可有血瘀、氣滯、痰濁、水飲、外寒等。歷代醫(yī)家多認為肺脹的發(fā)生多為久病肺虛,痰濁潴留,外感外邪而誘使病情發(fā)作、加劇。現代中醫(yī)認為,肺心病的發(fā)病與內外因素有關,臟腑功能失調是內心,外感時邪是外陰,肺、脾。該病的病位在肺,但與脾腎也有密切的關系,其病因病機包括:正虛外邪襲肺、肺病日久傷及脾腎、肺病入心、痰蒙心竅肝風內動、陰陽欲脫等。本次研究中,對觀察組患者在西醫(yī)治療的基礎上增加中醫(yī)辨證治療,基本治療方法為化痰止咳、宣肺平喘,采用桔梗湯、瓜蔞瀣白半夏湯以及三拗湯合用,以瓜蔞瀣白半夏湯與三拗湯治療氣,以桔梗湯治痰,去除痰瘀則肺氣升降即可恢復正常。方中桔梗祛痰排濁,開宣肺氣;麻黃性溫味辛苦,取其化痰止咳、宣肺平喘,消腫利尿之功效。半夏辛溫 ,燥濕化痰;薤白滑利通陽;瓜蔞性甘寒,滌蕩痰結,治咳嗽,主胸痹,三者聯合以助桔梗、麻黃寬胸理氣之功,驅逐痰飲以通暢水道,恢復肺宣降功能。杏仁性微溫,味苦,具有止咳平喘的功效,能通三焦,與半夏配合以化痰濁,助降肺氣,與麻黃一宣一降,恢復胸中氣機升降。甘草性平味甘,其具有止咳化痰、潤肺之功效,能調和麻黃與杏仁,緩和半夏與麻黃的燥性,其具有祛痰的作用,可促進支氣管、咽喉分泌物分泌從而降低排痰難度。在此基礎上進行加減治療,對脾肺兩虛者以健脾益肺、化痰止咳、平喘為治,對陽虛水泛者給予溫陽利水、化痰止咳、宣肺平喘的治法。分析本次研究結果發(fā)現,經治療后觀察組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患者的血氣分析指標優(yōu)于對照組,提示在常規(guī)西醫(yī)治療的基礎上增加中醫(yī)治療可取得更好的治療效果,能進一步改善機體缺氧情況。
綜上所述,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慢性肺心病合并心功能不全效果顯著,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扈麗娟,張 昱.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慢性肺心病急性期臨床觀察[J].光明中醫(yī),2019,34(17):2709-2711.
[2] 葛均波,徐永健,王 辰.內科學(第9版)[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8.
[3] 吳晶晶.瓜蔞薤白半夏湯聯合滌痰湯治療痰濁閉阻型胸痹心痛的療效觀察[J].中國冶金工業(yè)醫(yī)學雜志,2020,37(01):69-70.
[4] 潘其勝.三拗瓜蔞薤白半夏湯聯合西藥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療效[J].河南醫(yī)學研究,2019,28(24):4522-4524.
[5] 周婷婷.瓜蔞薤白半夏湯聯合血府逐瘀湯在痰瘀互結型冠心病中的療效評價[J].慢性病學雜志,2019,20(12):1862-1863+1866.
[6] 劉小霞,李 婷,李懷宇,等.參芪瓜蔞薤白半夏湯治療肝腎陰虛型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合并糖尿病50例[J].環(huán)球中醫(yī)藥,2019,12(12):1871-18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