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11 月21 日,是錢鐘書誕辰110周年。在位于江蘇無錫的錢鐘書故居里,“繩武堂前話梁溪”系列公益講座如期開講。講座中,通過幾位家鄉(xiāng)人的回憶,人們對錢鐘書的懷念和認知也有了更加真切而具體地呈現(xiàn)。
錢鐘書,1910 年11 月21 日出生于江蘇無錫,其在文學研究和文學創(chuàng)作方面成就卓越,是我國當代具有國際影響的著名學者、作家,代表作有《圍城》《管錐編》《談藝錄》《寫在人生邊上》等。錢鐘書故居位于無錫新街巷30號-1、32 號,其中30 號-1 掛有“繩武堂”匾額,又稱“錢繩武堂”。
此番參與講座的三位無錫人張大年、劉桂秋和陳瑞農,他們因種種機緣巧合,與錢鐘書有過學術上的交流、事務上的交往,還有關于書中人物性格的探討。
“關于《圍城》的文學評論,錢鐘書先生收到過很多,但他基本不予理會。我作為家鄉(xiāng)后輩卻得到了先生的回復,十分‘幸運’?!苯衲?0 歲的張大年是無錫三高中退休教師,他回憶起跟錢鐘書的交集時說,“先生謙和、不媚俗?!?/p>
1985 年,張大年寫了一篇名為《圍城新論》的文章,駁斥當時主流評論認為方鴻漸‘分裂人格’的觀點,提出方鴻漸其實是一位有著家國情懷的知識分子。此文輾轉來到錢鐘書手中,錢鐘書也很快回信,并給出“極妙”二字的評價。
從1985 年至1990 年,張大年跟錢鐘書的通信有四五封?!八@么一位大家,能跟我這么一個家鄉(xiāng)的普通教師坦陳內心,也說明他對家鄉(xiāng)有眷戀?!?/p>
“《水經注》中的兩處描寫,是后世許多詩、文、賦中‘游魚若乘空之喻’的最早源頭,但其實不然?!苯洗髮W人文學院副教授劉桂秋說,自己與錢鐘書書信交往,始于《管錐編》中文學專業(yè)領域的探討。
1991 年1 月,本著學術求真的態(tài)度,劉桂秋給錢鐘書寫了一封信,表達了“《宜都山川記》中的記載,或是‘游魚若乘空’這名喻的最早源頭”的意思。
當時,劉桂秋沒指望錢鐘書會給自己這個無名后輩回信。但十幾天后,劉桂秋收到了錢鐘書的回信。回信中,錢鐘書告知劉桂秋,自己已將劉的新發(fā)現(xiàn)交給《管錐編》的責任編輯,請其于第三次印刷時補入,并注明出自劉桂秋。
“世人都說錢鐘書先生狂傲,因為他有才,但其實他也有謙和的一面,他對讀者來信中認為真正有價值的意見,從來都是虛懷若谷,欣然接受,這是一代大家的真正風范?!眲⒐鹎镎f,自己從不搞收藏,但錢鐘書的回信,是他的“鎮(zhèn)宅之寶”。
原無錫市博物館館長、文博研究員陳瑞農回憶,1981 年夏,他與同事在整理實物時發(fā)現(xiàn)了錢鐘書的17 冊手書日記,這些日記內容豐富、信息量大,書寫公正娟秀,是研究錢鐘書的第一手資料。
后來,陳瑞農想辦法找到了錢鐘書在北京的住址,給他發(fā)了信。1982 年9 月至10 月,錢鐘書先后給陳瑞農回了兩封信,就日記處理事宜進行溝通。
2001 年,無錫市委、市政府決定修復錢鐘書故居。為保證故居質量,陳瑞農和楊絳通了40 多分鐘的電話,中間提到了錢鐘書日記的事,楊絳對此表示感謝?!八麄兎驄D心地純真,平易近人?!标惾疝r說。
2018 年,陳瑞農向錢鐘書故居捐贈了錢鐘書寫給他的兩封信。如今,這兩封信是故居的重要展品。
作為從無錫走出去的文化名人,家鄉(xiāng)人對錢鐘書的愛戴和關注也在與日俱增。
無錫錢鐘書故居管理中心主任周立超告訴記者,為紀念錢鐘書誕辰110 周年,除上述講座外,今年故居還舉行了《商埠春秋》新書首發(fā)儀式,該書的作者錢鐘漢是錢鐘書先生的堂弟。
此外,鐫刻著錢鐘書、楊絳伉儷諸多往事的老屋——無錫新街巷32 號目前也正在修復中,這里承載著錢鐘書、楊絳的鄉(xiāng)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