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東
摘要:
隨著新時代教育觀念的變化,社會大眾的關注點也從學生的專業(yè)科目成績轉移到學生綜合素質提高,由此便出現(xiàn)了初中思想品德教育,道德與法治教育作為與學生日常生活最密切的教育受到的最多的關注。但是在初中教學中傳統(tǒng)觀念的影響依然存在,教師在進行道德與法治教育時還是采用死記硬背的方式,使得教學過程大打折扣,違背了道德與法治教育的最終目的,學生在此過程中也無法真正得體會這節(jié)課對于自身的意義以及影響。教師要學會轉變教學策略,讓道德與法治教學真正受益于學生的一生。
關鍵詞:
初中教學;道德與法治;課堂學習
中圖分類號:
G623.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9129(2020)15-0264-01
初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自身人格與個性完善的關鍵時期,這一時期的孩子并不具備明辨是非的能力,很容易在生活中受到社會上不良情況的影響,為了能夠讓學生有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道德與法治教學的開展就成為了必要。教師在教學中要正確的認識到道德與法治教學對學生的影響,并且能夠從教材中引導學生進行深入的探究,將學生的生活與教材進行有機的結合,在教學中完善學生的認知觀念。教師需要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手段,讓教學能夠適應不同學生的發(fā)展需求,也讓學生能夠真正地意識到自身觀念中所存在著的問題。本文所要探究的是在初中道德法治
課堂中如何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教學策略。
1我國道德與法治教學的基本現(xiàn)狀
就目前的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而言,其實我們能在課堂中發(fā)現(xiàn)非常多的問題,受到傳統(tǒng)教學管理的影響,很多教師將課堂中的主體放在自己身上,學生處在一味的被動層面上,導致學生無法進行自主式學習,同時限制了學生對于道德與法治學習的興趣,妨礙了學生自身能力的提高。許多教師將自己擺在高高在上的權威地位上,對學生的行為進行批評與指責,導致學生不敢將自己的意見發(fā)表出來。道德與法治教學本身便是一門比較深奧的學科,雖然他與學生的日常生活比較貼近,但是受限制于學生的生活經歷,其中很多道理依照現(xiàn)階段學生的能力而言還是無法了解。如果學生自身的問題無法得到解決,那么對于學生的道德與法治學習而言也有很大的阻礙,并不是班級中所有的學生都能夠理解教師的教學內容,要是一味的將粉筆與黑板當做教學的主體部分,許多學生無法得到適當的知識,同時與生活實際的相脫離的,也讓學生無法將自己學到的知識應用到日常的活動中。
2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的優(yōu)化策略
2.1及時轉變教師固有教育思想觀念。在新課標教育規(guī)定的引導之下,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在不斷的發(fā)生改變,道德與法治教學本身是由初中思想品德教育過渡而來的,主要的目的是為了能夠強化學生對于道德與法律相關內容的認識,增強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的法律道德意識。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本身便與傳統(tǒng)的教學科目有所差距,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要積極的改變自身傳統(tǒng)的教育理念與教育手段,將道德與法治變?yōu)橐婚T提高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教育,完成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在實際的教學過程當中,教師要將學生放在教育的主體地位上,充分的發(fā)揮學生自身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將課堂的主動權轉交到學生的手上,注重對學生各方面能力的全面提高。雖然教師的教育理念在不斷的發(fā)生變化,教育手段也在日新月異的改變著,但是在教育中道德與法治本身的結構是不會發(fā)生改變的,教師所能夠做的就是在課堂之中精益求精,及時對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調整,跟隨時代的步伐幫助學生完成對自身的成長。
2.2改善師生之間的不良關系。道德教育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將學習過的知識實際的應用到日常的生活當中,所以對于學生個性化能力的培養(yǎng)要求是極高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為了能夠貫徹道德與法治教育本身的目的就需要與學生之間建立好良好的溝通關系,及時根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需求調整教學方案,充分調動起學生對學習的主動性。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學習之前首先要明白在這堂課中,教師本身是作為一位傳道者,同時還是一位能夠與學生進行平等溝通交流的朋友,教師要及時對學生的表現(xiàn)進行鼓勵與贊賞,為學生的學習增添更多的積極性。良好的師生關系構建同時也能夠幫助教師了解班級中每一位學生的發(fā)展情況,并及時的根據學生心理方面的變化給予幫助和支持,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成長氛圍。
2.3為學生進行道德模范的樹立。道德與法治的開展關注的是學生的日常生活環(huán)境,教師在教學時可以為學生普及一些當下的時政熱點,將教材中的理論知識與實際生活情況進行有機的結合,促進學生將自己學習到的知識合理的應用到日常生活中,同時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中可以為學生適當的引入一些道德模范,通過這些模范的行為引發(fā)學生的情感共鳴,從而使得學生能夠發(fā)自內心的接受教師的教學。
例如:在進行“換位思考與人為善”這一節(jié)課的學習時,教師就可以通過多媒體的方式,將生活中的一些道德模范引入到課堂中,讓學生能夠實際的感受到什么叫做換位思考與人為善,并能夠在日常生活中進行實際的應用。
3總結
綜上所述,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與法制觀念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教師與社會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學生一個國家未來發(fā)展的關鍵,教師所進行的教育則是這一關鍵的鋪墊。道德與法治教育不同于其他的教學科目,它關注的是學生內在素質的發(fā)展,關心的是學生在未來的發(fā)展方向,所以教師在進行教學時要能夠關注到不同學生的心理規(guī)律,了解到學生自身的不同需求,讓道德與法治教學真正發(fā)揮出其本質作用,為學生的未來發(fā)展奠定良好的發(fā)展基礎。
參考文獻:
[1]劉丹.初中道德與法治課課堂小結優(yōu)化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20.
[2]段亞麗.淺談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的優(yōu)化措施[J].才智,2020(15):168.
[3]唐建榮.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生活化教學路徑探索[J].華夏教師,2020(1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