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知名信息公司尼爾森早前發(fā)布的一項全球市場調研報告表明,以健康保障為目標的儲蓄已成為中國消費者儲蓄的首要目標。該項調查覆蓋了全球 60 多個國家和地區(qū)的 3 萬多名互聯網用戶。調查結果顯示,從全球來看,對于以健康保障為目的的儲蓄,在受訪者中已經進行儲蓄和計劃儲蓄的比例分別為 42% 和 41%。但在中國,64%的受訪者已經在為健康保障進行儲蓄,34% 的受訪者目前沒有但未來計劃儲蓄??梢?,中國為健康保障進行儲蓄并已經付諸行動的受訪者比例遠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中國人愛存錢是眾所周知的,我國的儲蓄率一直排在世界前列。這一習慣除了和消費文化相關外,還和我們的社會保障體系尚未完善有關。很多人儲蓄的目的是為了應對未來不時之需,比如,用來解決失業(yè)、養(yǎng)老、醫(yī)療、意外等方面的問題。其中,為未來的健康保障進行儲蓄越來越為人們所重視,從近年來紛紛成立的專業(yè)健康保險公司中可見一斑。這些健康保險公司不僅提供各種健康保險及理財業(yè)務,還為客戶提供全面、個性化的融健康文化、健康管理、健康保險為一體的健康保障服務。
國人將健康保障作為儲蓄的首要目標,反映了“看病難、看病貴”等就醫(yī)難題給人們造成的心理壓力,醫(yī)療保障水平和人們的實際需求尚有差距;持續(xù)走高的癌癥發(fā)病率,職場人員的亞健康狀態(tài)等,給消費者帶來了對未來健康的不確定感。我國的醫(yī)保制度還處于低水平、廣覆蓋的階段,尚不能完全避免家庭災難性醫(yī)療支出的發(fā)生。隨著醫(yī)改的不斷深入和醫(yī)保范圍的不斷擴大,將會給民眾帶來健康保障上的信心。
在現有的醫(yī)療保障情況下,人們在為健康保障存錢的同時,更應擁有良好的健康生活習慣,這也是為未來的健康進行“儲蓄”,這一點對職場中的人們來說尤為重要。
《中國城市健康狀況大調查》顯示,主流城市中的白領人群亞健康比例達 76%,處于過勞狀態(tài)的接近六成,真正意義上的“健康人”比例極低(不到 3%)。在 35 ~ 50 歲的高收入人群中,“生物年齡”超齡趨勢明顯加快,平均超過“日歷年齡”10年左右。這一人群比較突出的健康問題,一是代謝紊亂疾病的發(fā)生,二是疲勞、失眠、心理障礙等亞健康問題嚴重。有專家分析,這類疾病的發(fā)生除了工作緊張、經常加班等因素外,長時間上網、應酬過多、飲食不科學、作息無規(guī)律、缺少體育鍛煉以及家庭不和睦、精神壓抑等都是重要因素。在生活中有一個值得關注的現象,和年輕人相比,老年人更注重身體保健,并堅持鍛煉,在體能、耐力等方面,有些年輕人還比不過老年人。這除了老年人有充足時間的原因外,和老年人對健康的渴求以及鍛煉后身體受益有關。而年輕人承受著工作、生活等各方面的壓力,仗著自己年輕透支身體。
為此,呼吁人們在積極參與健康保障的儲蓄時,也要把維護自身的健康水平和提高自身的健康素養(yǎng)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一方面在健康投資上適當提高比例,除去儲蓄外,還應加強健康篩查,對于疾病早預防、早發(fā)現、早治療;另一方面要樹立科學的健康理念,堅持鍛煉,培養(yǎng)健康的生活方式,才能達到為自身健康多投入、多受益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