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孟薇 2.喬宇
(1.沈陽天泓消防安全工程有限公司,遼寧 沈陽 110000;2.沈陽市沈河區(qū)城市建設局,遼寧 沈陽 110000)
結構的收縮應力對建筑物的危害較大,采用后澆帶的施工技術可以將其降至最低。后澆帶施工技術在建筑結構施工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建筑結構施工過程中,設置合理的后澆帶可以提高建筑物的施工質量,延長建筑物的使用壽命。因此,必須充分研究和利用后澆帶的施工工藝。
在后澆帶施工過程,要想保證整個建筑施工結構的整體性和穩(wěn)定性,在施工建設過程中,必須要做好寬度和間距的控制。通常情況下,對于不同高度和樓層的建筑項目施工建設過程中,需要嚴格好后澆帶的間距,比如二十二層以下的樓板在施工建設過程中,有受力效應的鋼筋不能夠斷開,這種情況下就必須要保證整個建筑工程結構的整體性和穩(wěn)定性,在施工過程中,如果采用較大的跨度時,就需要將整個受力的鋼筋結構進行斷開,之后在后澆帶處理過程中,對其進行焊接處理,這樣就能夠有效的避免因為樓板兩頭壓力過大而造成樓板結構的彎曲,在建筑施工后澆帶寬度控制過程中,需要保持其寬度超過7 米。如果在施工建設過程中,其建造的施工圖紙有預留的話,則按照施工圖紙的預留大小進行施工,如果在實際施工過程中,不需要按照施工圖紙預留的話,則需要按照實際的施工情況進行樓間距預留和控制,這樣才能夠保證建筑物施工得到有效的控制,提升整個建筑物的施工質量。
后澆帶施工過程中,對于材料和位置選擇是非常關鍵的,通常在施工建設過程中,后澆帶的施工位置選擇在混凝土結構受力最小的位置,對于剪力墻結構施工過程中,通常不能夠在中間位置設置后澆帶,需要在模板結構中混凝土受力最小的位置選擇作為后澆帶的施工位置,這樣能夠有效的避免因為剪力過大而造成對整個混凝土結構的較大壓力,從而影響了后澆帶施工的順利開展。同時在施工過程中,對于材料也需要嚴格的進行篩選,在材料選擇過程中,需要將裂縫位置清理干凈,將多余的積水全部清除后,同時保證后澆帶施工位置超過一天以上的保濕處理,在選擇施工材料的過程中,需要選擇收縮情況較小或者是不會出現(xiàn)收縮情況的施工材料,比如可以在混凝土材料中添加一些添加劑,這樣能夠使得整個后澆帶的結構強度變得更加穩(wěn)定,通過開展有效的振搗、配置工作后,使得后澆帶施工過程高效實施。
后澆帶的斷面形式也需要根據(jù)施工中的具體情況進行確定,在施工的過程中,后澆帶的斷面形式必須要與混凝土結構的斷面形式保持一致。斷面形式在一般情況下存在平直縫、V 形縫、階梯縫還有企口縫這四種。斷面的形式可以依據(jù)墻和板的厚度進行確定,一般超過60cm 適宜用企口縫,階梯縫適用于厚度在30-60cm 之間的,而當厚度小于30cm,宜用平直縫,但是由于它的承載能力較弱,在后澆帶澆筑施工中很少使用平直縫。在施工中,對實際的澆筑位置也要進行確定,分析混凝土構件的受力,選取的澆筑位置一般都是受力最小的混凝土構件,但是在實際工程中,最佳的澆筑位置一般是建筑的梁、板的反彎點,后澆帶不能設置在剪力墻中間區(qū)域內。對后澆帶之間的距離也要進行合理的劃分,在施工過程中,對于沒有后澆帶位置的施工圖紙,要根據(jù)相應的規(guī)范進行現(xiàn)場設置。對于矩形的建筑而言,后澆帶距離在30cm 到40cm 之間,不能超出這個范圍,一些其他的外界因素也會對后澆帶的最小距離產生影響。
為了使后澆帶的澆筑質量得到提高,對后澆帶內存有的污水、雜質等,要在開始進行澆筑前對其徹底的清除,與此同時,也要使后澆帶的表面保持一定的濕潤。模板在澆筑的時候也要對其強度進行控制,安裝模板的時候必須按照所給的圖紙進行操作。為了防止后澆帶內的外露鋼筋被污染物腐蝕,需要在清理工作完成之后對其密封處理。在建筑結構中設置后澆帶時,可能會對連接建筑結構的鋼筋進行切割,各結構之間的聯(lián)系是保證結構質量的基礎,所以鋼筋切割不能對所有的結構進行操作,例如基礎或者樓板的鋼筋,建筑的整體荷載都承受在它的鋼筋上,鋼筋必須連續(xù)。但是對于必須切割的受力鋼筋,在澆筑之前,需要焊接進行處理過的鋼筋,確保結構的強度能夠滿足要求,避免建筑結構產生變形。
在澆筑施工過程中,施工技術人員需要提前做好相應的預防處理,嚴格的對后澆帶完成振搗施工過程,在振搗過程中用力要均勻,振搗力度需要控制在樓板可以承受的范圍內,保證整個澆筑過程的順利開展??傊?,后澆帶的施工技術在房建結構的施工中起著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它能夠使房建的施工質量得到很好的保障,同時還能使房建更加的美觀。結構的收縮應力對建筑有著更很大的危害,而后澆帶施工技術可以使這個危害降到最低。
在工程建設和施工的過程中,后澆帶的施工一直都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在工程建設中,我們必須要嚴格按照相關的規(guī)范進行操作,同時還要采取有效的措施預防各種質量方面的隱患,防止出現(xiàn)嚴重的質量問題,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提高工程的性能,不斷的推動技術的革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