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海燕
(貴州省銅仁市江口縣農業(yè)農村局,貴州 銅仁 554400)
開展水稻品種試驗的宗旨在于測試水稻作物的性能,進而選擇適合栽培水稻作物的區(qū)域范圍。相關部門對于水稻品種通過進行嚴格的品種性能測試,應當能夠提供水稻品種推廣、良種選育以及品種審定的科學數(shù)據支撐,有效杜絕盲目推廣栽培水稻新品種的現(xiàn)象[1]。具體在實施水稻品種的試驗過程中,技術人員需要做到結合測區(qū)范圍的土壤特性與水稻品種特性,并且嚴格控制水稻測試中的取樣環(huán)節(jié),確保得到更加精確的水稻品種性能測試結論。
首先是水稻測試樣本的選擇。水稻品種試驗是否能夠得到比較精確的測試數(shù)據結論,根本上決定于水稻測試樣本的合理選擇。在某些情況下,試驗技術人員沒有做到正確選擇試驗樣本,那么將會造成水稻品種試驗結論出現(xiàn)錯誤,并且給水稻推廣種植的決策造成誤導。因此在選擇水稻測試樣本的環(huán)節(jié)中,應當選擇具有代表性的水稻植株作為測試樣本,避免選擇病株或者雜株作為水稻性能測試的樣本[2]。
其次是人為操作因素。水稻品種試驗涉及很多的人為操作環(huán)節(jié),因此技術人員有必要嚴格遵循水稻品種測試的操作流程,不能顛倒水稻品種測試的步驟,并且應當避免水稻測試樣本受到人為操作造成的影響。但是實際上,水稻品種試驗的各個實施環(huán)節(jié)很難徹底避免人為操作影響,或者導致試驗儀器產生失靈的現(xiàn)象。
第三是區(qū)組排列因素。在同個試驗區(qū)組的范圍內,應當保證最小的植株樣本差異條件;對于不同的實驗區(qū)組而言,應當確保達到最大的區(qū)組之間條件差異性。并且,在排列各個試驗區(qū)組時必須保證土壤肥力的梯度性與排列順序相符合,如此才能達到最佳的區(qū)組試驗效果。否則,如果進行了隨意的區(qū)組排列操作,那么很難保證經過測試的水稻植株樣本具有良好的典型性與代表性,而且還會給后期的水稻作物推廣栽培帶來不良影響。
水稻植株的試驗樣本必須具有典型性,否則無法體現(xiàn)水稻品種試驗應有的代表性。在正式進入水稻植株的性能測試過程之前,首先應當保證選取適合進行植株性能測試的水稻作物品種。并且,技術人員對于各個取樣觀察點也要進行合理的設計,記載水稻植株的生長變化情況。通過運用隨機抽取水稻植株測試樣本的方法,應當能夠保證植株樣本具備良好的代表性。
試驗技術人員在選取水稻植株的品種試驗樣本時,禁止選用水稻病株或者雜株作為測試樣本。因為水稻作物的病株與雜株已經感染病害,將會造成其他的水稻測試樣本被污染。如果技術人員對水稻植株樣本實施了頻繁的浸泡處理或者換袋處理,也將會造成水稻病株的出現(xiàn)。技術人員對于已經選擇作為品種試驗對象的水稻植株如果能夠判斷其為病株,則應當進行剔除處理,再對空缺的水稻植株予以補充。
在水稻品種全過程測試中,查苗補缺的操作都是必不可少的。技術人員通過實施嚴格的水稻查苗補缺操作,應當能做到及時補充空缺的水稻植株試驗對象,確保水稻性能試驗達到更加精確的程度[3]。并且在必要的時候,技術人員應當運用全面查找空缺水稻植株的做法來填補水稻測試的植株品種。
經過全面的查苗補缺處理后,對于水稻試驗區(qū)塊應當施加充足的肥料,運用全面灌溉的方式來澆灌水稻植株,避免水稻植株出現(xiàn)枯萎或者產生病害的現(xiàn)象。試驗技術人員應當做到精確記錄水稻植株的生長性狀,確保目前的各項記載數(shù)據都能達到精確性的標準,運用自動篩選的方式來獲得試驗數(shù)據結論。
在現(xiàn)階段的水稻品種試驗中,技術人員已經能做到運用信息化軟件來記載水稻植株的試驗過程,從而做到精確記錄各個試驗環(huán)節(jié)。通常來講,水稻品種試驗包含比較多的試驗操作步驟,試驗操作環(huán)節(jié)也相對繁瑣。為了實現(xiàn)正確記錄水稻植株性能的目的,那么技術人員需要做到全面了解水稻植株在各個不同階段呈現(xiàn)的生長特性,運用信息軟件來計算水稻品種測驗的結論。
經過分析可見,水稻品種試驗主要涉及水稻生產試驗、區(qū)域種植試驗、植物性狀鑒定以及品種比較試驗。水稻品種試驗能否達到精準性與真實性的試驗結論,決定于水稻樣本的選擇以及植株性能測試的具體實施過程。因此為了保證水稻品種試驗能夠得出精準的測試數(shù)據結論,那么技術人員對于水稻品種測試應當選擇適當?shù)闹仓暧^測樣本,并且全面做到查苗補缺的操作。目前在開展水稻品種試驗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都應充分運用電腦軟件來計算試驗結論,確保計算結論具有精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