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效棟
(陜西省土地工程建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延安分公司,陜西 西安 710075)
經濟化發(fā)展進程的加快也使得重金屬污染物的源頭增多,土壤污染問題加劇會對農作物產量以及質量形成負面作用,甚至會借助食物鏈威脅人類的健康安全,因此,要重視土壤管理水平,打造更加和諧且完整的管控規(guī)劃,全面提高土壤環(huán)境質量。
近幾年,我國土壤中重金屬污染問題逐漸加重,究其原因,除了成土母質本身含有的重金屬,不同的外界因素也是造成重金屬含量逐漸增多甚至超標的重要因素。
對于土壤影響較大的就是農業(yè)發(fā)展,尤其是農藥化肥等使用,長期會造成土壤重金屬污染問題的加劇。主要是因為農藥中多數都添加過磷酸鹽,且其中汞元素、鋅元素等含量較大。例如,對某種植區(qū)域菜園土地進行研究后發(fā)現,在施肥工作結束后,土壤中的鎘元素含量會明顯升高,汞元素、銅元素、鋅元素也會隨之升高[1]。另外,對比50年前和現在的同一地點土壤土樣分析數據可知,重金屬元素的含量升高了一倍以上。值得一提的是,農業(yè)種植中應用的塑料薄膜降解也會產生嚴重的重金屬污染問題。除此之外,許多農戶會利用污泥施肥的方式進行農田灌溉,而污泥中含有大量的氮元素、鉀元素,既是營養(yǎng)物質也同樣是污染物質,尤其是銅元素和鋅元素,會造成水稻等農作物被污染[2]。
要想系統(tǒng)化分析土壤重金屬污染問題的發(fā)展情況,就要結合地區(qū)經濟發(fā)展核心要點內容,目前,環(huán)境對于土壤質量產生的影響也在增大。一方面,大氣中重金屬沉降造成的重金屬污染問題幾率增大。工業(yè)生產、汽車尾氣排放等問題會產生較多的有害氣體和粉塵問題,公路、鐵路兩側等分布數量明顯增大。依據其實際情況可知,銅礦工業(yè)廠、硫酸廠、油漆廠等是主要的源頭污染企業(yè)。例如,公路兩側的重金屬污染主要表現在鋅元素、鎘元素、鈷元素等,究其原因,汽油的燃燒或者是汽車輪胎磨損產生的粉塵都是“元兇”。并且,這種污染問題會形成累積增多的趨勢,加之階地地貌以及盛行風等自然因素的影響,整體污染問題也會形成一定的規(guī)律[3]。另一方面,污水灌溉問題造成的土壤重金屬污染也是較為常見的問題,一般城市會借助適當的手段進行污水處理,然后將其應用在農田灌溉或者是草地灌溉等工作方面,但是,因為城市工業(yè)化進程的加快,難免出現工業(yè)廢水,若是沒有依據標準化管理流程完成具體工作,就會出現污水進入土壤的現象,影響城市土壤環(huán)境的整體質量。
為了減少土壤中重金屬污染問題造成的影響,要結合實際情況落實相應的防治策略,踐行標準化管理機制和規(guī)劃,提升整體安全監(jiān)督的力度,確保能將污染監(jiān)管工作落實到實際工作中,形成常態(tài)化環(huán)境保護體系,從而推進經濟效益和環(huán)保效益共贏的發(fā)展。
近幾年,生物防治機制受到了廣泛的關注,主要是借助生物的某些特性完成污染改良處理工作,不僅能減少對周邊環(huán)境產生的影響,也能提升防治效率。
2.1.1 動物防治
主要是利用土壤中的一些低等動物完成相應的處理工作,例如,蚯蚓、鼠類等,及時進行土壤中重金屬的吸收,從而減少對土壤產生的不良作用,降低污染負荷[4]。
2.1.2 植物防治
這是應用非常廣泛的防治處理機制,借助一些植物能忍受重金屬的品性對其進行種植,從而完成重金屬的吸收,盡量減少土壤中重金屬的含量。例如,籽粒莧,能有效對鎘元素予以富集處理,能有效借助富集流程打造治理或者是降低鎘污染的目的。最關鍵的是,當土壤中的鎘元素含量增大,籽粒莧會借助自身的調節(jié)機制對營養(yǎng)元素吸收和分配過程予以調節(jié),最大化的啟動活性氧防御機制,從而保證防治工作的順利落實。除此之外,利用籽粒莧聯(lián)合修復功能開展的對應工作也具有一定的實效性價值,借助添加劑、動物、微生物等農藝機制和措施開展的聯(lián)合修復工作,也能提高修復效率。
2.1.3 微生物防治
主要是借助土壤中的微生物進行對應的處理工序,能有效形成吸收處理、沉淀處理、氧化還原處理等,從而減少毒性酶形成的作用,降低磷酸鹽含量,從而維持土壤重金屬污染防治工作的基本質量[5]。值得一提的是,在微生物中,相較于真核生物,原核微生物對污染元素的敏感性更加強烈,此時借助相應的處理手段就能提升吸收效果,減少土壤污染問題產生的不良影響。
綜上所述,借助生物的特性建立完整的污染物處理工序,能提升土壤重金屬污染物控制水平。并且,生物防治工作的實施效果較為簡單,加之投資有限,對環(huán)境的污染破壞程度較小,因此受到了廣泛應用。但是,這種方式的治理效果不是非??焖?,需要制定對應的處理規(guī)劃,循序漸進的開展對應的防治工作。
要從整體土壤監(jiān)督管理工作的質量出發(fā),利用客土、換土、翻土、去表土等工程治理的機制完成污染防治工作,并且搭配物理、化學等原理落實相應的控制機制。例如,農作物中含鎘元素較高,技術部門可以先進行去表土處理,在壓實心土的基礎上,配合淋洗法和熱處理法,有效降低揮發(fā)性污染物產生的不良影響?;诖?,要依據實際情況踐行完整的污染防治控制方案,確保能結合實際情況選取適宜的控制方案,促進修復效率的提升[6]。
在土壤重金屬污染防治工作中,農業(yè)治理和防治機制的應用要秉持因地制宜的管理方針,制定有效的耕作管理制度,減少重金屬對土壤質量產生的危害,最大化的避免污染問題進入食物鏈,打造更加完整的約束體系。
第一,要對土壤的水分進行集中的控制,利用水分調節(jié)機制調節(jié)氧化還原電位,保證能有效降低重金屬的污染程度,最大化的提升管理效率,避免污染問題的惡化和蔓延。
第二,要依據實際情況選擇適宜的化肥等肥料,在不影響土壤供給養(yǎng)分的基礎上,選擇能降低土壤重金屬污染程度的化肥。與此同時,要結合種植規(guī)劃以及區(qū)域情況適當的增施有機肥,固定土壤中的養(yǎng)分,降低重金屬污染的程度,并且保證整體污染管理工序的合理性。
第三,在農作物選擇的過程中,也要盡量選取適宜地區(qū)種植、抗污染性較好的植物,要依據實際情況避免在具有重金屬污染情況的土壤上種植進入食物鏈的植物。
第四,要合理性的維持生態(tài)系統(tǒng)工程體系的平衡,改良和防治土壤重金屬污染問題,提升土壤的整體質量,建立與自然生態(tài)循環(huán)系統(tǒng)協(xié)作共贏的生態(tài)模式。例如,在污染較為嚴重的公路兩側進行綠植的種植,選取蓖麻等原料,改善農業(yè)環(huán)境和非污染區(qū)種植情況的綜合水平。
農業(yè)治理機制應用中最大的優(yōu)勢就是操作較為便利,且費用較低,但是依舊存在成果不明顯以及治理周期較長的現象[7]。
2.4.1 物理防治
借助相應的處理機制完成物理處理控制工序,保證對應防治流程的合理性,并且最大化的提升管理效率。
第一,熱處理法。主要是對污染土壤進行集中的加熱處理,并且將土壤中的揮發(fā)性污染物收集起來,完成對應的富集控制工序,保證回收和處理流程的合理性。
第二,電解法。利用對應的電解處理工序,電解土壤中的重金屬,實現電遷移、電滲或者是電泳作用,轉移到固定的陰極、陽極,從而滿足污染物元素剔除的目標。
第三,吸附法,利用膨潤土、沸石等吸附固定重金屬離子,降低污染程度。
2.4.2 化學防治
在土壤重金屬污染防治工作中,化學防治也是較為常見的方式,主要是指向污染土壤中投入改良劑等方式,或者是投入抑制劑、添加有機質、陽離子替換量等,從而有效改善土壤自身的理化性質,保證能發(fā)揮氧化還原作用、沉淀作用、吸附作用以及拮抗作用的優(yōu)勢,減少重金屬積累的量,從而發(fā)揮生物有效性,促進土壤處理工作的全面推進。例如,借助有機質處理方法完成土壤重金屬污染防治控制工作,應用有機質中的腐殖酸合理性的絡合重金屬離子,從而形成難溶的絡合物,集中進行處理,從而最大程度上的減少土壤重金屬污染問題[8]。
除此之外,借助土壤中的天然礦物進行重金屬防治處理也成為了未來發(fā)展的趨勢,借助相應的容納處理方案確保能減少有害物質的影響,維持環(huán)境平衡。
總而言之,針對土壤重金屬污染的防治工作要依據實際情況落實相應的控制方案,提升具體處理流程的完整性和可行性,打造更加安全、環(huán)保、穩(wěn)定的防治體系,從而促進環(huán)境質量和土壤質量的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