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璟萍
(福建省龍巖市新羅區(qū)農業(yè)農村局,福建 龍巖 364000)
蘇坂蜜柚是新羅區(qū)蘇坂鎮(zhèn)于20世紀80年代從福建平和引進種植的全國十大名柚之一的琯溪蜜柚,通過當地自然環(huán)境的優(yōu)化改良而形成的一個具有地方特色的品牌品種,1997年注冊了“蘇坂蜜柚”商標,1996-1999年連續(xù)三年在全國柚類評比中獲得金獎,2007年獲得農業(yè)部無公害農產品認證。本課題介紹了蘇坂蜜柚的特征特性,總結出了一套適合閩西地區(qū)蘇坂蜜柚的栽培技術,以期為廣大種植戶提供幫助。
蘇坂蜜柚是一種早熟柚,能在國慶、中秋節(jié)期間上市;幼樹較直立,成年樹半開張,樹冠半圓頭型;一年春夏秋冬可抽梢4~5次,除冬梢外,各次梢均能成為結果母枝[1];果實為倒卵形或近圓形,果大,單果重1.5~2.5 kg;果皮淡黃色,皮薄、表面光滑;果肉黃白色,質脆、汁多味甜,有香氣,可食率達60%以上;種子粒癟、少數[1]。
蘇坂蜜柚營養(yǎng)豐富,經濟價值高。柚皮是珍貴中藥材,入藥可治哮喘、咳嗽等癥,可加工制成柚皮糖、果脯等;果肉含有可溶性固形物、轉化糖、粗纖維、維生素、胡蘿卜素以及鈣、鎂、鐵、磷等多種營養(yǎng)元素,具有調節(jié)人體新陳代謝、降壓舒心、祛痰潤肺等功效,是一種天然保健品[2]。
種苗要選擇接穗品種純正,早結果、豐產、砧木抗逆性強,接穗與砧木完全吻合,不帶病蟲源的一年生嫁接苗。
園址應選擇在避風向陽、水源豐富、土層深厚、坡度平緩的沙壤土地帶。建園時開一個3~3.5m的等高平臺,挖1m3的種植穴,按3~4m的株行距種植,一般種40株/667m2左右。植前每穴施優(yōu)質土雜肥50kg,餅肥2 kg,鈣鎂磷肥1 kg,石灰1 kg,蓋一層表土,在春梢萌發(fā)前的12月至翌年2月種植。
秋冬季深翻擴穴改土,增施有機肥為蜜柚生長創(chuàng)造良好的土壤環(huán)境,在種植后的第二年開始,第三年完成。具體做法是在樹冠滴水線下按對稱在兩側挖深60cm,寬50cm的環(huán)形穴,填入綠肥、土雜肥等100 kg,鈣鎂磷肥2.5 kg,石灰1kg和表土分層施下,壓實。第三年在樹冠的另外兩側用同樣的方法挖穴,填入綠肥、土雜肥等。
2.4.1 樹體整形。培養(yǎng)矮干,開張的圓頭形樹冠,有利于通風透光,促進樹體平衡生長。首先在定植成活后,在樹苗離地面25~35cm處剪去頂部確定主干,然后在主干區(qū)內留3個不同方位的主枝,在主枝30~40cm時打頂,讓各主枝分生枝條向不同方向伸展。在植后2~3年,當樹高達80~120cm時,對旺長的主側枝實行拉撐,把主枝角調成45~60°、輔枝角調成70~80°,使整個樹冠向四周方向延伸,形成一個傘形的框架結構。
2.4.2 科學修剪。采用樹冠外圍枝多剪,內膛枝少剪,弱樹重剪,強樹輕剪的原則,調節(jié)適當的掛果量和新梢生長量的比例,防止柚樹出現(xiàn)早衰和大小年的現(xiàn)象。一般幼齡樹分二次修剪,即夏剪和冬剪,結果樹分三次修剪,即春剪、夏剪和冬剪,重點剪除造成樹冠蔭蔽的旺盛枝、直立向上的徒長枝等,以控制整體樹冠的伸張,促進內膛枝的萌發(fā)。
2.4.3 合理環(huán)割。對于土壤較肥沃,水分條件較好的不開花或少開花的旺長樹,要進行環(huán)割處理。一般在11月上旬至12月中旬花芽進入分化前進行,在主干離地面20cm處或主枝離主干10cm處,用利刃割二條相距0.2~0.3cm深達木質部的螺旋狀的環(huán)切線,把皮層剝去,然后包上有色薄膜,以促進營養(yǎng)積累,提高座果率[3]。
2.5.1 及時追肥
2.5.1.1 芽前肥:在1月下旬至2月上旬(春梢萌發(fā)前20d左右)施用,每株施豬牛欄糞25~50 kg或生物有機肥3~4kg,三元復合肥1kg,硫酸鉀0.5kg,硫酸鎂0.25 kg,挖環(huán)形溝施入,并結合根外噴施0.2~0.3%磷酸二氫鉀加0.1%硼砂混合液,以滿足春梢期抽梢和開化對養(yǎng)分的需求。
2.5.1.2 保果肥:在第一次生理落果結束后的4月中、下旬施用,每株施三元復合肥0.5~1 kg,在陰雨天全園撤施,對結果少,樹勢旺的柚樹要少施或不施。
2.5.1.3 壯果促梢肥: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秋梢放梢前15~20d)施用,每株施豬牛欄糞25~50kg或生物有機肥3~4kg,三元復合肥1.5~2kg全園撒施,并結合淺翻土除草。
2.5.1.4 采果肥:在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采果前后施用,每株施豬牛欄糞25~50 kg或生物有機肥2~2.5kg,尿素0.5kg,硫酸鉀0.5kg,硫酸鎂0.1~0.2kg,硫酸鋅0.1 kg在樹冠四周溝施,并結合根外噴施0.3%尿素加0.2%~0.3%磷酸二氫鉀混合液,以防采果后落葉。
2.5.2 合理疏果,套袋
2.5.2.1 疏花:對于花量過多的成年盛果樹或衰退樹要進行疏花處理,以調控花量,集中養(yǎng)分,促進座果。第一次疏花在2月中下旬至3月上旬(花蕾如火柴頭大小時)進行,疏去花序頂端和基部花穗,只留結果母枝中間1~2穗健壯的花序。第二次在花蕾露白時(約在第一次疏花后10d左右)進行,疏去花穗頂端和基部的花蕾,只留中間2~3朵健壯的花蕾,使留下來的花蕾在整個樹冠內分布均勻。
2.5.2.2 疏果:疏果要遵循“看樹定產,按枝留果”的原則,一般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的生理落果后進行,按葉果比150:1或1個結果母枝掛1~2個果的原則確定留果量,掌握盛果樹留100~110個果、中等樹70~80個、弱勢樹30~40個果為宜。
2.5.2.3 套袋:果實套袋可以有效減輕成熟期果實裂果,減少病蟲傷疤,減少農藥殘留,提高品質[4]。果實定果后,待幼果長至100~150g、果實直徑5cm左右時用雙層蜜柚專用紙袋進行套袋,套袋時袋口松緊要適度,既不使袋口松開,也不能損傷到果柄。
柚園常見的主要病蟲害有潰瘍病、瘡痂病、炭疽病、紅蜘蛛、銹壁虱、介殼蟲等。防治方法應以農業(yè)防治、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為主,以化學防治為輔的綜合防治措施,做到健身栽培與高效低毒對口農藥施用相結合,確保產量和品質雙提高。通常防潰瘍病用30%氧氯化銅600~800倍液或800單位/ml的農用鏈霉素液或77%可殺得1000倍液;防瘡痂病、炭疽病用炭特靈800倍液或70%布津可濕性粉劑800倍液;防紅蜘蛛、銹壁虱用5%唑螨脂懸浮劑2000倍液或海正滅蟲靈3500倍液;防治介殼蟲應掌握在蜉化盛期用40%速撲殺1000倍液。大力推廣無公害果園栽培技術:即樹上一盞燈——物理防治害蟲技術;樹中一袋蟲——生物防治害蟲技術;樹下一片草——草生栽培技術,以節(jié)約成本,提高品質,減少污染,達到生產無公害果品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