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職太太”是一個再老生常談依舊熱鬧非凡的話題,此番又成熱點源于張桂梅校長反對學生做全職太太的一段網(wǎng)絡(luò)視頻。有人批評張校長觀念狹隘,卻忽略了她提出這一觀點的前提。如果認真了解華坪女中和它的生源,就不得不看到,出身底層的女性,要克服無數(shù)艱險才能拼來一個獨立自主的人生。做了全職太太,有可能前功盡棄,一旦遇人不淑,則又跌入命運的深淵。
一個殘酷的事實是:底層女性大多是被動成為全職主婦的,她們別無選擇。她們很多人十幾歲時就被父母換彩禮嫁了人,婚后生兒育女、辛苦勞作且不被承認價值,讀書可以說是改寫命運的最好機會。張校長為她的學生爭取和捍衛(wèi)的,正是這近乎唯一的機會。通過讀書工作,實現(xiàn)了人格獨立和經(jīng)濟獨立,才能掌控人生,去選擇自己的婚姻和生活。做了全職太太,就失去了經(jīng)濟獨立,職場競爭力也越來越弱,一旦婚姻出現(xiàn)問題,底層女性沒有娘家來兜底,法律目前也很難提供有效保護,那個時候再回職場搏殺,同時還要養(yǎng)育子女,無異于一場人生悲劇。
實際上,所有選擇做全職太太的普通女性都面臨著同樣的風險,只不過有親可投者抗風險能力強一些罷了。這種風險人所共知,但在生育政策改變、育兒成本提高和社會撫幼資源匱乏等合力作用下,全職太太還是越來越多了,這種變化參考近幾年中國女性參與社會勞動率的逐步下降便可一目了然。觀察這一群體,墮入悲劇者有之,幸福升級者亦有之。其間幸與不幸的差別,除去經(jīng)濟條件等客觀因素,主要在以下幾處。
奠定心情基調(diào)的,是作為全職主婦的勞動價值,是否得到了認可、尊重和真心感激。反映家庭地位的,是財產(chǎn)上的安全感和相應(yīng)支配權(quán),這也與丈夫的人品和夫妻感情緊密相關(guān)。有的主婦在回歸家庭時就和丈夫商定好,將全部家庭財產(chǎn)轉(zhuǎn)入妻子名下,丈夫每月的收入也交由妻子來支配打理;而有的主婦囊中空空,每個月和丈夫要家用還得看人臉色。這二者的境遇,判若霄壤。
女性自我實現(xiàn)的程度,則主要取決于本人的志向與生活的匹配度。想在事業(yè)上有番作為的,離開職場難免失落;本來就不愛上班的,回家正合心意。有的女性真心喜歡并擅長做家事,很享受陪伴孩子成長的時光,并從中獲得很多成就感,可以說天生適合做全職太太。還有一些能干的“偽全職太太”,她們選擇了居家辦公或開辟新職業(yè),努力在個人事業(yè)發(fā)展和照顧家庭之間取得平衡。有的媽媽在帶娃過程中成長為育兒專家,親子公眾號做得風生水起;有的媽媽居家寫作成了專業(yè)的網(wǎng)絡(luò)作家;有的媽媽直播帶貨收入翻倍……她們的才華沒有因為退回家中而埋沒,反而更加熠熠生輝。
以上幾處都相得的全職太太,其實過得挺不錯,非要勸她們回歸職場,并無必要。那些過得不好的,則需要及時止損,掌控好自己的人生,避免墮入更深的悲劇。
最后還有一點值得提醒,“全職太太”這個稱謂背后,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人。她們有不同的性格、經(jīng)歷、家庭……千人千面,便有千萬種不同選擇的理由。整體的結(jié)論,具體到每個人身上,其實是沒有意義的。在現(xiàn)實世界里,不輕易去評判和干預(yù)別人的生活,是一種悲憫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