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敏
某高端電子及包裝材料項目卷材智能管理系統(tǒng)設備基礎工程,整個工程為長295m、寬12.6m、厚2.5m的大型工業(yè)設備基礎,基礎共有98軸,每軸4個預埋螺栓孔,合計392個預埋螺栓孔位。根據基礎長度分六段(設五道變形縫,每段約50m)澆筑施工。設備基礎結構施工質量將直接對生產作業(yè)產生影響,為重點控制內容。
1.以具有低水化熱特性的水泥較為合適,此方式可減少水和水泥的用量,具體選擇425號礦渣硅酸鹽水泥;混凝土生產期間摻粉煤灰,優(yōu)化混合料的粘塑性;摻減水劑,使混凝土緩凝,以免在短時間內發(fā)生急劇的水化熱現象;摻膨脹劑,在該材料的作用下抵御混凝土收縮而形成的應力,改善受力條件,避免裂縫。
2.混凝土生產時加強對水溫的控制,可向攪拌水池內摻入適量冰塊,確保入模溫度≤20℃;通過適量的外加劑改善混凝土的性能,例如使用CaS微膨脹劑,可以提高制得的混凝土抗裂性能,通常按照30kg/m3的用量標準摻加。
3.骨料可選擇粒徑為5mm~40mm的碎石,連續(xù)級配,中砂細度模數>2.3,含泥量≤1%。水泥用量295kg/m3、砂子700kg/m3、石子1200kg/m3、水180kg/m3、微膨脹水泥CAS30kg/m3、減水劑1.18kg/m3。
1.鋼筋工程
在設備基礎施工的鋼筋類型中,主要為φ32螺紋鋼筋,主筋設為10層。此方式下對施工工藝水平提出較高的要求,多方經技術商討后決定在基坑內設置框架鋼構件,以便支撐主筋。主筋施工期間選擇高壓套筒連接技術,其應用優(yōu)勢在于提高效率、減少鋼筋使用量,達到提質增效的效果。
2.螺栓的設置及控制
設備基礎表面分布較豐富的預埋螺栓,要求中心偏差±1mm。預埋件和螺栓的施工要求較高,應注重如下幾點:發(fā)揮出框架鋼構件的支撐作用,以提高穩(wěn)定性;配套高精度的經緯儀和水平儀,根據規(guī)范復測,保證螺栓的中心標高實測值與設計值的誤差穩(wěn)定在許可范圍內;中心標高復測3次,即固定螺栓前、混凝土澆筑前及初凝前,及時發(fā)現偏差并調整,最大限度提高螺栓的標高控制精度。
3.混凝土澆搗
(1)澆筑。遵循“斜面分層、連續(xù)澆筑”的基本原則,根據各泵裝置的工作能力合理規(guī)劃澆筑帶,要求所形成的澆筑帶前后存在小幅度的錯位現象,以便澆筑作業(yè)高效推進。該工業(yè)項目設備基礎的施工規(guī)模較大,對混凝土生產能力提出較高的要求。對此,共配置6m3混凝土攪拌車25臺,經出廠檢驗后將質量達標的混凝土由泵車及時運輸至現場。
(2)振搗。在各澆筑帶前、中、后分別設3道振動器,在各裝置的協同作用下高效振搗。第一道設在混凝土卸料點,保證混凝土通過面筋流入底層;第二層設在混凝土的中間區(qū)域,重點對斜面采取振搗措施,提高該處混凝土的密實度;第三道設在坡腳和底層鋼筋處,但此階段施工的特殊性在于底層鋼筋密度較大,因此在振搗時應加強防護,以免在振搗擾動性影響下導致鋼筋偏位或受損。各層振搗方法存在差異,下層垂直于澆筑方向,采取自下而上的順序;上層按照自上而下的順序振搗。振動棒為關鍵施工裝置,振搗施工人員應嚴格控制其移動距離、單點振搗持續(xù)時間以及設備深入混凝土的深度,不可出現過振或漏振現象。
(3)泌水處理?;炷辆哂辛鲃有?,上涌的泌水易順著混凝土流淌進入坑底,為避免此現象,在混凝土墊層施工中設置特定的坡度,以保證泌水順墊層坡度流淌,從而進入周邊的排水溝盲溝內,再進一步排放至基坑外?;炷翝仓┕ぶ校瑢τ谄履_接近后澆帶的情況應調整好混凝土的澆筑方向,可采取從頂端往回澆筑的方式,以便與斜坡面形成積水潭,再借助軟管或其它工具將泌水完全清理干凈。
(4)表面處理。混凝土強度較高,為提高表面平整度,在混凝土初凝前需利用長木尺通過拍打振實的方式處理,清理表面的泌水,待混凝土初凝后使用木楔進一步壓實,利用鐵抹刀涂抹,使收水裂縫閉合(此環(huán)節(jié)需在混凝土終凝前完成)。
4.混凝土測溫控制與養(yǎng)護
(1)測溫儀表。配置XMT-102型儀表,測溫元件選用銅熱電阻Cu010,其可提供的測溫區(qū)間為-50℃~100℃。
(2)測溫點布置。取基礎平面對稱斷面,于該處布設4根測溫垂線,在成型的垂線上分別設5個測溫點;考慮到測溫結果的精確性要求,還需取距離斷面約4m的位置并加設4根測溫垂線,此處各垂線分別布設3個測溫點,將所得結果用于驗證主測溫斷面檢測結果的準確性。測溫點的布設情況見圖1。
圖1 測溫點布置圖
(3)測溫方法。以直接測量法較合適,測溫元件的埋設作業(yè)發(fā)生于澆灌混凝土的前2d,通過引出屏蔽電纜線連接至二次儀表,以便快速檢測混凝土內部的溫度情況。自混凝土澆灌初期開始便組織測溫作業(yè),根據各施工時段調整測溫頻率,前5d每隔1h測溫1次,后續(xù)將間隔時間適當延長至2h,按照上述方法持續(xù)監(jiān)測并完整記錄數據,根據測溫結果對混凝土澆灌施工效果做出準確的判斷。若垂直測點相鄰的溫差>25℃,需視實際情況采取溫控措施。
(4)養(yǎng)護。底板混凝土澆筑施工期間的晝夜溫差較大,同時降雨量頗為豐富,對混凝土的養(yǎng)護水平提出較高要求。結合氣候、施工質量要求等因素,采取塑料薄膜和草袋相結合的方式,混凝土硬化后鋪塑料膜,將其作為密封層使用,以免因覆蓋不到位而引發(fā)熱量流失的情況;再覆蓋草袋,保證混凝土維持濕潤的狀態(tài)。為避免因氣溫驟變導致養(yǎng)護質量下降,采取草袋和薄膜(各2層)相結合的方式,在設置好密封層后于該處搭建鋼管支架棚,上方緊密鋪設纖維布,形成保溫層,使混凝土內外部溫差<25℃。日間可掀開保溫層,夜間加蓋。隨養(yǎng)護時間的延長,待混凝土降溫后即可逐日掀開保溫層。
5.大體積混凝土施工的注意事項
(1)合理配置混凝土拌和設備,按需生產混凝土。將工藝性試驗落實到位,根據施工結果分析配合比的應用效果,合理調整配比,例如摻入外加劑、減少水泥用量等。遵循隨拌隨用的原則,混凝土入模溫度應在25℃以內。遇大截面梁時宜采取分層澆筑的方法,為保證各層混凝土連接成穩(wěn)定的整體,要求相鄰兩層間隔時間<2.5h,振搗過程中振搗設備需適當深入至下層。
(2)混凝土內外部溫差過大時易出現溫差裂縫,需做好檢測與控制工作,保證混凝土內外部溫差<25℃。養(yǎng)護全程混凝土均需保持濕潤狀態(tài),視現場氣溫以及混凝土質量情況動態(tài)調整養(yǎng)護方法。
(3)養(yǎng)護期間需加強對溫濕度的控制,給提高混凝土強度創(chuàng)設良好條件。在鋪設麻袋時應保證其平整性,各層之間緊密疊合,不可出現遺漏、空鼓等質量問題。大體積混凝土養(yǎng)護過程中,通常在經過3d的養(yǎng)護后其升溫速度將明顯放緩,此時可視實際情況合理減小保溫材料的厚度,以保證熱量散失,減小混凝土內外部的溫差。保溫材料的使用需以實測降溫梯度結果為準(通常為1.5℃/d~2℃/d),充分發(fā)揮出保溫材料的應用優(yōu)勢。
大體積設備基礎施工的技術要點較多,施工人員需從原材料質量、混凝土生產、澆搗、養(yǎng)護等環(huán)節(jié)切入,做好各項工作,切實保證各道工序的施工質量,以構建高品質的工業(yè)項目設備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