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新華
急性胰腺炎是普外科常見病,是常見的急腹癥之一,具有發(fā)病急、病情病情進展快、累計多個臟器等特點。胰腺炎是胰腺自身消化而啟動的全身嚴重的炎性疾病,重癥胰腺炎患者的胰酶被大量激活,壞死物質(zhì)加速全身自由基及炎性因子趨化引起機體的粘附因子和白細胞炎性活化發(fā)生和加強炎性效應;同時胰腺的炎癥還可能破壞腸道黏膜屏障,致使腸毒素通過黏膜在腸外發(fā)生內(nèi)毒素血癥加重炎癥反應[1]。所以各種炎性介質(zhì)是胰腺炎發(fā)病的重要因素之一,臨床治療中積極控制炎癥反應,改善患者的胃腸道功能對胰腺炎患者意義重大。烏斯他丁是從人尿液中提取的多肽類物質(zhì),目前研究顯示其主要作用為抑制體內(nèi)炎癥反應,聯(lián)合奧曲肽可以較好的緩解患者臨床癥狀。本科針對胰腺炎患者應用烏斯他汀治療效果較好,現(xiàn)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在本院普外科病房接受治療的60例胰腺炎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各30例。試驗組男19例,女11例;年齡24~51歲,平均年齡(36.9±9.5)歲;其中膽源性胰腺炎14例,酒精性胰腺炎10例,暴飲暴食6例。對照組男17例,女13例,年齡25~54歲,平均年齡(37.1±11.5)歲;其中膽源性胰腺炎13例,酒精性胰腺炎11例,暴飲暴食6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診斷標準 此次研究納入的病例均符合2014年中華醫(yī)學會胰腺外科學組,《中國急性胰腺炎診治指南(草案)》中的胰腺炎的相關診斷標準[2]:①癥狀和體征:急性發(fā)作的上腹部劇烈疼痛,向背部放散痛;查體可出現(xiàn)腹部的壓痛,腹膜刺激征;偶可見患者腹部皮下瘀斑(Grey-Turner征),重癥患者可有多臟器的功能障礙;②理化檢查:血清淀粉酶和(或)脂肪酶活性至少高于正常上限3倍,腹部影像學檢查符合胰腺炎性改變。
1.3排除標準 ①嚴重的肝功能不全患者;②其他惡性腫瘤患者;③不同意參加臨床實驗的患者;④合并嚴重心腦血管疾病者;⑤既往接受過化療及免疫抑制、靶向藥物治療者;⑥精神類疾病患者;⑦重癥胰腺炎需要手術治療、重癥胰腺炎、多臟器功能不全的患者。
1.4方法 兩組患者均給予一般治療,包括禁食水、胃腸減壓、三代頭孢菌素靜脈滴注抗感染治療、營養(yǎng)支持治療、糾正酸堿及電解質(zhì)紊亂。在此基礎上,對照組應用奧曲肽(商品名:善寧,Novartis Pharma Schweiz AG.Switzerland,注冊證號H20150364)治療,劑量為0.5 mg/次,3次/d靜脈滴注。試驗組在對照組基礎上應用烏司他丁(商品名:天普洛安,廣東天普生化醫(yī)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9990133)治療,劑量為10萬單位,2次/d靜脈滴注。兩組患者均治療10 d。
1.5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觀察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血淀粉酶恢復時間、腹脹消失時間、腹部壓痛緩解時間及治療前后血清C反應蛋白水平。療效判定標準[3]:顯效:治療4 d內(nèi)腹脹腹痛明顯好轉(zhuǎn),腸鳴音正常;有效:患者腹痛癥狀有所改善,腸鳴音輕度活躍;無效:患者癥無改善甚至加重。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shù)×100%。
1.6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 (±s) 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兩組治療效果比較 試驗組治療顯效13例,有效14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為90.00%;對照組治療顯效12例,有效8例,無效10例,總有效率為66.67%。試驗組治療總有效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812,P<0.05)。
2.2兩組治療前后C反應蛋白水平比較 試驗組治療前C反應蛋白水平為(26.60±5.23)μg/ml,治療后為(0.59±0.17)μg/ml;對照組治療前C反應蛋白水平為(27.10±5.71)μg/ml,治療后為(1.90±0.51)μg/ml。治療前,兩組C反應蛋白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試驗組C反應蛋白水平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3兩組血淀粉酶恢復時間、腹脹消失時間及腹部壓痛緩解時間比較 試驗組血淀粉酶恢復時間(3.70±1.09)d、腹脹消失時間(31.20±9.52)d、腹部壓痛緩解時間(4.40±1.71)d均短于對照組的(5.90±1.52)、(55.00±9.41)、(6.50±1.28)d,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血淀粉酶恢復時間、腹脹消失時間及壓痛緩解時間比較(±s,d)
表1 兩組血淀粉酶恢復時間、腹脹消失時間及壓痛緩解時間比較(±s,d)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急性胰腺炎患者病情起病快,發(fā)展較為迅速,隨診病情進展的可在短時間內(nèi)出現(xiàn)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及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研究顯示,重癥胰腺的的病死率高達36%~50%,若患者合并其他基礎疾病,則病死率將更高。目前大部分學者認為,該病病因可能與膽道及胰管梗阻、長期酗酒、組織感染、高血脂、高血糖或胰腺外傷破裂等有關,其中膽源性急性重癥胰腺炎最為常見。隨著臨床醫(yī)學對重癥胰腺炎的不斷研究,認為其發(fā)病機制為胰酶激活自身消化及自由基損傷為主,進而發(fā)展為細胞因子、炎性介質(zhì)影響機體多器官及循環(huán)功能障礙。急性重癥胰腺炎雖可通過外科手術治療,但機體多器官不可逆損傷造成患者愈后不良。目前臨床仍需高效安全的治療方案,快速抑制胰腺自身免疫的同時,加速全身血液循環(huán)系統(tǒng)內(nèi)免疫因子和炎癥因子的清除,避免患者體內(nèi)淤積大量毒素而造成器官損害[4-8]。目前臨床通過應用抑酸藥物聯(lián)合生長抑素及胰蛋白酶抑制劑治療急性胰腺炎患者,已經(jīng)有了較好的臨床效果,可以減輕急性期癥狀,有效抑制了多種蛋白酶及脂肪水解酶的活性,控制機體炎性因子的合成及釋放,明顯降低了胰腺的分泌能力,抑制多種胰酶激活素的識別及釋放,附著于細胞膜表面可對局部炎癥反應及細胞損害起到保護作用。有研究[9]顯示,烏司他丁可有效穩(wěn)定細胞膜表面各種激活酶受體活性,調(diào)節(jié)細胞內(nèi)外電解質(zhì)平衡,防止細胞內(nèi)鈣離子通道負荷增加,維持組織局部血液微循環(huán)灌注,并修復受損組織和器官正常形態(tài)及電活動生理功能。生長抑素是一種肽激素,可在生物酶的激活作用下合成釋放,并抑制激素活性。單純應用生長抑素時難以對組織器官起到長期有效的保護效果。而奧曲肽聯(lián)合烏司他丁同時應用可有效抑制炎癥介質(zhì)的過度釋放,對胰蛋白酶、脂肪酶、組織蛋白酶等滅火效果優(yōu)異,從而有效減少腫瘤壞死因子-α和白細胞介素-6的合成與釋放,對胰腺組織胰酶和胰蛋白酶的分泌具有良好的廣譜抑制作用[10-15]。
本文系統(tǒng)性評估奧曲肽聯(lián)合烏司他丁治療胰腺炎患者的臨床效果,研究結(jié)果顯示,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試驗組C反應蛋白水平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血淀粉酶恢復時間、腹脹緩解時間、壓痛緩解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奧曲肽聯(lián)合烏司他丁治療胰腺炎效果顯著,可以有效改善機體代謝水平,提高患者癥狀緩解時間,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