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學利
(吉林省琿春市三家子滿族鄉(xiāng)學校,吉林 琿春 133300)
所謂生活化教學,顧名思義則是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往往會關聯生活實踐為學生講解相關的知識內容,以期通過此種方式降低知識的抽象性與難度,促進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并不斷優(yōu)化教學品質效率。生活化教學在新課改的時代背景下則逐漸受到了教育領域的關注,此種教學方法的優(yōu)勢能夠有效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致、促使學生形成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加之初中階段的學生盡管已經形成了一定的認知能力,但其邏輯思維等能力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其往往會在剛接觸的相對復雜的自然科學知識等內容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遇到諸多困難,教師則可針對此現象將生活化教學方法充分運用于課堂中。
當如生活化教學等多種新型教學方式被引入課堂且取得顯著成果后,包括初中化學教師在內的教育者們也在積極做著類似的努力,然而就當下九年級化學教學現狀而言,實施生活化教學等新型策略仍會遇到一些阻礙,因為化學教學現狀中還存在某些難以解決的問題:首先,教師仍拘泥于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與模式下,固守單一的灌輸式教學,難以適應諸如生活化教學的新型教學方法;其次,教師對生活化教學等新型教學方式并不熟悉,也就難以基于教材知識設計相關的生活化課堂場景,致使學生無法深入體會知識的生活化層面;最后,教師在為學生布置課后練習時往往囿于“題海戰(zhàn)術”等傳統(tǒng)理念,并不善于在練習中將知識與生活密切聯系在一起。以上的問題均為九年級化學教學現狀中對實施生活化教學造成難度的原因,因此為使生活化教學切實充分融入課堂,不斷塑造學生的科學精神與思維,此類問題亟待解決。
作為與教學活動的設計者與組織者,教師的教學理念對教學品質與效果的影響至關重要,只有老師真正接納了生活化教學方法,才能充分發(fā)揮其教學意義。因此,教師亟需轉變傳統(tǒng)應試教育觀念,積極嘗試與踐行新型教學方法。九年級的學生正處于青春叛逆期,一旦課堂陷于枯燥與困難,學生便會很快失去學習的興趣,因此為了適應該階段學生的特殊認知與心理狀態(tài),教師需要著力降低知識的抽象性與難度,適當迎合學生的心理特點與認知水平,將日常生活實物引入教學實踐中,鼓勵其積極觀察與研究生活事物,運用有關化學知識解釋生活現象,由此激發(fā)學生的探索與表達興趣,并有利于其科學精神與思維能力的養(yǎng)成。
生活化教學的重要表現之一即為學生在課堂中打造相關的生活場景,使其在相對熟悉的環(huán)境中深入理解知識的形成過程與發(fā)生邏輯,因此在九年級化學課堂中,教師需要為學生搭建生活化的知識場景,這就需要教師在設計教學方案時積極構建知識內容與生活現象的聯系,以便于將生活事物靈活運用于課堂中,并且需要在設計相關場景時需要把所有同學融入進來,以使全部學生都可以身臨其境體會化學知識的魅力。譬如,在講解《鹽和化肥》一節(jié)內容時,教師可以利用食鹽、蘇打、碳酸鈣等在生活中的用途等知識為學生創(chuàng)建直觀場景,這樣不僅能夠降低知識的抽象性,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
課后作業(yè)是學生深入理解知識的重要途徑,因此教師除了在課堂上運用生活化教學方法之外,還要充分利用學生能夠接觸生活的校外活動時間,即使其在完成課后任務的過程中感受化學知識的生活化特征。因此,化學教師在布置課后練習時,應積極使用生活化教學策略,使學生將理論知識與生活現象緊密結合。譬如,在講解完“生活化用水的凈化”等知識后,教師可以使其觀察家中凈水器的工作狀態(tài)或家中飲用水的制作過程等,并使其將觀察到的內容形成文字加以說明,如此一來不僅能夠使學生能夠在生活中充分理解知識內容,而且可以使其在觀察實踐中獲得樂趣。
綜上所述,將生活化教學等新式教學方法融入課堂實踐成為當下教育者們越來越多的嘗試,在九年級化學課堂中,教師可以通過樹立創(chuàng)新意識而在課堂中構建相關生活場景、將生活化策略滲透到學生課后練習等方式,最大程度地發(fā)揮生活化教學的積極作用,以有效提升學生的邏輯與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為其長足發(fā)展奠定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