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蕾
河南省駐馬店泌陽縣中等職業(yè)技術(shù)學校,河南駐馬店 463700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滿足班級中不同層次水平學生的學習需求,為學生創(chuàng)建多元化教學環(huán)境調(diào)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每個學生能夠在計算機應用基礎課堂中有所提升。由于學生成長環(huán)境與計算機基礎知識水平不同,在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學習過程中存在一定的差異,教師要顧及到班級中的每個學生確保各個層次學生能夠有所提升。
從中職院校學生計算機水平分析來看,受成長環(huán)境與學習條件等因素影響,學生的計算機操作水平存在一定差異。有些學生能夠掌握基礎的計算機操作,有些學生停留在對計算機的初步了解階段。很多從小接觸計算機的學生或者是在小學初中學習過計算機課程的學生,能夠具備一定的計算機基礎,由于學生整體水平參差不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勢必要顧及到基礎薄弱的學生。久而久之,一部分學生失去對計算機課堂的興趣,還有一部分學生認為計算機課程難度較大。
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需要學生掌握一定的基礎知識與操作技術(shù),學生要了解計算機的發(fā)展過程及軟硬件知識內(nèi)容,在此基礎上需要學生對操作系統(tǒng)與辦公軟件進行學習。在教學的過程中,如果教師單純以案例展開課堂教學難以讓學生對相關(guān)知識點進行充分的理解。此外,計算機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專業(yè)設計教學方案明確教學層次,從而有針對性的展開計算機教學。
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需要上機實踐操作,在此過程中學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教師難以幫助每個學生進行解答與指導。為此,可以組織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展開計算機課程教學,從而提升課堂教學質(zhì)量與效率。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基礎水平與學習能力,對學生進行分組,通常以4 ~6 人為一組每組中安排一名基礎較強具備一定操作能力的學生,2-4 名具備自主學習能力的學生,再加一名計算機基礎相對薄弱的學生,并安排每組中基礎較為扎實、有一定溝通能力的學生擔任小組長。教師要為組長布置學習任務,讓其在小組中做好溝通協(xié)調(diào)工作,帶領小組成員共同成長與進步,組長在完成自身學習任務的基礎上,要為小組成員解決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組織組內(nèi)開展交流討論,從而強化學生對計算機應用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
在差異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為學生布置學習任務,將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中的教學內(nèi)容,設計為具有實踐性與趣味性的學習任務,讓學生以完成任務的方式掌握計算機知識。任務驅(qū)動法能夠行之有效的提升差異教學效率。由于學生學習能力不同,在接收到教師布置的課堂任務后有些學生能夠快速完成,還有些學生直到課程結(jié)束也不知如何完成,為了讓各個層次的學生能夠在計算機應用基礎課堂中有所收獲,教師在為學生設計課堂任務時,要做好層次劃分,需要在課前充分了解教材內(nèi)容,根據(jù)教學大綱要求深入分析教學目標。掌握教材中的重點與難點,在遵循學生差異性的基礎上為學生進行學習目標分解,為各個層次學生提供適宜的學習任務。在課堂中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難度遞增的學習任務,要求學生完成基礎任務,嘗試拔高任務,鼓勵基礎與能力較強的學生嘗試附加題。要求每位學生必須完成基礎任務內(nèi)容,達到本堂課教學的基礎要求,這部分題型難易程度適中,班級中大部分學生都能夠在教師規(guī)定的時間內(nèi)完成任務。拔高任務為計算機基礎較強具備一定操作能力的學生及自主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設計,需要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開動腦筋,運用自身掌握的計算機知識嘗試解答。拔高題型通常會將課外拓展練習及下節(jié)課的教學內(nèi)容設為附加題型,鼓勵學生嘗試探究。
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以科學的方式為學生進行差異分層教學,并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為學生進行小組分配,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完成,課堂學習任務在任務驅(qū)動下實現(xiàn)差異教學,讓各個層次的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悅,激發(fā)學生參與計算機應用基礎課堂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教師要以科學合理的方式對學生進行課堂評價與打分,督促學生更好的完成學習任務、端正學習態(tài)度,從而有效提升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堂教學質(zhì)量與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