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廣利
吉林省梅河口市第三中學,吉林梅河口135000
閱讀是語文學習至關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在教學中教師要了解學生的能力水平,來進行合理有序的語文閱讀教學。課堂是教師傳授知識、學生獲取知識的陣地,營造活躍的教學氛圍,加強師與生的互動,教學才能獲得良好的效果。在語文閱讀教學中要轉變守舊的模式,用運創(chuàng)新教學來適應初中學生對語文閱讀的需求。因此我們要在教學理念上創(chuàng)新、改善教學方法、提高閱讀教學效率,以提高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
中考制度是我們選拔人才的一種方式,這也間接的導致學生家長單純的認為只有學好課內知識才是王道。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對學生的自主閱讀指導較少,僅僅只是完成教材中的閱讀內容;平常家長對數(shù)理化、甚至英語的重視程度遠遠超過了閱讀,簡單的認為閱讀只是看書識字的過程,對提升學生成績沒有直接作用,覺得看書閱讀就是浪費時間。其實這種想法是錯誤的,看書才是自己與作者的思想去碰撞、去理解、去探究的過程,這種自我成長的過程對個人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過多的作業(yè)量已經(jīng)讓現(xiàn)在的學生沒有多余的事件去享受閱讀,甚至抗拒閱讀,覺得有些硬性的閱讀作業(yè)是在徒增他們的學業(yè)壓力。那是他們還沒有發(fā)現(xiàn)閱讀的重要性,閱讀是一個慢慢積累的過程,它需要學生去持之以恒的堅持,讓學生每天抽出30 分鐘去閱讀,靜下心來,慢慢去體會,慢慢去感受,那將對學生未來的學習有著不可估量的好處。中外名著、經(jīng)典故事、浪漫詩歌等等,不管哪一種文學載體,只要讓學生去堅持讀,那對他們來說都是內心的升華。
很多學生找不到自己感興趣的書籍,在書籍種類的選擇上比較迷茫,這樣時間一長,就會提不起對讀書的興趣,或者時讀時不讀,不能養(yǎng)成讀書的好習慣。想起來就讀一陣,想不起又放下來不讀。閱讀沒有目的性,導致其參與閱讀的積極性不高,這樣就不能有效的提升閱讀能力。教師只是閱讀教學引導者,學生才是閱讀教學的主體,每一名語文教師都要通過有效的引導,加強師生間互動,最終達到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
課前備課,是每位教師教學前必不可少的的一道程序,教師應該根據(jù)本班學生的學習進度和課時的安排,分析教學內容,選擇適合的教學策略。語文教師應該將文章的文種類別、修辭手法、情感抒發(fā)進行詳細分析,以幫助學生感受到作者真情實感,進而有助于學生閱讀分析能力的養(yǎng)成,真正提升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在備課的同時,教師應該督促學生養(yǎng)成預習的好習慣,讓自己先感受一遍文章,加深對文章的理解。
教師可以根據(jù)授課的具體內容來制造合適的教學情景,引導學生走到文章中來,親臨其境般的理解文章內涵,這樣能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閱讀興趣,進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因此在現(xiàn)實教學中,語文教師一定要考慮到學生的能力水平和文章內容,將二者聯(lián)系起來,可以利用視頻影像等新媒體教學,制造出適合閱讀的環(huán)境,讓學生真正參與進來。例如:在課文“春”的相關內容學習時,這是一篇描寫春天的散文,在朱自清先生的筆下,春天仿佛活了起來,就如同在我們的眼前繪就了一幅春景圖。教師可以用PPT 的形式,將文章中的景色展現(xiàn)出來,從而給予學生更直觀的感受,讓學生感受作者描繪的是一個怎樣的春天,體會作者對春天的感情,這樣細細品味,使語文閱讀課堂活起來。
學生對閱讀學習的參與性較差,導致積極性也不高。因此我們可以在課堂閱讀教學中,轉變教學觀念,運用多種形式,將學生的閱讀學習熱情給調動出來,讓學生參與進來,提升閱讀效率。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留意觀察每一位學生,根據(jù)學生的個體差異,及時來調整教學思路,將每一位學生的優(yōu)勢發(fā)揮出來,以此來提高學生的自主性閱讀能力。在實際閱讀課堂中,教師還可以依據(jù)每堂課的具體內容,讓學生參與討論、探究不同詞語、不同句子、不同段落的具體意境,提升學生語文閱讀能力。
總之,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一定要做到發(fā)揮出引起學生共鳴、靈活學生大腦、開發(fā)學生智慧的作用。教師要為學生創(chuàng)造出有趣的閱讀情景、創(chuàng)新出新穎的教學模式、設立出恰當?shù)膯栴},尊重每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最終實現(xiàn)讓學生能自主思考、發(fā)散思維,真正的愛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