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華華
假期讀書,終于有了大塊一點的時間可以閱讀,真乃幸事。雖然時間仍舊很碎片化,在帶娃的間隙里偷空讀書,在炒菜做飯的時間空隙里摸起書就讀,在兩眼困乏充滿睡意,但仍舊愿意爬起來讀書的日子,忙碌又充實的生活,因為有書讀,也覺得美好。
這個年紀讀書已經(jīng)沒有了太多功利性的裹挾。出自內心里想要讀書的一份自覺。讀書能使人安靜,使人沉淀,使人著迷,譬如遇到這種書名就非常吸引人的書——《全世界都想上的課》。手捧這本書,我不禁想: 是什么樣的課讓全世界都想上?這樣的課堂一定充滿了無限的魅力和吸引力。去看看。
這本書的副標題是《傳奇教師橋本武的奇跡教室》,是講述橋本老師50 年如一日在初中三年國語課上教授同一本書的教育教學故事,論時間,論內容,論成效,論回憶,都堪稱傳奇。
書中有很多令人震撼的舉動,我一一來擷取記錄。
橋本武老師放棄了既定的教科書和教輔書,選擇了中勘助的《銀湯匙》一書,作為學生的國語學習教材。這無異于是在做新的課程開發(fā),需要完全由個人來預備和縝密解讀相關的教學內容和次第加深的學習研究,需要何等的教學創(chuàng)意和鉆研。并且,橋本武先生的手制教材都是鋼板刻印的。什么叫刻印呢?刻印又叫油印,就是把蠟紙鋪在鋼板上,再用鐵筆把這字一個個刻在上面,刻寫完成后,再用滾筒油印機印到紙上。鋼板刻印需要相當?shù)臅r間、耐心和體力。
一邊是《銀湯匙》一書,一邊擔起的是學生的語言素養(yǎng)積淀與提升。如此重責一肩挑,不可謂不需要教學勇氣。這得益于灘校的自由校風,更有賴于先生自身的學科素養(yǎng)和其中艱辛卓絕、不辭辛苦的努力。
在橋本武老師的國語課堂里,作者寫到了那一摞又一摞至今仍珍藏的當年上中學的《銀湯匙》研究筆記。仔細讀這些內容,我在其中讀到了合作學習,項目式學習,研究性學習的蹤影。那些《銀湯匙》的研究筆記,頗像我們今天課堂里常見的閱讀紙或者工作紙。橋本武老師的課是參與型的,每個人都可以自由地發(fā)表意見,與其說是教,不如說是把大家的想法引出來再一起調整,在橋本武老師的《銀湯匙》課堂上,學生既可以自由發(fā)表自己的感受,又能在比較中加深對自身的認識,并養(yǎng)成傾聽、了解及尊重他人的良好習慣。你看,這是不是我們常常說的——“啟發(fā)式教學”。
還有各種游戲化教學方式。比如小說中出現(xiàn)了放風箏,橋本老師還和美術老師一起做 “學科融合式教學”。與美術老師一起帶著學生做風箏、放風箏;《銀湯匙》書中出現(xiàn)了如今難得一見的雜果子,橋本老師就專程找來雜果子讓學生嘗一嘗,品一品。這不就是我們常常使用的 “游戲化教學” 嗎?
“學生們有疑問的,一字一句都讓他們自己去查,去體驗,去思考。明白之后,就讓他們互相‘報告’,反省,而我就為學生們提供‘吵吵嚷嚷的時間'。發(fā)現(xiàn),就藏在‘啊,是這樣啊'‘啊,是那樣啊’的思考和調查之中。自己發(fā)現(xiàn)的,就會強烈地留存在記憶之中?!?這不就是 “研究性學習” 嗎?
有些難以置信,那是八九十年前的日本教育呀。而在橋本武老師的課堂里,這些仿佛是今日教育的新名詞,早已在橋本武老師的教學里一直踐行,并熠熠發(fā)光,帶給學生一輩子的受益。這本書原來的標題叫《恩師的條件》。怎樣的老師才可以被尊稱為“恩師” 呢?作者在書中一一做了解答,而橋本武老師正是這些恩師中耀眼的一位,像夜空中最亮的星。此書當年出版和在電視臺做了相關的節(jié)目后,掀起了 “橋本熱”,這的確重拾了人們對于 “恩師” 的思考和教育的思考。
除了上述說的這些橋本武老師的課堂特點,還有一個獨有的特色——便是 “跑題”。作為讀者,你是怎么也想不到這兩個字的。
書中寫到橋本先生的課跑題,“那目的所及,跑題真就是無處不在。他的課本就總是沿著與《銀湯匙》本文無關的岔路不斷開掘下去,甚至于《銀湯匙》研究筆記中的有些地方,就像是要探一探究竟能跑題多遠一樣!只要小說中有零星線索,橋本先生就會由此深入下去,把學生帶入完全不同于《銀湯匙》的另一個世界?!?這樣有意思,有創(chuàng)意的新奇課堂,誰能不向往呢?
作者例舉了《銀湯匙》小說中出現(xiàn)了 “丑紅”(防止口內干燥的一種藥物,因其于 “寒丑” 之日出售而得名)一詞,橋本武老師便由“丑”字跑題開去: 從古代中國的天干地支,講到表年歷方位與時刻的正確方法,講到 “時入丑三,草木入眠” 的真正含義,講到預測人生運勢的特殊功用,再深入到中國的五行思想,二十四節(jié)氣中大自然的萬千變化……一個 “丑” 字,愣是一節(jié)課沒講完,估計幾節(jié)課也沒講完。
這樣的課堂,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對于一字、或一事一物做了深入的研究,學生的學習收獲怎能不深厚?這樣的課堂被稱之為熱情洋溢的 “慢速” 課堂,看似慢,實則精進。學生的學習能力扎實又全面,所以灘校(神戶私立灘校)成為了東京大學錄取率全日本第一的學校。
書里還寫到了橋本老師讓學生們大量的讀寫、記背,深入研究古典作品,在遵循聽、說、讀、寫的語言學習規(guī)律下,既拓寬又加深了學生的語言學習力和文學鑒賞力。
了不起的課堂,充滿了創(chuàng)意,充滿了個人魅力的課堂,于是就只能想到一個詞——全世界都想上的課。這樣一句大白話,非常貼切地說出了橋本老師的學生的感受,也說出了讀者的感受。
讀這本書,想到橋本老師的課,我想到了一個詞——深耕。就像農民種地,持續(xù)不斷給予土地和種子給養(yǎng),看是收成慢,實則收獲了不一樣的風景和果實。像做課題,像做研究,過程那么有趣,充滿了各種創(chuàng)意,的確是奇跡教室。一己之力,造就了那么多優(yōu)秀的人才,可謂恩師,可謂良師益友。
這本書啟發(fā)了我,在引導學生閱讀和寫作方面,可以在一本書上專注著力,深耕其中,開啟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