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彧
說明文是一種以說明為主要表達方式的解說事物、闡明事理的文章。它通過對客觀事物的性質、轉臺、特征、成因、關系、功效或發(fā)生、發(fā)展過程的說明,是人們對事物有個明細、完整的了解和認識。總得說來,說明文具有以下文體特點:一是說明文與其它問題從表達方式上相區(qū)別的標志是以說明為主;二是在各種文章樣式中,說明文體最具客觀性,是說明事物、闡明事理的一種文體。對于這種新的寫作文體,為了讓學生掌握說明性文章,我采用“厚積薄發(fā)”的方法指導學生寫作,具體做法如下。
一、厚積之一:多準備
第一,仔細觀察。法布爾能成為一位偉大的動物學家主要是緣于他長時間動物的仔細觀察。學生只有觀察后才能對一個事物有所了解。因此學生根據(jù)的生活實際和喜好,選擇一種動物,進行為期一周的觀察,每天撰寫觀察日記。從觀察日記中可以看出他們從動物的外形、活動等方面進行較詳細的觀察,圖文并茂,美觀實用。
第二,搜集資料。觀察是學生對事物的一個全面的了解,但現(xiàn)在的水平也只是初步了解,為了讓學生對該事物進行深入了解,我讓他們去搜集相關資料。老師給學生大方向:“介紹方面、搜集資料、使用說明方法”,學生圍繞這三方面繪制表格,整理自己搜集的有用信息。有個別學生還搜索了近百個詞條,查詢了2天時間。通過搜集資料,讓孩子們擁有更準確的說明數(shù)據(jù),也豐富了學生寫作時的素材。
第三,梳理思路。經過長時間的觀察和深度的資料搜索,如何把這些材料寫成一篇說明文呢?接下來就是篩選資料,抓住事物主要特點,使用恰當?shù)恼f明方法。我讓學生使用思維導圖,圍繞外形、活動、習性三方面選擇這個事物的主要特點來整理。思維梳理就是一個框架,根據(jù)這個框架學生就可以蓋起說明文的大廈。
二、厚積之二:多練習
針對五年級上冊習作單元我使用了單元整合教學策略,根據(jù)不同說明對象,單元教學分為三大塊。
1.一般事物說明文,習作“廣州塔”
第一課時:“初試身手”第一題,觀察“廣州塔”,搜集“廣州塔”相關資料。第二課時:學習精讀課文《太陽》,重點學習列數(shù)字、作比較兩種說明方法;習作“廣州塔”運用列數(shù)字、作比較兩種方法。第三課時:點評修改習作“廣州塔”并重新抄寫。
2.制作流程說明性文章,“XXXX菜的制作”
第一課時:學習習作例文“風向袋的制作”,購買材料準備一道好菜,放學后每人在家燒制一道拿手好菜給家人吃,步驟拍照。第二課時:習作“XXXX菜的制作”,有條理。第三課時:通過網(wǎng)上名菜制作過程,修改自己的文章并重新抄寫。
3.動物說明性文章,習作“XX動物”
第一課時:你最喜歡什么動物,搜集相關資料。利用思維導圖整理相關資料。
第二課時:學習精讀課文《松鼠》,掌握打比方說明方法,了解語言活潑,描述生動的說明文章表達方式。習作“XXX動物”。第三課時:以習作例文“鯨”為范本,修改習作“XXX動物”。同學們的三次說明文練習中,可以看出他們的習作一次比一次有進步,說明方法也運用得越來越熟練。
三、厚積之三:多修改
具體修改的步驟如下:一是學習范文自我修改;二是同桌互改,找出錯字、病句,標畫出使用說明方法的句子并批注;三是小組合作改。根據(jù)評價要求對每個小組成員的習作進行評星。(評價要求:第一顆星“能夠寫出事物的主要特點”,第二顆星“能使用恰當?shù)恼f明方法”,第三顆星“分段描述事物的不同方面”第四顆星“書寫工整”,第五顆星“400字以上”);四是選出5星作文,編輯word文檔,發(fā)送班群,全班共同學習;五是學生再次修改自己習作并工整抄寫。這節(jié)習作課,有的學生堂上10分鐘完成了200多字的說明片段,準確使用了打比方、作比較、列數(shù)字等說明方法。課后一些同學完成了近1000字的習作范文。正因為這三種“厚積”,學生才“薄發(fā)”了一篇篇優(yōu)秀的說明文(如下圖)。
這節(jié)課也有許多不足之處,希望在以后的學習實踐中,不斷完善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