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愛華
摘? 要:深度學習作為一種新型教學設計模式,其對于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想象能力以及學科素養(yǎng)都有著明顯積極的意義。
關鍵詞:小學數學;深度學習;教學策略
與其他學習方式相比,深度學習更注重學生發(fā)展需求及個人潛力,幫助學生以價值判斷為基礎,加入自身知識結構,站在客觀角度對當前學習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發(fā)現、解決。深度學習是以學生需求為基準,以學生心靈感知為重點,使得學生學習過程實現可視化、心靈化,即使不在課堂學習氛圍中,學生也可保持足夠的學習熱情。
一、小學數學深度教學的內涵及價值
小學作為基礎教育的起始階段,是教育系統(tǒng)的地基,也是培養(yǎng)學生素養(yǎng)的關鍵時間段。深度教學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為目標,是啟智與育人的統(tǒng)一。從學科角度講,深度教學是反映學科本質的教學;從知識角度講,深度教學是指超越知識表層結構進入深層結構的教學;從教師角度講,深度教學是指教師對教材鉆得深、研得透的教學;從學生角度講,深度教學是讓學生進行深度思維的教學。深度教學不是指教師講得越深越細,學生學得越深越多,而是指教師在深入了解學生學情的基礎上,深度挖掘教材內容,結合生活實際,通過教學活動讓學生深度參與教與學的過程。教與學是教師與學生交流合作解決問題的過程,師生的深度對話能夠引發(fā)學生深層次的知識探求,在學生真切的體驗過程中實現教學目標。深化課程教學,拋棄表層教學,引領學生深刻體會學科本質,是當前教育改革的時代要求,也是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的必然選擇。
二、促進“深度學習”發(fā)生的教學策略與建議
(一)確定適切的教學目標
深度學習,在學生認知水平發(fā)展目標上指向學生的高階思維發(fā)展。但是學生思維發(fā)展水平具有階段性、差異性和不均衡性,為此,在教學目標確定上不要一味追求高標準、高難度、高強度和貪多求全,要有針對性、選擇性和層次性。以課時目標確定為例,要做到“具體、適度、可行”,特別是在“過程與方法”目標確定方面,要基于學生思維品質培養(yǎng),根據內容與學情,做具體的說明。同時,在教學過程中,要根據學習實際對目標做出調整。
(二)選擇適度的教學內容
教學內容的選擇,要引發(fā)不同思維水平學生深度學習的發(fā)生。對學生個體來說,太難或太易、過于單一和缺少變化的數學問題都無法實現思維水平的發(fā)展和數學能力的提高。教學內容選擇依據有兩方面:一是依據教材內容編排體系,基于知識間的聯系與發(fā)展確定教學內容;二是依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實際和發(fā)展可能,基于高階思維和關鍵能力發(fā)展目標確定教學內容?!稑藴省分赋觯骸皟热莸倪x擇要貼近學生的實際,有利于學生體驗與理解、思考與探索……課程內容的呈現應注意層次性和多樣性?!睘榇耍瑥臄祵W問題類型上來看,要既有封閉題又有開放題;既要有常規(guī)問題又要有非常規(guī)問題;既要關注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更要建立數學內部的聯系;既要有一個情境下的“問題群”,又要有一個問題的多樣化情境呈現。
(三)組織有效的學習活動
讓學生經歷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和學習反思的全過程。立足于學生“最近發(fā)展區(qū)”,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經歷觀察、比較、分類、歸納、概括、猜測、實驗、驗證、計算、推理等活動過程。在問題解決過程中,學生理解了數學基礎知識、掌握了數學基本技能、感悟了數學基本思想、積累了數學基本活動經驗。如“三角形的內角和”一課,在等邊三角形內角和是180度的知識基礎上,通過三角形3個內角的不斷變化,學生發(fā)現:3個內角不是同時變大、同時變小,而是有變大的,就有變小的;進而提出猜想:三角形的內角和可能是不變的,所有三角形的內角和都應該與等邊三角形一樣是180度。接下來,通過實驗操作來驗證猜想。當然,問題解決式的學習不是學生數學學習活動的全部,常規(guī)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技能的形成過程同樣有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的功能。如運用概念進行判斷;有條理地講解算理;基于知識間的聯系進行推理;靈活地進行公式變式;合理地進行估算和簡算等。凸顯個性化的學習方式,真正的深度學習不是體現在學生群體的思考上,而應體現在不同學生個性化的思考過程與結果中,目的是使學生在行為參與、情感參與和認知參與中,形成屬于自己的獨特的數學思考方式與表達方式。群體不能替代個體,為此,教學中要給學生相對充足的時間與空間,要讓學生的個性化思維顯性化。當學生個性化的思考呈現出來后,一個問題就有了多個角度的思考、多種方法的解決,接下來,教師引導學生面對差異性資源,在分析比較過程中“求異、求同、求佳”,從而學生的各種思維品質得到了發(fā)展。凸顯數學本質,滲透數學思想。小學數學“深度學習”的教學應該把握數學本質,突出知識理解,通過變式,在變中抓不變,以不變應萬變。具體地,如基本法則的學習,不求全但求變,變中把握本質;基本知識的學習,不求全但求聯,聯系中增進知識的理解;解決問題類學習,注重一題多解,一題多法,一法多用。在上述過程中,學生在理解數學知識、掌握數學基本技能的基礎上,“受到數學思想方法的熏陶,形成探索數學問題的興趣與欲望,逐步發(fā)展數學思維能力,進而奠定發(fā)展更高素質的基礎?!贝送猓處熞獱I造安全的、自由的、民主的、開放的、對話的、合作的學習環(huán)境;教師要加強自身學科素養(yǎng),提升數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意識和技術;要堅持鞏固基礎的同時,讓學生經歷有思維挑戰(zhàn)的學習過程;要讓學生個性化的學習過程與結果獲得鼓勵,使學生產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在當下,學校教育既要培養(yǎng)學生的關鍵能力,又要重視學生的品格,這就要求教學走向深度教學,基于學科本質引導學生開展深度學習,突破“符號表證”的教學,將教學理念轉化為行動,實現能力與品格的統(tǒng)一。
參考文獻:
[1]靳玉樂,張銘凱,鄭鑫。核心素養(yǎng)及其培育[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18:27-28。
[2]曹培英。小學數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及其培育的基本路徑[J]。小學數學教與學,2017,(04)。
[3]安富海,陳玉蓮。深度教學及其路徑研究[J]。教育探索,2017,(05)。[4]余文森。核心素養(yǎng)導向的課堂教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208-211。
作者單位 :湖北省恩施市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