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維鋼
如何科學地讓自己運氣變得更好?
先假想一個場景。有兩個大學生,小王和小張,馬上要畢業(yè)了,但現在就業(yè)市場不太好。兩個人的背景相似,成績也差不多,找工作都很積極。一天,小王到學校附近的商場買東西,偶然遇到一個人,跟這個人聊了幾句,發(fā)現此人是某公司來學校招聘的。兩人聊得很投機,那人直接就給了小王一份非常好的工作。而小張,很可惜,沒有遇到這樣的機會,直到畢業(yè)也沒找到工作。
我們可以說:“小王的運氣比小張好?!钡悄阋坏﹪烂C對待這句話,問題就大了。
中國人常常認為運氣是人的一種“屬性”:有的人天生運氣好,有的人天生運氣不好,差不多相當于有“?!敝撕蜔o“?!敝?。有福之人干什么事的運氣都會比別人好一點。
2009年,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管理學家瑪雅·楊,組織了一個關于運氣的研究。她想看看相信“恒定運氣”的人和相信“變化運氣”的人,做事風格有什么不同。
研究者對185名大學生做了問卷調查,統(tǒng)計每個學生的運氣觀和工作風格。工作風格主要考察兩個方面:第一,你愿不愿意接受有難度的挑戰(zhàn);第二,你做一件事能不能堅持下來。
統(tǒng)計結果是,那些相信自己天生運氣好的人,更愿意接受挑戰(zhàn),而且更能把事情堅持到底。
關鍵在于,“相信自己有好運氣”和“獲得好運氣”之間,是有聯系的。
英國心理學家理查德·懷斯曼招募了400個認為自己一貫運氣特別好和認為自己一貫運氣特別差的人。他想看看這些人是不是真的運氣那么好或者那么差。
懷斯曼要求受試者完成一項單獨任務:走一小段路,到一個咖啡店里去買一杯咖啡。
任務非常簡單,但懷斯曼設置了兩個機關:在通往咖啡店必經之路上,放了正好夠買一杯咖啡的錢;在咖啡店里安排了一個商人,假裝在那兒等咖啡。
結果懷斯曼發(fā)現,那些宣稱自己有好運的人的確是有好運。他們在路上發(fā)現地上有錢,撿起錢來到咖啡店里買了一杯咖啡,等咖啡的時候主動跟商人聊了一會兒天。這不就是咱們前面說的小王嗎?也許聊這一會兒就能聊出一個機會來。
而那些宣稱自己沒有好運的人,還真的沒有好運。他們沒注意到地上有錢,買咖啡后也沒跟人搭話,老老實實等在那里。
難道運氣光環(huán)真的存在嗎?當然不是。
其實是性格產生的影響。懷斯曼發(fā)現,運氣好的人有三個性格特征。
第一是外向。外向者喜歡跟陌生人聊天,他總能注意到那些有意思的人,然后從聊天中獲得新的信息。外向者也善于讓別人注意到自己,這樣別人也會主動找他。
第二是開放。開放的人愿意嘗試新東西,對風險沒那么害怕。
第三是神經質程度低。所謂神經質,就是容易焦慮、緊張。運氣好的人這些負面情緒較少,做事非常放松。
懷斯曼這些研究里的幸運者,他們的一個共同點是——善于發(fā)現。
別人完成任務就是完成任務,幸運者完成任務的同時還注意到了別的東西。
而那些不幸者呢?讓他們干啥就干啥,不敢越雷池一步。
說白了,懷斯曼想讓我們做的就是創(chuàng)造機會、發(fā)現機會和敢于行動。好機會往往是主動找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