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興化市林潭學校 劉舒平
成語大多帶有文言文的意味,一字之中便包含宏大的意境和豐富的內容,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和積淀,蘊含著中國古人的智慧并且影響著我們的日常生活和文字寫作,因而小學語文教育必須重視對成語知識的教學。但是成語是一個龐大的體系,擁有眾多的種類,有的成語甚至由于出自歷史典故或者語言故事而不能從字面上判斷它的意思,這對小學生的成語學習造成了一定的困擾和阻礙。因而語文教師必須以有趣獨特的教學方法,讓小學生在日常的學習中就對成語有深刻的印象,在發(fā)現(xiàn)樂趣的基礎上進行成語的記憶和運用。
首先,成語教學策略的創(chuàng)新要與時代發(fā)展相接軌,如今多媒體網(wǎng)絡技術已經(jīng)廣泛地深入課堂之中,這在客觀層面給教育改革以嶄新的推動力,督促教育從傳統(tǒng)的教師口頭講授和板書教學中脫離出來,以更加形象、直觀、動態(tài)的教學手段給予學生視覺畫面沖擊,讓枯燥的課堂變得生動有趣,知識的傳授更加靈活而充滿效率。成語是用字詞來表達日常生活中的人、事、物,與具體的畫面和場景是息息相關、不可分割的,更加需要借助多媒體課件進行清晰的展示,這種方法省去了許多費時費力的言語講解,教師耗費精力而小學生也不容易聽懂,而且漢語是一種神秘的、內涵廣泛的存在,有些意義光靠言語表達式是不能完全、清晰地呈現(xiàn)出來的,因此在教授成語時,教師就可以建立起多媒體畫面與學生感受之間的聯(lián)系,在精心的引導之下,讓學生自覺去體會成語的含義。以寓言成語“畫龍點睛”為例,小學生看到這個詞語會從表面去理解成“畫龍時畫上眼睛”,而語文教師講故事又不能夠讓小學生集中注意力,所以教師就可以事先制作或者從網(wǎng)絡上查找“畫龍點睛”成語故事動畫小視頻,小學生特別容易受這種聲音和新鮮視覺的吸引,他們驚奇于畫家點上龍的眼睛后龍就立刻飛走的奇妙故事,可以逐漸地明白這個詞語指的不是一般的畫上眼睛,而是有一種增添效果、錦上添花的作用。在觀看完視頻后教師再結合畫面講授成語的典故和意義闡發(fā),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帶著求知欲自覺接受和理解“畫龍點睛”的含義。
以往教師都是直接、生硬地講授成語的含義,這是一種保險的教學方法,可以將知識準確地傳授給學生,但是卻沒有考慮到小學生的接受能力和理解程度,因此這是一種單方面有利于教師工作而對學生的學習起不到良好作用的教學方法。成語教學的改革與創(chuàng)新必須從這種傳統(tǒng)、單一的教學模式中走出來,以更加開放和自由的觀念尋求靈活的教學策略,讓成語的教學更加符合小學生的思維特點和興趣心理,以連貫的故事暗含成語概念便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手段。例如教師可以講授“小芳的一天”這樣的故事:小芳今日被媽媽叫醒,眼睛剛剛從黑暗中醒來,看東西還有一些模糊。她吃過早飯走在路上,看到圓圓的太陽從東邊升起來,她喜歡上學,因為她有一個很有才華又待人禮貌的教師,有一個性格大方積極的同桌可以陪她玩。她覺得學習很難,但是老師說過這是一個需要長期努力的事情。晚上回家太陽已經(jīng)落山,她又該進入美好的夢鄉(xiāng)了。教師再講解其中體現(xiàn)的成語“睡眼蒙朧、旭日東升、文質彬彬、活潑開朗、堅持不懈、夕陽西下”,這樣學生就能夠建立成語與生活之間的有效聯(lián)系,成語的學習也變得更加簡單和直觀。
為了檢驗和鞏固小學生對成語的理解程度和運用能力,語文教師可以改變讓學生在試卷中填寫成語含義的測評方式,減少學習和復習的壓力,以更加靈活、積極、具有競爭性和滿足感的形式進行成語知識的測評鞏固,小學生比較喜歡具有挑戰(zhàn)性的集體游戲,語文教師可以巧妙利用學生這一愛好來組織成語測評。以“成語接龍”為例,教師讓學生按照座位分為4 人一小組,選擇其中一個小組讓其隨便說出學過的一個成語,如“舉一反三”,其他小組的成員可以自由站起來發(fā)言,所接成語的要求是與“三”同音的字便可,比如“三顧茅廬、散散落落”等,以此類推進行成語接龍游戲。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也可以適當舉出幾個例子,給予學生新的知識學習體驗,并且對學生提到的重難點成語進行單獨的二次講解,讓小學生加深對這些成語的記憶和理解。對于接出成語較多的小組教師可以給予獎勵,這樣學生的參與度就會得到提高,并且聯(lián)系所學進行對成語的鞏固和掌握。
小學生缺乏獨立清晰的目標和做事原則,不能自覺形成系統(tǒng)化、整體化的學習概念,但是這是學生在成長與發(fā)展中必然要經(jīng)歷的階段。小學語文教師切忌以嚴厲的態(tài)度來強制學生學習,這會給小學生帶來不適感和壓抑情緒,更加不愿意進行語文課的聽講和學習。教師可以采取“疏導”的方式,以充滿互動交流和聯(lián)想與畫面構造的語文課堂來帶動小學生的探索興趣和共情感受,在實踐中不斷開拓與尋找新的教學方法,結合小學生的心理來制訂內容的傳授方式,使語文成為小學生求知的樂園和探索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