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鹽城市大豐區(qū)教師發(fā)展中心 施劉君
作為有關漢語母語的教學,語文是教學的必修課,是學生學習的重點。也正因為這一特點,使得一些學生對于語文學習存在錯誤的認識,甚至將語文課等同于背誦學習,不注重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小學高年級學生思想逐漸成熟,學習能力增強,正是能力提高和習慣養(yǎng)成的最佳階段。閱讀學習并非簡單的背誦,根據文章類型差異以及作者創(chuàng)作的意圖,要求學生能夠自主分析出文章的重點以及中心思想,明確情感訴求,并對其進行延伸,在生活中加以運用。我國新頒布的小學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出了5—6 年級為小學高年級階段,語文教學要側重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幫助學生熟練掌握閱讀方法。為了完成教學任務,本文就結合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的現(xiàn)狀,對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加以簡要的 分析。
顧名思義,閱讀能力就是語文閱讀的一種綜合性能力,有關它的習得需要長時間的努力,需要通過潛移默化的影響來培養(yǎng)。閱讀能力不僅涉及到某一方面的內容,它是對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考查,包括眾多要素。
首先,認讀能力。認讀是閱讀的基礎,要對文章進行深入的剖析,掌握作者寫作的意圖,第一步就是能夠自主地進行認讀。簡單說,就是要求學生有一定的字詞量,能夠明白文章中成語、俗語的意思。
其次,理解能力。理解是分析的核心,不理解何談研究。所以,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必然包括理解力的教學。這就要求學生能夠分析出文章寫作的側重點,掌握文本結構,對作者的觀點有所理解。
再次,閱讀技巧。閱讀技巧涉及到默讀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速讀能力、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等等。
最后,實踐能力。開展閱讀教學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學好語文,并將所學知識與實際相結合。因此,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還包括讓學生在生活中靈活使用,能夠與人良好地溝通,分析出他人話語中的深層含義。
為了更好地實施閱讀教學,利用科學的方法對小學高年級學生開展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我們對當前閱讀教學的現(xiàn)狀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閱讀教學還存在諸多不足。
從教師角度分析,一些教師思想保守,在應試教學理念的影響下,過分注重成績,閱讀教學仍以死記硬背為主,忽視了學生興趣和能力的培養(yǎng)。在課堂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無法彰顯,課堂多為“一言堂”,教學方式單一、枯燥,缺乏趣味性,難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長此以往,學生就會對教師產生依賴,自主分析能力下降,一旦變換新文章,就無法分析出深刻內涵。同時,還會降低學生的學習熱情,不利于他們閱讀素養(yǎng)和能力的提高。
從學生角度而言,對于語文閱讀教學存在錯誤認識,不理解閱讀能力培養(yǎng)的深刻意義,學習過程中缺乏主動性,不善于獨立思考,一遇到問題就詢問教師,不進行深入剖析。有甚者甚至將閱讀學習等同于死記硬背,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閱讀技巧掌握不到位。
要想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能力,讓學生在認讀能力、理解能力、閱讀技巧以及實踐能力上有所提高,并解決當前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就必須從實際出發(fā),找到有效教學的方法。
到了小學高年級階段,學生經過了幾年的學習,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語文功底,但是基礎的夯實依舊不容忽視。只有讓學生掌握較多的詞匯量,才能對文章有所理解。所以,在語文閱讀教學中,要強調閱讀技巧和詞句訓練的共同發(fā)展,協(xié)調好兩者之間的關系,既要注重運用也要注重理解。對于新出現(xiàn)的詞匯和成語、俗語,教師要讓學生進行深入的剖析,加深他們的印象,積極地予以引導,通過潛移默化的影響提高學生的語感,為閱讀文章掃清障礙。
要想改變當前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走出應試教育的局限性,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最重要的一點是樹立教師的科學思想,讓他們充分認識到閱讀能力培養(yǎng)的重要性,改變應試教育理念的束縛。對此,學校要加強宣傳,讓教師明確新課程標準提出的新要求,對閱讀教學進行深入的思考,注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另外,不僅僅要著眼于閱讀這一點,還要有目的地培養(yǎng)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激發(fā)他們的探索精神,通過多樣化的活動實施教學。
我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小學高年級學生面對的課業(yè)負擔越來越重,如果對語文閱讀學習缺乏興趣,必然難以提高閱讀能力。所以,教師要將興趣激發(fā)作為教學的切入點,借助有趣的活動或者游戲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他們主動參與到閱讀學習之中。例如:在教學《圓明園的毀滅》這篇文章的時候,不要剝奪學生作為教學主體的權利,不要一股腦兒地將文章分析透徹,而是要通過興趣的激發(fā)來實施引導教學。對此,教師可以讓學生回去準備資料,對圓明園的歷史加以了解,查找圓明園被毀的經過,并在課堂上讓學生進行講述。這樣一來,學生的主動性被調動了起來,在自我查閱的過程中也更容易產生興趣,從而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閱讀能力。
課本閱讀材料是教師進行課堂教學的基礎,而課外閱讀材料是課堂教學的有力補充,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幫助學生提高閱讀能力。教師不僅僅要重視課本內的閱讀材料,也要合理地選取課外閱讀材料作為補充。在新課程標準中,就明確提出了小學高年級學生要具備一定的閱讀量,保證每學期的課外閱讀書目在五本以上。所以,學生在課外要進行形式多樣化的閱讀,這就需要教師根據教學需要和學生實際給學生推薦適合的、學生喜歡的讀物,通過閱讀課外書籍,學生會學到更多的詞匯,并且擴展了眼界和思路,從而幫助學生提高閱讀能力。
總之,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是語文學習的重點,針對以往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不足,教師要總結經驗教訓,深入理解何為閱讀能力。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要對學生的能力加以訓練,激發(fā)他們的閱讀興趣,幫助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去提升自主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借助課外閱讀的方式擴展學生的眼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