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一鳴媽媽
陪兒子寫作文是一件異常痛苦且耗費時間的事,從開始的抓耳撓腮,到中途的語枯詞竭,最終是母子大眼對小眼地惆悵異常,還好沒有出現(xiàn)圖窮匕見的猙獰。沒辦法,舐犢情深的我把小學語文的課程標準翻了又翻,突然想到為什么不先讓孩子學會經(jīng)典作品中的寫法再來寫呢? 俗話說得好,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
比如,這次兒子寫作寫景類作文時,我選擇了魯迅先生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為重點學習篇目,帶著孩子一起閱讀。 百草園只是一個普通的園子,在魯迅筆下卻成了一個充滿顏色和聲音的樂園。兒子正好在農(nóng)村的外婆家住過一段時間,這篇文章中寫的景物他比較熟悉,學起來也不吃力。
魯迅在寫動植物時分別使用了顏色描寫:碧綠、紫紅,形狀描寫:高大、肥胖,聲音描寫:長吟、彈琴,味道描寫:又酸又甜。文章充分調(diào)動了人的視覺、聽覺和味覺等感官,讓百草園更加立體。
文章中使用的修辭手法有比喻: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攢成的小球;有擬人:油蛉在這里低唱,蟋蟀們在這里彈琴。 運用修辭手法,可以讓景致更加生動,可以寫出孩子心中奇妙的想象和特殊的感受。
在寫百草園時,菜畦、石井欄、皂莢樹、桑葚等植物采用了由低到高的順序,鳴蟬、黃蜂、叫天子等動物采用了由高到低的順序,植物到動物是由靜到動,描寫有序、 自然。 我教兒子描寫景色的時候要有順序,不能視覺混亂。
完成對《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分析后,我?guī)е鴥鹤觼淼綐窍碌男÷飞嫌^察。 觀察路邊植物的顏色、形狀,聞一聞草葉的清香,聽草叢間蟋蟀的叫聲。 不長的小路,我倆花了足足兩個小時觀察。
到家后,兒子奮筆疾書,寫好了一篇作文。 而且,學會了這種觀察的方法后,他的寫景作文從此不用我再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