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海門市臨江小學 陸玲琳
確定和站穩(wěn)閱讀教學的基本立場是教學的第一步。在這種情況下,課堂進展較為流暢有序,教學內容和課程理念目標相匹配。這符合小學階段語文教學的基本要求,有利于提高閱讀教學的質量。
正確概括文章大意,有利于學生掌握文章的主要內容和深入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在提煉概括時要遵循一個原則,即明確、完整、簡要、通順。要明確地指出這篇文章寫了什么,表述一定要完整,不要遺漏重要信息,語句要簡潔通順,達到言簡意明的效果。
為了在閱讀課堂上提升學生概括提煉的能力,教師以幾個問題為切入點,幫助學生概括段落大意,然后再逐步引導學生總結歸納出文章的大體意思。例如統(tǒng)編版教材三年級《鹿角和鹿腿》這一課的教學。這篇文章是根據(jù)伊索寓言改寫的,它的故事性非常強,十分考驗學生的概括能力。教師提出了幾個問題:(1)小鹿是怎么發(fā)現(xiàn)自己美麗的鹿角的?(2)美麗的鹿角有什么好處呢?(3)小鹿除了喜歡他的鹿角,還喜歡他身體的哪一個部位呢?(4)后來小鹿是如何對待他美麗的鹿角的呢?通過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可以歸納出最終答案“一只小鹿非常欣賞自己美麗的角,抱怨四條難看的,細小的腿。但是當小鹿遇到危險時,卻是四條有力的腿救了他。相反,美麗的鹿角卻被樹枝掛住,差點讓她丟了命”。學生從中能夠進一步理解“物各有所長,各有所短”的道理,在生活和學習中要做到務實。
概括提取文章的主要內容會引發(fā)學生對于整篇文章的思考,慢慢地,學生會逐漸地理解作者想要表達的感情或者是文章想要給出的啟示??傮w來說,概括和提煉能夠滿足“得意”的教學目標。
語文是一門語言學科、工具學科。學科的第一個要素表現(xiàn)為語言。通過學習文章的內容,學生會知道如何去表達自己的思想,如何通過文字去抒發(fā)自己的情感,最終還會形成自己獨有的語言特色和語言風格。
例如《鹿角和鹿腿》這篇文章的精彩片段,“就在獅子灰心喪氣,不想再追的時候,鹿的角卻被樹枝掛住了。獅子趕緊抓住這個機會,猛撲過來。眼看就要追上了,鹿用盡全身力氣,使勁一扯,才把兩只角從樹枝中掙脫出來,然后又拼命向前奔去”。這段話中幾個詞語的意思要求學生積累,依次是“灰心喪氣”“猛撲”“使勁”“掙脫”。這個過程是在充實學生的語言基礎,豐富自己的語言功底。接下來,教師就可以帶領學生一起去賞析這段精彩段落的“語言特色”。這個語段中用了很多動詞,“追”“掛”“抓”“撲”“扯”“奔”等。這些動詞帶給學生強烈的視覺沖擊,不同的畫面交織在一起,仿佛再現(xiàn)了獅子追趕鹿的捕食情景。學生的心情也隨著這個情節(jié)開始波動起來,這便是語言的魅力。
教材中選取的文章基本上都是出于文學大師之手,而且基本上選取的是他們生平最精彩的文章。教材具有很強的借鑒、學習意義。通過閱讀教材,學生習得作者謀篇布局的方式,培養(yǎng)一些語感和好習慣。
在分析《鹿角和鹿腿》時,教師提出了一個有關寫作的問題:在文章的開頭,小鹿是這樣去評價自己鹿角的“我的身段多么勻稱,我的角多么精美別致,好像兩束美麗的珊瑚”,然后在結尾處,又再次做出了評價“他嘆了口氣,說:‘兩只美麗的角差點兒送了我的命,可四條難看的腿卻讓我獅口逃生!’”顯然,這只鹿對鹿角的態(tài)度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是一種常見的對比的手法,這種寫作的方式有什么好處呢?它起到的是一個強調的作用,寓言故事大多是動物故事,它的內容是教會人們處世和做人的道理。通過對比,文章的啟示被很好地強調和凸顯出來。
實踐出真知,實踐是學生能力訓練的測試場,只有不斷地訓練,不斷地實踐,學生的能力才會實現(xiàn)一個質的飛躍。就以寫作為例,通過不斷的寫作訓練,學生能夠從寫話變成寫語句,寫段落,最后變成寫文章,能力的培養(yǎng)需要一個強化的過程。
文本的閱讀教學也不僅僅局限在文本內容上,可以跳出文本內容進行延伸發(fā)展?!堵菇呛吐雇取穼W習完后,教師就設置了一個語言訓練的任務?!斑@次,這只小鹿好不容易從獅子的口中逃生了,那么在逃生之后他會對自己的鹿角和鹿腿說一些什么呢?今后他又會怎么去對待自己的鹿角和鹿腿呢?”學生完成了對一篇文章的學習,他的內心情感已經(jīng)起了波瀾,已經(jīng)融入到了這篇文章,他的心中也有很多感想想要去表達。但是,大部分小學生在課堂上比較羞澀,害怕自己說錯了,又怕被別的同學笑話。教師可以利用小練筆的形式和內容,讓學生始終保持新鮮感。
這些都是實踐的形式,實踐表現(xiàn)出了語文教學的多種可能性,同時也暗示出,語文的學習是自由的學習,能夠表現(xiàn)出學生成長的活力。
學習的目的在于收獲。通過一節(jié)閱讀課堂,學生可以收獲“四得”,教師的教學要盡可能細節(jié)化,多元化,向文本更深處漫溯,學生的收獲盡可能多維化,多梯度化,向能力更高處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