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雅靜
2020年,湖北美術學院迎來百年華誕。近日,《世紀美育——湖北美術學院辦學100周年藝術文獻作品展》在中國美術館圓滿落下帷幕。這次展覽是后疫情時代湖北美術學院走進中國美術館舉辦的一次百年辦學歷史回顧展,呈現學校不同歷史階段、不同社會環(huán)境下的美術創(chuàng)作形態(tài)和美術教育理念。
本次展覽分為美術類、設計類及文獻史料類三大板塊,設置11個展廳,展出600余幅(件)藝術文獻作品。展覽以歷史的敘事方式講述湖北美術學院自建校以來的“美育故事”,立體呈現從1920年武昌藝術??茖W校到2020年湖北美術學院高等美術教育發(fā)展的百年歷程。除一般性題材外,本次展覽還包含湖北美術學院師生在新冠疫情期間創(chuàng)作的“抗疫”題材類作品。
新時代以來,國家對文化建設提出了新要求,美育正是在經濟發(fā)展、文化基礎設施得到改進、完善后提出的核心教育理念。除了展覽之外,“一流學科,一流專業(yè)”建設大會暨千里之行——中國重點美術院校教育教學研討會、湖北美術學院辦學100周年捐贈儀式等相繼舉辦。在展會前期,《北京青年》周刊專訪了湖北美術學院黨委書記梁遠鋼和黨委副書記、院長許奮,聽他們講述湖北美術學院百年來的故事。
湖北美術學院
湖北美術學院是我國中部地區(qū)唯一一所高等美術學府。學校前身是由蔣蘭圃、唐義精、徐子衍等創(chuàng)辦于1920年的武昌美術學校,蔡元培先生曾為學校題詞“推行美育”。學校辦學期間一大批知名藝術家、教育家先后在校任教。作為我國最早開辦的藝術專門院校之一,湖北美術學院是中國近、現代高等美術教育的重要發(fā)源地,在百年的辦學歷史中,鑄就了“兼收并蓄”的學術精神和“兼容互動”的教學理念,培養(yǎng)了一代又一代“崇德、篤學、敏行、致美”服務社會的優(yōu)秀人才,為中國美術事業(yè)的發(fā)展做出了獨特的貢獻。
展望百年 詮釋湖美品格
“世紀美育——湖北美術學院辦學100周年藝術文獻作品展”是后疫情時代湖北美術學院走進中國美術館舉辦的一次百年辦學歷史回顧展,本次展覽分為美術類、設計類及文獻史料類三大板塊。美術類作品展以1985年獨立建院為時間節(jié)點分為兩個部分;設計類作品展分為五大主題方向,分別是專業(yè)教學與文化傳承、為時代發(fā)聲、民生與服務社會、學科歷史發(fā)展、抗疫作品展示五大模塊;文獻史料展區(qū)主要以“回顧與展望”為主題,展示了湖北美術學院百年發(fā)展歷程中,一代代湖美人在各個歷史時期的突出成果,并展望充滿希望的下一個百年,全面詮釋湖美品格和風范。湖北美術學院幾代師生在創(chuàng)作與研究上的豐碩成果是中國美術發(fā)展的重要代表,展覽中的許多作品已成為載入20世紀以來中國美術史冊的經典。本次展覽充分體現了湖北美術學院弘揚優(yōu)秀傳統(tǒng)、堅持學術立校的辦學精神,整體上呈現出湖北美院師生勇立時代潮頭,敢開風氣之先的創(chuàng)造精神。
——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主席、
中央美術學院院長 范迪安
一百年來,湖北美術學院篳路藍縷,朝乾夕惕,秉持兼收并蓄的開放胸襟和愛國護生的忠蹇之心,以自強不息的進取態(tài)度和“一鳴驚人”“%沖天”的創(chuàng)新精神開拓出一片廣闊天地。
——中國美術館黨委書記 燕東升
在下一個百年,湖北美術學院將以蔡元培先生題詞“推行美育”為激勵,牢記習近平總書記“以大愛之心育莘莘學子,以大美之藝繪傳世之作”的殷切希望,繼續(xù)發(fā)揚以藝戰(zhàn)“疫”中與國家和民族共進退的“硬核”擔當,發(fā)揚眾志成城抗擊疫情的壯志豪情和同舟共濟、守望相助的家國情懷,不忘初衷,篤篤前行,進一步為中國高等美術教育事業(yè)貢獻自己的力量。
——湖北美術學院黨委副書記、院長許奮
1.尚揚《爺爺的河》1984油畫110.5×149.5cm
2.學校學生參與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主題創(chuàng)作活動的作品
3.徐勇民《紅牡丹》1998中國畫67×67cm
4.楊立光《穿棉大衣的老人》1950年代素描紙本46×35cm
5.王涌《追憶中的藍色水彩“第八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獲獎作品、“第八屆湖北省美術作品展覽”銀獎
6.張廣慧《北渚·自省的魚》版畫“第八屆湖北省美術作品展覽”銅獎、“第十二屆全國版畫展”銅獎
湖北美術學院黨委書記梁遠鋼 以藝抗疫人間大愛
自1920年,蔣蘭圃、唐義精、徐子衍三位先生在武昌芝麻嶺創(chuàng)辦了武昌美術學校,這是湖北美術學院的前身,邁出了湖北現代美術的第一步。1930年,定名為私立武昌藝術??茖W校。一時,名師云集,融中西藝術于一體,形成了較為完整的美術教育架構。荏苒一百年,彈指一揮間。在跨越兩個世紀的辦學歷程中,學校與國家、學校與所在的城市一同經歷了無數艱難時刻與歷史考驗。湖美人一路披荊斬棘、篳路藍縷,尋求救亡圖存、教育興國的偉大抱負,矢志不移。
2020年初,新冠疫情突如其來,湖美人繼續(xù)屹立在時代的風口浪尖,全校師生以藝戰(zhàn)“疫”,與國家和民族共進退,用實際行動展現了湖美人的“硬核”擔當,彰顯了湖美人眾志成城抗擊疫情的壯志豪情和同舟共濟守望相助的家國情懷。
Q藝術如何貼近生活,反映時代呢?
A深入人民,深入生活,是藝術創(chuàng)作的重要途徑。在新中國成立后,學校歷經中原大學文藝學院、中南文藝學院、中南美術??茖W校,以及湖北省教育學院藝術科、華中師范學院圖畫制圖系,綿延承續(xù)直至1958年成立湖北藝術學院。其間在美術教育實踐中承續(xù)血脈,貫徹“雙百方針”,學校師生以革命現實主義精神和革命浪漫主義情懷積極投身新中國建設,當家做主的人民大眾特別是為建設流汗奮斗的人民群眾成為美術作品的主角。如《婆媳上冬學》《最后一根鋼梁》《在“二七”老工人俱樂部里》《山地冬播》《月夜積肥》等。這一時期的作品著眼于現實,著力表現翻身解放的人們戰(zhàn)天斗地建設新中國的偉大精神,反映新中國充滿生機活力的嶄新社會面貌。此外,學校還開展了大規(guī)模的下鄉(xiāng)藝術實踐,同時也深入工廠開展創(chuàng)作教學活動,極大地鍛煉了學校師生的創(chuàng)作能力。1959年,附中學生下鄉(xiāng)下廠,在湖北黃石花心水泥廠繪制宣傳畫;1976年,湖北藝術??茖W校在湖北黃陂開展農民泥塑活動;1977年,雕塑系師生在湖北沙市放大與制作城市雕塑《工農兵》等。那一時期的湖美師生以對時代特征的關注、對人民的關切而塑造了眾多典型人民形象,引起較大的社會反響。
Q當下湖北美術學院的教育進行了怎樣的探究方式?
A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學校展現出銳意進取的生機與活力,學術思想、教學內涵都得到了全面豐富,人才培養(yǎng)模式的創(chuàng)新與改革也在不斷探索實踐,一大批科研成果和創(chuàng)作成果紛紛涌現,向全國輸送大量優(yōu)秀的專業(yè)人才。2018年學校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列為“國內一流學科建設高?!?,“美術學”一級學科被列為“國內一流學科建設學科”。
近年來,學??蒲袆?chuàng)作成果豐碩,我校《明代武當山道教藝術研究》、水彩作品《亮寶節(jié)上的人們》、版畫作品《陽光下的筑橋工》在三屆中國美術獎評選中分別獲金獎。這是自中國美術獎評選以來,學校教師連續(xù)在三屆評選中獲最高獎。
近五年來,學校立項各級縱向科研項目400余項,其中國家級項目20項,各類創(chuàng)作、設計獲獎共計1000余項。57人入選湖北省美術人才培養(yǎng)工程,55件作品獲全省美術創(chuàng)作重點項目扶持工程資助。這些優(yōu)秀作品和科研項目,都是藝術深深融入新時代人民生活事業(yè),反映新時代基層勞動人民,展現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弘揚中國精神的優(yōu)秀成果,充分說明了人民生活是藝術創(chuàng)作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以人民為中心是藝術創(chuàng)作的根本方向。
Q新冠疫情下,請您講述一下“以藝抗疫”的相關事件?
A 2020年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自戰(zhàn)“疫”打響以來,湖北美術學院全體師生積極投身到“以藝抗疫”的主題創(chuàng)作中來,創(chuàng)作出了450余幅抗擊疫情的作品,部分作品被中央主要媒體轉發(fā)。這些作品用藝術語言描繪著“人間大愛”,為“逆行者”加油鼓勁,打造出雷神山醫(yī)院藝術長廊,用實際行動彰顯了湖美人的赤子情懷與社會擔當。在省文聯、省美協(xié)組織的“心手相連共同戰(zhàn)疫”——湖北省抗疫援鄂紀念章設計作品征集評選活動中,我校有五件作品獲學術獎。
湖北美術學院院長許奮 荏苒百年 兼收并蓄
Q湖北美術學院在百年歷程中經歷了不同的階段,涌現出很多位杰出的藝術家,這次展覽布局大概是如何進行追溯的呢?能否請您講述一下在百年華誕歷史上,有哪些需要特別銘記的時刻?
A通過展覽的整體布局,大家應該可以看到百年的大致脈絡。
首先,從正廳開始,展示了學校開辦的先賢——蔣蘭圃、唐義精、徐子衍三位先生,這是需要我們銘記的。
按照大致的時間節(jié)點,從武昌藝專時期的作品,包含國畫、油畫,到四川江津時期,展示了唐一禾先生《七七的號角》等一系列作品,這都是學校辦學很重要的歷史階段。隨后,從四川江津回遷武漢后,我校師生在上世紀50年代創(chuàng)作了一大批優(yōu)秀的藝術作品。如楊立光老先生《穿棉大衣的老人》等。
接著是湖北藝術學院美術分部到1985年獨立組建“湖北美術學院”時期,學校一大批青年教師在改革開放浪潮中嶄露頭角。
實際上,1985年代是很一個很活躍的時期,這個時期的湖北美術學院在中國是極具代表性的。當然,這一次我們也選擇了一些代表性藝術家的作品。
通過年代的脈絡,我們可以觀察某件作品,這些作品又會令觀眾聯想到這個人,隨后就會去追憶其后面的故事,這些故事就把這段歷史銜接起來了。
Q在“新作品”與“老作品”之間的數量上如何平衡?
A這的確是一個很難平衡的問題。因為這次的展覽是一個百年辦學的回望,整體作品組成上大部分是跟歷史有關的。另外也有一大部分是新學科的設計部分,這部分作品是參與到國家和區(qū)域發(fā)展、經濟文化建設中的。
其實,受限于陳列的場所和時代感,有些設計的作品很難展出。所以,這次布展和展陳我們做了“打包”的概念。我們現在看到的這些設計的展臺,其實就是這些作品運來的包裝箱,布完展以后,這些箱體運回到學校還可以繼續(xù)利用。
在節(jié)省空間、時間和資源的同時,也隱含著持續(xù)使用、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環(huán)保概念。
Q您個人和湖北美術學院有怎樣的淵源?
A我是湖北美術學院最普通的教師,我在湖北美術學院讀本科,然后在湖北美術學院留校工作。隨著我在湖北美術學院30多年的工作時間,我只能說,我的親身經歷與湖北美術學院是息息相關的,我從一個學生到成為學校管理者。我覺得,這就是我的故事,沒有什么特殊的,平凡到每天到學校去做那些你必須應該做的事情。
Q湖北美術學院百年華誕,在新的起點上、新的背景下,湖北美術學院在人才培養(yǎng)上有很強烈的傳承意識,怎么樣讓這樣的特色更突出?有沒有這方面的規(guī)劃呢?
A這個問題非常好。我們現在正在做“十四五”規(guī)劃。
一方面,在新的百年開啟之際,我們會繼續(xù)繼承弘揚武昌藝專一直延續(xù)下來的辦學和創(chuàng)作傳統(tǒng),同時,在新的時代下,對學校的辦學和人才培養(yǎng)提出了很多可以思考以及有待研究的問題。剛剛結束的五中全會也傳出很多信息,特別是中國的高等教育已經進入到普及化階段,普及化階段一定與精英教育階段和大眾化教育階段不一樣。我們會努力地來探索高等教育進入普及化階段以后,美術教育應該做的一些事情。同時,作為非常專業(yè)的美術學院,我們一定要肩負起專業(yè)美術院校的培養(yǎng)任務,這也是我們必須要堅守的。
現在進入新時代以后,高等教育進入到內涵式發(fā)展的時期,一所大學辦出特色才是它今后生存之道,也是它今后真正能夠形成一所有影響力的大學重要的方面。
第二方面,現在大家都在談拔尖人才的培養(yǎng),我們從2009年開始做這方面的探索,專門做“致美拔尖人才培養(yǎng)計劃”。
人才是逐步成長起來的,大學應該為這些人才提供更好的成長環(huán)境和條件。就像一顆種子播撒到土地里面的時候,我們實時地給它澆水、充分地給它陽光,種子剛剛播撇下去的時候也要蓋上薄膜,以便不被鳥兒把它吃掉。我們應該為廣大學子提供最好的條件,真正地創(chuàng)造人才成長的環(huán)境。這就是學校從武昌藝專傳承下來,兼收并蓄的學術精神,兼容互動的教學理念。藝術有它的規(guī)律,教育同樣也有規(guī)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