駿捷
小時候,玉米收到家里,白天還要到地里勞動,只有晚上才能在院子里剝玉米。我們圍坐在玉米堆旁,先把玉米外面的苞衣去掉,只留下三四片,像編辮子一樣,把它們編成兩三米長的一串。這是力氣活,一般都是父親和大哥編。這些玉米一串一串的,像一條條蜿蜒的巨龍。剝好的玉米堆得多了,母親也過來幫一下忙。但大數(shù)時間都是母親、姐姐和我剝玉米,大的玉米棒剝成帶苞衣的,小的就把苞衣全剝下來。
剝玉米沒啥難學(xué)的,就是坐的時間太長。那時我都十二三歲了,可是玉米堆比我還高,而且一堆挨著一堆,像連綿起伏的群山,雖不能說一眼望不到邊,但整個院子卻只留下了下腳的地方。時間長了,剝得我手指疼,就不免抱怨再也剝不完了。父親卻笑著說,哪有莊稼人嫌收得多的?咱家一半的生活費還要靠它呢,沒有這些玉米,恐怕你連學(xué)也上不成!
其實,剝玉米也很好玩兒。有的玉米生蟲了,你不知道,等剝開來,一只又肥又大的青蟲在你眼前蠕動,有時候還會掉在你的鞋上,不把你嚇一跳才怪呢!特別是膽小的姐姐,常常嚇得把玉米一扔,大呼小叫地跳起來,看她那陣勢,把我們也嚇一跳,比我們看到蟲子還害怕。在附近巡視的公雞、母雞看到姐姐跳起來,卻像接到了命令似的,撲扇著翅膀飛過來,最先到達(dá)的,叼起蟲子就跑,邊跑邊吞,后面的雞緊追不舍。雞群們旋風(fēng)一樣一會兒刮到院子?xùn)|,一會兒刮到院子西。母親看了對姐姐說,你看你,膽子還不如一只雞!姐姐嘟著嘴說,你咋不讓雞給你做飯?話一出口,我們都愣了一下,然后又都忍不住笑了起來。
除了不經(jīng)意的歡樂,最多的時候,院子里還是一片溫馨的場面。一家人悠閑地聊著天,話題天馬行空,無所不包。家長里短、天下大事、道聽途說、閑言碎語,反正信不信由你。說累了,打開收音機(jī),聽音樂、聽?wèi)蚯?、聽新聞,有時沒有什么好聽的,也讓收音機(jī)開著,只要有個聲就行。
第二天一早,父親和哥哥把編好的玉米掛到房檐下的鐵釘上。不一會兒,藍(lán)色的磚墻就變成了金黃色。房檐下掛不下了,就纏到院子里的專為搭玉米而豎起的木柱上,還有兩個或四個玉米系在一起,搭在平房的圍欄上。剝光的玉米棒就倒在平房頂上晾曬。這樣,不管是院子里還是平房上,到處都是金燦燦的玉米,農(nóng)家小院變成了金色大廳。
隨著科技的發(fā)展,種地成了“懶漢”活兒,原來全家十天半個月才能干完的活兒,現(xiàn)在用機(jī)械一會兒就干完了,人們從農(nóng)活中解脫出來,有了更多打工、休閑的時間,但很多農(nóng)活中的趣味也成了永遠(yuǎn)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