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克 念
民國期間,有兩位地方實力派長久地被世人嘲笑,時至今日,還有他們許多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流傳。其中一位是北洋時期的張宗昌,另一位是國府時期的韓復(fù)榘。
很有意思的是,這兩位的地盤都是山東,也就是說,他們都執(zhí)掌過齊魯大地的軍民二政。張韓兩人雖然同樣殘暴霸道,腐惡兼?zhèn)?,但行事風格大相徑庭。韓復(fù)榘為人深刻細密,好行小惠,而張宗昌卻是豪爽大度,氣魄非凡。簡而言之,那就是前者聰明過頭,后者散漫無腦。為了強化這種印象,如今坊間,通常是傳說張宗昌有“三不知”,那就是不知道自己有多少兵、多少錢、多少小老婆。
這問題要分兩層解釋:一、事實究竟如何?二、事實為何會如此?
先說第一層。準確而言,具體內(nèi)容是這樣的:“一不知軍額之多寡,二不知姬妾之若干,三不知顧問之總數(shù)?!弊⒁?,除了“不知道自己有多少小老婆”是對的,其他兩項都不符合。
“軍額”并非兵員,而是自己部隊的編制總額?!安恢婎~之多寡”,意思是,張宗昌不能確定自己隊伍的總規(guī)模。
其實,這是北洋后期軍事實力派的常態(tài)。一名地方軍頭要擴張勢力,首先要擴張軍力,而擴張軍力只有兩個辦法:一是延攬各地軍事人才,并自己開辦軍校,訓(xùn)練基層軍官;二是開門招降,無論是游兵散勇還是山頭上的土匪,只要前來投效并檢驗合格,一律給予官位、名義、編制、械彈、軍餉。
而張宗昌為人浮濫,但凡只要有武裝力量前來磕頭說好話,他立即給予收編。每天都有新的隊伍前來投效,而每次投效他都會接納,那自然無法明確兵員定額了。
張宗昌對于文人也是如此。他對文人也保持著高度的敬意。因此,某文人只要愿意屈膝,他也愿意立即聘請其為顧問、參議等閑職,支付高薪。因此,張氏對于自己衙門里究竟有多少師爺,誠然是一片茫然的。
張氏原本就是由民工頭目而為民團頭目,進而為職業(yè)軍頭,有時候會流連于花街柳巷。他檢閱過的勾欄女子,只要宛轉(zhuǎn)相求,張氏立即為她們贖身脫籍,并納為小妾。由于這些納妾并非在計劃之中,而且張宗昌輾轉(zhuǎn)各地,家屬多有流散,因此時間長了,自己真會搞不清究竟討了多少小老婆。
至于后來怎么會多了個“不知道錢有多少”的說法,已經(jīng)不可考。揆諸常理,張宗昌這種性格,并不是錢多得不知具體數(shù)字,而是視錢財如糞土,左進右出,根本不在乎開銷用度。
當時的著名記者,曾經(jīng)受到袁世凱青睞的薛大可辦了份《黃報》,據(jù)說非常成功。但是薛大可好豪賭,往往入不敷出。一旦輸錢,就會找張宗昌求援。如此往復(fù),張宗昌就說,你也不要老是跑來跑去這么麻煩了,我這里有三十萬元公債票。這些錢一次性給你,反正今后別來找我了。
當時人的平均月薪才二十幾元。但這些錢不過一年,也就被薛大可消耗殆盡了。
他們之所以如此奢侈無度,用的都是民脂民膏。張宗昌做了一年山東督軍,就用掉整整二百萬之多,民初中央財政收入也不過二千萬。
張宗昌和其他所有北洋系的地方軍頭一樣,看似豪爽可愛,雄起壯闊,終究是顢頇殘暴,荒唐無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