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君俊
(福建省福泉高速公路有限公司,福建 福州 350001)
傳統(tǒng)挖補法的施工工序為:放樣→開槽→坑槽清理→界面處理→坑內推平攤鋪→振動壓實→噴灑粘結劑封縫防水→外觀質量檢查。
改進及細化后的工序為:放樣→病害部位開槽并測定開槽深度→精度切割配合液壓鎬進行開槽→坑槽清理→坑槽加熱干燥→界面處理→坑外卸料及不合格料處置→人工二次鏟料攤鋪→靜、振結合壓實→噴灑粘結劑及貼封帶加強封縫防水→外觀及試驗質量檢查。
1.1.1 封縫防水的改進
在壓實后對新舊結構接縫處,噴灑瀝青類粘結劑,并增加貼縫帶進行封閉加強,使其達到真正的無縫修補,且美觀,經(jīng)過對封縫防水部分改進,對接縫的結合、平整度和封縫防水有了質的提升,如圖1所示。
(a)無貼縫防水
(b)有貼縫防水圖1 貼縫防水
1.1.2 坑槽開挖結構與方式的改進
1)結構形式。在結構形式上,由垂直壁面改為坑槽頂面點斜30°左右至底面的斜坡面,使新舊結構處的接縫為斜接縫,使得結合面變大,提高了兩者間的粘結性能,分散了車輛在通過新舊結合處的拉應力和剪應力,并加大受力面,從而削弱了拉裂和剪切破壞的力能。
2)精細切割。在開槽上,采用帶深度控制功能的切割機和液壓鎬配合進行精度開挖,液壓鎬對原地面擾動輕且能帶來較好的施工環(huán)境,帶深度控制功能的切割機則能降低開挖的難度,且能保留較好坡度和開挖面,為新舊結構的結合提供良好的條件,如圖2所示。
(a)帶深度控制功能的切割機
(b)改進的結構形式及切割方式圖2 改進后結構形式及切割方式
精細切割計算式:
斜坡寬度(a)=坑槽修補深度(h)×(tan30°)
等分段切割深度為=切割等分段長度/(tan30°)
精細切割線根據(jù)寬度進行平均等分(根據(jù)坑槽的深度決定,n一般取值3~4)。
1)在開挖上,應以路面結構層進行控制,避免夾層,使開挖后的坑底較為平整且保持較好的整體性,使原底面和新料的結合及壓實質量得到提升;由于荷載作用于坑槽縱縫緊靠外側為最不利荷載條件,因此,盡量避免將壁縫設置在輪跡帶上,且開挖輪廓線距病害邊緣線最小距離不應小于10 cm,防止開挖作業(yè)面及邊界修飾等方面產(chǎn)生影響。
2)在槽內干燥上,使用加熱設備對槽內進行加熱,在干燥同時也軟化坑槽周邊的原地面,使新舊結合面的接縫不再是冷接縫而是熱接縫,促進二者結合,提高修補質量。
3)在界面處理上,先對坑壁四周邊緣進行噴灑,再根據(jù)底面的情況進行處理;避免邊緣噴灑的過多或過少補噴后流至底部形成液坑,使粘結性降低或成型后出現(xiàn)泛油現(xiàn)象。
4)在卸料上,新料應卸在開挖坑槽外的原地面上,防止因卸落重力,使槽內卸料位置的松浦厚度與周邊產(chǎn)生差異,造成壓實度不足;卸料時應對離析但不影響使用的新料進行人工調整后,通過人工用鐵鏟二次向開挖槽內倒扣填料。
5)在攤鋪上,從四周邊緣開始向中間攤鋪,先在坑槽周邊輪廓線位置填細顆粒材料,以提高坑槽周邊材料的密實度和壓實后新舊結構間的平整度,用稍粗的材料置于修補區(qū)域下層,來保證新料的結構強度。
6)不合格料處理上,每天第一次出料,將受到柴油污染的新料棄除。由于拌和、運輸、卸料過程中受到物理作用、溫度差異、機械裝置等因素影響,不可避免會產(chǎn)生局部材料離析,填料時棄除明顯離析的部分新料,防止修補塊局部空隙率變大導致的二次水損破壞。
7)在碾壓的順序上,應靜壓振壓相結合,先靜壓兩遍,由邊到中、先橫縫后縱縫,由低往高碾壓,輪跡重疊,避免新料由中往四邊推移降低中部的密實度,在形成初步密實的情況下也保證了新舊路面平順銜接無薄層;再振壓兩遍,順序與靜壓相同,通過材料與壓路機的共振完成對深層材料的碾壓,達到最終密實。最后進行收光靜壓,保證最終平整度。
鑒于坑槽修補的小面積特點,其驗收方式以無損檢測為主,通常結合日常巡查進行現(xiàn)場抽檢核對驗收,必要時應定期組織抽樣檢測驗收。驗收檢查的項目一般采用外觀質量、滲水系數(shù)和構造深度。
福泉高速公路全長共 154 km(K2076+319~K2230+742),其中宏路、驛坂由專業(yè)坑槽修補的外協(xié)隊伍進行,而莆田則是由福泉公司養(yǎng)護站員工自行修復。在機械上三個轄區(qū)均采用修補主作業(yè),材料上采用相同配合比的瀝青混合料,其中莆田、泉州使用同一個拌和站進行供料,轄區(qū)養(yǎng)護站則對修補材料進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抽檢,較大程度上縮小了各轄區(qū)機械和材料上的差異。
由表1及表2對比分析,可以看出莆田轄區(qū)坑槽路段修補前后的PCI與RQI的指標有較高的提升,且質量抽檢上的合格率也較其他轄區(qū)高,尤其是滲水指標平均值即將接近100%,使防水效果得到質的提升,而宏路、驛坂轄區(qū)的坑槽路段修補前后效果不理想,特別是宏路轄區(qū)的BK2119+000-BK2120+000路段出現(xiàn)了重復修補的現(xiàn)象。
表1 年初路面檢測相關數(shù)據(jù)
表2 年末路面檢測相關數(shù)據(jù)及質量驗收抽檢結果
表3 各年轄區(qū)維修費用及病害處置費用比重表
由表3可看出宏路、驛坂轄區(qū)在坑槽松散等損壞類型上,所占轄區(qū)維修費比重相對較大,而莆田轄區(qū)坑槽松散等損壞類型所占轄區(qū)維修費比重相對較小,本研究針對坑槽類損害費用進行了單獨統(tǒng)計分析,對比了近三年的該類費用及增幅,采用了改進工藝的莆田路段在修復費用逐年遞增的情況下,保持了2018年、2019年維修費用增幅明顯較其他兩個路段降低,從長遠來看莆田段落的養(yǎng)護成本得到一定的降低。
對傳統(tǒng)的挖補法進行工藝改進及細化后,經(jīng)過實踐檢驗,無論是路面檢測相關數(shù)據(jù)指標或是經(jīng)濟效益方面均有顯著優(yōu)勢。
1)質量方面??硬鄄『Φ奈:ξ阌苟嘌?,若在初期沒有得到較好處置,加之路面水與交通荷載的作用隱患將逐步擴大、加深并匯集在一起,由影響行車舒適性轉變?yōu)榇嬖谛熊嚢踩馁|變。改進后的修補工藝提高了新結構的粘附性、抗剪和抗拉能力以及防水能力,細化后的修補工藝使修補后的質量得到整體的提升。使路面破損狀況指數(shù)PCI、路面行駛質量指數(shù)RQI、滲水合格率、外觀合格率等指標均有明顯提高,各年優(yōu)勢均充分體現(xiàn)。
2)成本方面。在相同情況下,改進后的挖補法在坑槽、松散等損壞類維修費用及費用占比方面明顯優(yōu)于其他方式,且此種病害的維修費用也逐年較為穩(wěn)步上升,可以作為預估以后各年維修費用的參考。
由此可知,好的、細的挖補法修補工藝可以提高路面的使用舒適性,放緩路面被病害損壞的速度,且修補后的瀝青路面繼續(xù)使用壽命更長,從而減緩大、中修的時機,其養(yǎng)護成本更低,更經(jīng)濟,希望能夠給類似工程提供參考和借鑒。
[ID:01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