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彩舸
摘 要:機械基礎課作為高校工程類專業(yè)的一門核心課程,在學生構建知識結構體系和培養(yǎng)學生專業(yè)能力方面發(fā)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然而受到課程內容眾多、教學方式落后等因素影響,導致學生機械基礎課學習興趣較低,不利于學科教學目標達成。將信息技術應用到機械基礎課教學中,不僅可以豐富課堂教學內容,還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術音視頻、圖文結合等功能,激發(fā)學生學習主觀能動性,使課堂教學變得更加高效,學生學科綜合能力也能得到有效培養(yǎng)。基于此,對信息技術在高校機械基礎課中的應用展開分析和探討。
關鍵詞:高校;機械基礎課;信息技術;應用;探討
DOI:10.12249/j.issn.1005-4669.2020.27.285
伴隨著現(xiàn)代教育事業(yè)不斷發(fā)展,高校開展機械基礎課教學也緊跟時代發(fā)展步伐,注重對信息技術加以運用,一方面通過信息技術可以為學生學習提供更加豐富教學資料,并以更加直觀和形象方式進行知識傳遞,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也會大大提高,并促進課堂教學方式優(yōu)化創(chuàng)新;另一方面信息技術有效運用也促進了教與學地位的改變,老師可以利用趣味導入、情境創(chuàng)設等方式,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和思考探究,并指導學生攻破課堂教學重難點,使學生思維、探究、實踐等能力得到培養(yǎng),進而推動學生獲得更好發(fā)展[1]。本文聯(lián)系信息技術在高校機械基礎課中應用重要性,從趣味導入知識、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搭建合作實踐平臺等方面入手,提出幾點有效應用策略,以供參考。
1 信息技術在高校機械基礎課中應用重要性
在高校機械基礎課教學中,注重對信息技術進行應用,可以起到以下作用:1)豐富課堂教學內容,機械基礎課是一門理工類學科,學生進行學習難度比較大,尤其是針對一些機械原理和程序結構,僅憑借書本教材給出的解釋和示意圖,無法幫助學生更好理解和掌握,這時候就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從網(wǎng)絡上搜尋更多相關教學素材,并以直觀、形象方式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既能夠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又能夠增進學生理解和掌握;2)發(fā)展學生思維能力,高校開展機械基礎學科教學,除了要學生掌握基礎機械類知識以外,還要注重對學生思維、探究、操作等能力進行培養(yǎng),而將信息技術應用到課程教學中,可以采取的形式有很多,老師可以通過情景模擬、問題創(chuàng)設等方式,引導學生對課堂教授知識內容進行主動探索,尤其是在開展重難點知識內容教學時,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對這些內容進行分解和細化,并引導學生在思考、探究和討論活動中掌握知識結構脈絡,在突破教學重難點的同時,學生各方面能力也會得到有效培養(yǎng);3)增進師生間互動交流,老師依托信息技術,可以為學生搭建合作實踐學習平臺,學生可以不受時間和空間限制的進行學習和互動,老師也可以利用網(wǎng)絡搜尋更多資源和課件,甚至為學生組建合作、探究、實踐等活動,讓學生根據(jù)自身需要進行選擇和學習,久而久之學生也能形成自主學習意識,并推動學生獲得更加全面發(fā)展;4)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在信息技術支持下,學生進行機械基礎課學習,獲得了更多自主學習、思考和探究機會,在不斷實踐中也總結出一套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在面對學習難題時,也能從多個角度進行思索和實踐,最終攻破學習難點,提升課堂學習效果,在這過程中學生也會朝著更好方向發(fā)展[2]。
2 信息技術在高校機械基礎課教學中的應用分析
2.1 借助信息技術,導入課堂教學內容
機械基礎課程涵蓋的知識內容有很多,并且涉及的很多內容具有抽象性和邏輯性較強特征,僅仰賴老師課堂上口頭講述,不能夠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和深入探究積極性,整個課堂教學效率也會明顯降低,不利于課堂教學目標實現(xiàn)。為避免這一情況發(fā)生,老師就可以對課堂教學內容進行細致剖析,并借助信息技術以更加具象化的方式,將復雜、抽象知識內容展現(xiàn)出來,甚至還可以融合信息技術圖畫、音頻、視頻等功能,以帶給學生更加豐富感官體驗,在幫助學生更好理解的同時,學生學習興趣也會被充分調動,并積極主動參與到課堂學習活動中,使整個課堂教學效率得到提高[3]。
2.2 借助信息技術,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
隨著現(xiàn)代教育事業(yè)不斷發(fā)展,高校開展機械基礎課教學,更加側重學生知識、能力和素養(yǎng)協(xié)同發(fā)展,實際開展教學也主動貫徹新課改理念和要求,為學生創(chuàng)造更多自主學習和思考探究機會,讓學生在主動探索中汲取知識和鍛煉能力,在攻破教學重難點的同時,學生也能養(yǎng)成良好學習習慣。實踐中就可以利用信息技術為學生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跟隨情境對提出問題進行思考和分析,老師也要從旁扮演好引導者角色,幫助學生更好把握教學重點,在學生充分發(fā)揮學習主觀能動性中,既解決了課堂提出問題,學生思維能力也得到培養(yǎng)和鍛煉,相應機械基礎學習自信心也會進一步增強[4]。
2.3 借助信息技術,構建合作實踐平臺
對學生機械基礎綜合能力進行培養(yǎng),需要為學生提供更多合作、實踐機會,讓學生在自主學習、合作實踐中解決所遇到問題,并促進課堂教學目標更好達成。實踐中就可以借助信息技術,為學生搭建一個虛擬學習環(huán)境,并將機械基礎課程相關教學資源、實踐訓練等內容融入其中,讓學生可以根據(jù)自身學習需要進行自由選擇和實踐體驗,不僅可以滿足學生不同學習需要,還能夠不斷強化學生學科綜合能力,進而達到學中做和做中學效果[4-5]。同時,在該學習平臺中,學生與學生、學生與老師也能展開密切溝通,就自己學習經驗和實踐操作遇到難題進行分享和探討,以幫助學生調整學習方法,機械基礎課學習效果也會明顯提高。
2.4 借助信息技術,提高學生實踐應用能力
對高校學生開展機械基礎課教學,其本質目的是讓學生可以利用所學知識內容解決實際工作遇到問題,然而想要取得這一教學效果,就要在實際教學中注重對學生實踐應用能力進行培養(yǎng)。這時候就可以借助信息技術,為學生設置多樣化實踐操作訓練,讓學生在不斷訓練操作中鞏固課堂所學知識內容,相應實踐應用能力也會得到顯著提高。針對實踐訓練過程中遇到的知識掌握不牢靠、工藝操作不規(guī)范等問題,老師也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制作微視頻,并將之上傳到網(wǎng)絡學習平臺上,讓學生根據(jù)自身實際情況,有針對性的選擇學習,既能夠起到殘漏補缺效果,又能夠讓學生在真實操作情境模擬中,掌握規(guī)范操作流程,學生實踐應用能力也會不斷提高[5]。
3 結語
本文是基于對信息技術在高校機械基礎課教學中應用的分析,將信息技術應用到機械基礎課教學中,可以起到豐富課堂教學內容、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發(fā)展學生思維能力等積極作用,相應課程教學效率和質量也會得到明顯提高。然而想要取得這一教學效果,就要對機械基礎課程知識內容進行深入探索,并借助導入新課、情境創(chuàng)設、平臺搭建等方式,使信息技術在機械基礎課教學中得到有效應用,在增進學生理解和解決學習重難點問題的基礎上,使學生思維能力、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實踐應用等能力得到提升,并推動其獲得更好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李戰(zhàn)義,杜鈞,隋惠玲.信息技術在機械制圖教學運用中的探究[J].神州,2018,(3):201-202.
[2]金米玲.中職機械制造基礎課程多媒體技術應用的探索與實踐[J].現(xiàn)代職業(yè)教育,2016,(26):232-233.
[3]商義葉.淺談信息化技術應用下的機械制課程教學改革[J].科技視界,2018,(28):164-165.
[4]王丹萍.先進的信息技術與機械制圖教學相結合的研究[J].科技資訊,2017,15(35):237-239.
[5]黃俊杰.興趣導向多信息技術融合模式下教學方法研究與實踐——以《機電傳動控制》課程為例[J].教育教學論壇,2020,(14):195-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