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正式進行新聞采訪前,記者應根據(jù)采訪主題、環(huán)境、對象等要素做好充足的采訪前準備工作,以確保工作順利完成。首先,根據(jù)新聞類型準備好相關道具和器材,如話筒、攝像機、錄音筆、無線麥克風、腳架、微單等。若是線上采訪,需提前確定采訪渠道和平臺,如微信語音或視頻電話等,并提前進行錄音測試。其次,詳細了解受訪者相關信息,如姓名、年齡、學歷背景等,對其性格特征以及重點經(jīng)歷等應有一定初步了解。再次,需全面收集和掌握已有新聞事件的相關報道及資料、信息,根據(jù)采訪主題明確提問方向,提前擬定采訪重點問題,制定采訪提綱。最后,在采訪前對整個流程進行梳理,強調(diào)采訪的邏輯性,盡量避免打亂節(jié)奏。涉及敏感話題采訪時,記者更應遵循黨性原則,對被采訪人有足夠的警惕性,以防止被采訪對象誤導,提問內(nèi)容應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滿足弘揚正能量的要求。
在新聞采訪中,記者需靈活掌握不同的提問方式,并在交談過程中能夠隨機應變進行合理轉換,利用有效的技巧正確區(qū)分采訪信息??蛇x擇的提問類型主要有:第一,開放式。即以受訪者為中心,使其不受范圍限制全面發(fā)表自己的想法,進行“為什么”“如何”等更加偏向主觀性的提問,拉近彼此間的關系。第二,封閉式。即以記者為主導,受訪者根據(jù)問題作出選擇和判斷簡要發(fā)表看法,以突出采訪的針對性,有效縮減時間。第三,啟發(fā)式和誘導式。即對有些不想作答或難以作答的受訪者進行引導,記者做好問題鋪墊,循序漸進引導受訪者回答核心問題。同時記者要時刻保持清醒,從客觀角度引導受訪者,在特殊情況下要自然轉換話題。
例如,中醫(yī)藥對新冠肺炎患者具有一定的治療效果,為了解具體效果,《經(jīng)濟日報》記者對廣東省中醫(yī)院專家鄒旭進行了采訪,并采用了封閉式與開放式相結合的提問方式,提出“目前的中醫(yī)藥治療取得哪些效果?”的問題,給出一個大概框架,讓受訪者在此范圍內(nèi)作答。針對治療效果,鄒旭說:“中醫(yī)藥對治療新冠肺炎發(fā)揮了很好的作用,一是輕癥患者,通過密切觀察其取得的效果很好;二是在抗病毒、解毒等理論基礎上可有效減緩重癥患者病情加重和轉變?yōu)槲<卑Y的趨勢;三是中、西醫(yī)藥協(xié)同下可降低危重癥患者的死亡率?!?/p>
為取得高效的新聞采訪效果,記者需在工作過程中營造和諧的采訪氛圍,避免出現(xiàn)尷尬場景。
一方面,堅持新聞采訪原則進行提問。一是傾聽原則。這是對記者職業(yè)素養(yǎng)的基本要求和對受訪者的尊重,可使受訪者主動配合采訪,根據(jù)記者的提問全面輸出相關信息。二是研究和客觀原則。即研究受訪者和新聞采訪主題,不添加主觀情緒進行提問。三是換位思考原則。站在受訪者角度選擇有效的提問方式和內(nèi)容,避免誘發(fā)其抵觸心理。
另一方面,記者應調(diào)整好自己的采訪狀態(tài),包括提問語氣、面部表情、肢體動作等,避免增加受訪者的不適應感,以緩解他們的緊張、焦慮等狀態(tài)。
例如,2018年高考放榜后,《南方都市報》記者對廣東省多名高分學生進行采訪,讓他們分享自己的學習心得和經(jīng)驗,采訪過程的氛圍十分輕松和諧,學生都積極回應,提出“借助關鍵詞加強記憶”“將做難事轉變成一種習慣”“掌握學科思維方法”等建議。同時記者也提問學生:“你是怎樣分配自己的學習時間的?”學生說會針對薄弱部分進行反復學習、根據(jù)學科做詳盡計劃等。
但需要特別留意的是,采訪氛圍的營造不應影響新聞的客觀真實性,可以先讓采訪對象“暢所欲言”,然后多方求證,讓真相不辯自明;也可以通過適當?shù)拇碳?,讓采訪對象的表達欲更強,從而掌握更多的新聞素材。切忌為營造氛圍而忽視對新聞真實性的追求。
一般情況下,新聞采訪對時間和效率的要求極高,因此,為獲取更多有效新聞信息,在采訪中,記者應緊抓工作重點、提出更具代表性且有新聞價值的問題。一方面,根據(jù)新聞采訪類別進行針對性提問,減少主觀臆測。如在交通事故類新聞事件中,記者要結合現(xiàn)場客觀情況對可接受采訪的當事人、目擊者、交警等提出有代表性的問題,如“描述事故當時的具體情況”“是否存在違規(guī)駕駛”“現(xiàn)場具體的傷亡情況”等,以收集真實客觀的新聞信息,為后續(xù)的新聞報道作鋪墊。另一方面,注意把握采訪主線展開提問。
在信息傳播飛速的時代,人們在看新聞時不僅想知道結果,還想更深入了解新聞事件的過程。因此,在新聞采訪中記者應突破表象,圍繞新聞疑點加大新聞采訪的深入提問,盡可能還原新聞。首先,記者要深度調(diào)查了解新聞具體情況,深入新聞現(xiàn)場,抓住受訪者言語中的疑點進行層層引導,消除其戒備,以挖掘更多隱藏的潛在信息來獲取事實證據(jù),避免以新聞當事人單方面的陳述作為新聞報道內(nèi)容。其次,注重采訪提問細節(jié)。如在采訪過程中受訪者出現(xiàn)表情凝重或低落情緒時,記者應稍微暫緩采訪給其一定的自我調(diào)節(jié)時間,以便其能夠表達自己真實情感。最后,記者在采編稿件時要嚴禁將道聽途說作為新聞撰寫依據(jù),且不可擅自修改受訪者的重要觀點。
新聞采訪是記者的重點職責之一,而提問是常用的重要手段。因此,記者要想取得優(yōu)質(zhì)的新聞采訪效果,還應根據(jù)采訪需要對采訪方式隨機應變,并不斷優(yōu)化采訪藝術,即做好采訪前準備、圍繞重點提出代表性問題、注意提問細節(jié)、營造和諧氛圍等,從而真正提高新聞采訪的有效性和價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