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以來,經濟全球化和文化多樣化蓬勃發(fā)展,中外文化的交流日益密切。電影是一門由特定文化創(chuàng)造的綜合性、國際化的現代藝術。然而由于中西方文化在各方面存在差異,影視作品要表達的理念和精神在傳播過程中可能有所流失。因此,字幕翻譯的作用愈發(fā)凸顯,在國際文化交流中發(fā)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好萊塢動畫電影《尋夢環(huán)游記》被諸多自媒體奉為“近十年來最棒的動畫制作”。該片的靈感源于墨西哥亡靈節(jié),講述了熱愛音樂的小男孩米格和落魄樂手??送性谖宀拾邤痰纳衩厥澜绲囊欢纹婷蠲半U旅程。該影片讓人投入與感動,指引人走進一個遙不可及的世界,又回歸到觸手可及的“身邊人”。本文從維索爾倫的順應論出發(fā),在語言語境、文化語境和情景語境三方面進行探討,分析該字幕翻譯如何在詞匯、句法、文化和情景進行動態(tài)順應。
20世紀90年代,比利時國際語用學學會秘書長Jef Verschueren在《Understanding Pragmatics》一書中提出了語言順應論的觀點。維索爾倫認為在交際過程中使用語言是對語言進行選擇的過程,這種選擇是有意識的或無意識的,而選擇的原因則來源于由語言內部或語言外部。語言的使用之所以能做出順應,是因為語言的三種特性:變異性、商討性和順應性,其中順應性是核心。
翻譯是一種將原語言轉換為目標語的過程,其實質就是進行順應的一個過程。在進行影視作品的字幕翻譯時,譯者要充分了解影片中各種人物所處的文化背景、人物的心理活動及情景關系等方面的因素,并將這些方面反映在人物之間的對白和字幕翻譯中。而中英兩種語言在語音、詞匯、句法和文化等方面都存有差異。因此,成功的電影字幕翻譯應做到各種順應,以符合目標語觀眾的特點,滿足目標語觀眾的欣賞要求。
1.語言語境順應
①詞匯順應
詞匯順應是指由于英漢語在詞匯層面的不對等造成翻譯過程中的詞語空缺而進行的字幕調整。不同的語言語境決定著詞匯詞義的選擇存在差異,在翻譯過程中詞義的選擇要與語句相順應,譯者要合理選擇詞匯并準確傳達源詞的含義。
影視字幕翻譯過程中應該順應漢語詞匯使用習慣,盡量使用中國人熟知或喜歡使用的詞匯,如四字成語,就具有非常美的漢語節(jié)奏,如“teeth stick out(齜牙咧嘴)”“clean up your act(洗心革面)”“move heaven and earth(披荊斬棘,赴湯蹈火)”“the kind of life you dream about(夢寐以求)”“follow the rules(循規(guī)蹈矩)”“hot ticket(一票難求)”,等等。另外,譯者也常采用漢語中常用的方言俗語和流行語,如“She didn't have time to cry over that walk-away musician.(她根本沒空為那個負心漢難過)”“Shall we skip the scanner?(我看別刷臉了吧)”,等等?!柏撔臐h”這一民間俗語出自王實甫《西廂記》,意思是玩弄別人的愛情,對感情不專一的男人,把“walk-away musician”譯為“負心漢”既順應了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也順應了劇中人物的感情?!八⒛槨边@一流行語指的是通過人臉識別技術進行身份鑒定的過程,在影片中亡靈需要先通過“人臉識別”才能通過花瓣橋返回人間,因此譯為“刷臉”既順應了目的語觀眾的認知也順應了劇情的發(fā)展。
②句法順應
漢語和英語分屬不同的語系,漢語為意合式語言,句子結構松散,句與句之間沒有過多的關聯詞連接和動詞時態(tài)與語態(tài)的變化。相反,英語為行合式語言,句子結構嚴謹,句子之間的連接靠關聯詞實現,以動詞為核心,強調動詞時態(tài)與語態(tài)的變化。因此,譯者在進行字幕翻譯時要考慮目標語與源語言的句法結構差異,采取增譯、正反譯、調整語序等翻譯方法,如:
A.增譯法
例:As her family grew,so did the business.
譯文:隨著家族日漸壯大,生意也越做越大。
原句后半句為省略句,譯文沒有譯為“生意也是如此”而是譯為“生意越做越大”,既補充了原句字面上缺失的部分,又達到了漢語對稱統(tǒng)一的效果,擴展成便于中國觀眾理解的漢語結構。
字幕翻譯使用增譯法能夠強化人物情感,豐富背景知識,減少中外差異,幫助目標觀眾更容易了解劇情。
B.正說反譯
例:End of argument.
譯文:這事兒沒得商量。
根據前面的劇情,米格試圖說服家人接受自己當音樂家的夢想,但是家人堅決反對他,譯文采取否定形式“沒得商量”表明家人對米格的反對。
字幕翻譯中正說反譯的使用,說明譯者既掌握了觀眾的用語喜歡,又能夠將人物內心情感表達出來,更清楚地了解每個人物的形象特點。
C.語序調整
例:We each made a sacrifice to get what we wanted.
譯文:為了自己想要的生活我們不得不做了選擇。
譯者在翻譯時并沒有照搬原句的語序,而是按照漢語的句型結構進行翻譯,順應了中文的表達習慣,更符合中文觀眾的用語習慣。
2.文化語境順應
由于中西方國家在歷史文化和風俗習慣等方面存在較大差異,譯者在字幕翻譯過程中需要順應目標語人們的社會文化、思維方式等方面,從而便于目標語觀眾克服文化障礙,能更準確地欣賞影片作品。從《尋夢環(huán)游記》的字幕分析,不難發(fā)現電影中有不少的文化順應。
例:I would move Heaven and Earth for you.
譯文:我愿為你赴湯蹈火。
“Heaven and Earth”常用于表達“天地”的意思,但是根據劇情在中文中找不到直接對應的文化意象,譯者選擇“赴湯蹈火”一詞既順應了原句的內涵,也順應了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實現了不同文化之間的對接。
例:What are you talking about?
譯文:你在說什么夢話呢?
“說夢話”在漢語文化中多指說一些不切實際的話,影片中米格的家人認為米格在胡說八道,而直譯原文則無法充分表達說話人的意圖,譯者處理為“說什么夢話”,更好地幫助目的語觀眾理解劇情,拉近與觀眾的心理距離。
3.情景語境順應
要完成一份成功的字幕翻譯,譯者還需把握影片故事情節(jié)的邏輯性、完整性和生動性,做到情景語境順應,最大程度地將影片所表達的內容傳遞給目的語觀眾。以影片《尋夢環(huán)游記》為例。
例:You're a total upgrade.
譯文:你可比他好太多了。
這是米格得知埃克托是他的曾曾爺爺時說的話。如果直譯為“高級多了”,觀眾可能不理解“total upgrade”在此處的內涵,此處譯為“好太多了”既表達了米格對??送械某浞仲潛P,也順應了影片的劇情,幫助劇情順利發(fā)展。
例:I brought you a little offering.
譯文:我來陪你喝兩杯。
這是埃克托帶了兩杯酒去找他的老朋友借吉他時說的話。若脫離劇情,這句話意思是“我給你帶了一個小禮物”,而譯者處理為“我來陪你喝兩杯”,既順應具體的情境,也使譯文更加生動,豐富了人物形象。
本文以維索爾倫的順應理論為基礎,對電影《尋夢環(huán)游記》的字幕翻譯進行語言語境、文化語境和情景語境三方面的分析,從所分析的實例可以看出,順應論能夠幫助譯者完成高質量的字幕翻譯,從而最大限度地滿足目的語觀眾的審美需求,對今后影視作品的推廣和中外文化交流等有一定的借鑒意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