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有光
①嘉靖己未,會闈事畢,予至是凡七試,復不第?;蜓裕汉擦种T學士素憐之,方入試,欲得之甚,索卷不得,皆缺然失望。蓋卷格于簾外,不入□。或又言:君名在天下,雖嶺海窮徼,語及君,莫不斂衽。獨其鄉(xiāng)人必加詆毀:自未入試已有毀之者矣;既不第,簾外之人又摘其文毀之。聞者皆為之不平。
②予曰:不然。有舉之而吾得焉,是舉之者勝也,而擠之者不勝也;有擠之而吾失焉,是擠之者勝也,而舉之者不勝也;有譽之而吾得焉,是譽之者是也,而毀之者非也;有毀之而吾失焉,是毀之者是也,譽之者非也。彼其人若非且不勝矣,而又何足與辨乎?彼其人既是且勝矣,而又何可與較乎?夫莫之為而為者,天也;莫之致而至者,命也。人不得而舉與擠也,不得而譽與毀也,是有天命焉。實未嘗舉也,未嘗擠也,未嘗譽也,未嘗毀也。
③昔年張文隱公為學士主考。是時內江趙孟靜考《易》房,趙又為公門生,相戒欲得予甚,而不得。后文隱公自內閣復出主考,屬吏部主事長洲章楙實云:“君為其鄉(xiāng)人,必能識其文?!倍乱嘧栽幈氐?,然又不得。當是時,簾外誰擠之耶?子路被愬于公伯寮??鬃釉坏乐畬⑿幸才c命也道之將廢也與命也孟子沮于臧倉而曰吾之不遇魯侯天也。
④晉樂廣嘗與客飲酒,客見杯中有蛇,惡之,歸而疾作。時河南聽事壁上有畫漆角弓,作蛇形,廣以杯中蛇即角影也,復置酒,問客所見如前。廣因告所以,而客疾遂愈。今或者之言,皆杯中之蛇類也。作解惑。
1.可填入第①段方框處的虛詞是(? ? ?)
A.耶 B.也 C.乎 D.者
2.對第②段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推舉我并且我成功了,意味著排擠我的人失敗。
B.贊揚我并且我成功了,這分明是詆毀我的人錯。
C.若是錯的且沒成功的,就沒什么值得與之爭辯。
D.人成功之后被推舉和被排擠,這就是天道主宰。
3.下面的句子是文中的原話,把它放回到文本中,合理的位置是(? ?)
故曰有天命焉。
A.第①段末尾 B.第②段末尾
C.第③段末尾 D.第④段末尾
4.概括本文的寫作意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B。
2. D(“人成功”應為“人不能成功”)。
3.C(與其之前的一句,語意緊密銜接、貫通)。
4.本文自然、巧妙地通過“杯弓蛇影”這一典故,來闡釋和說明了人的疑心往往是庸人自擾的深刻道理,這樣的疑神疑鬼,會在人們發(fā)現真相之后水落石出、昭然若揭,作者以此來凸顯創(chuàng)作的意圖,可謂用心良苦。
(本版供稿:上師大康城實驗學校 程立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