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春華 郭麗艷
簡要案情
張某擁有一份清代“奉天誥命”圣旨。2015年3月25日,李某與張某簽訂合同書,雙方自愿約定:張某將圣旨所有權(quán)轉(zhuǎn)讓給李某,李某支付轉(zhuǎn)讓費90萬元。簽訂合同后,李某先支付30萬元,張某將圣旨交付李某。后經(jīng)過鑒定,該份圣旨為康熙時期真品,但因此類藏品存世較多,市場價格不高,評估買賣時的價格為8.5萬元。李某對此不認可,主張圣旨合同買賣顯失公平、自己存在重大誤解,請求法院撤銷雙方簽訂的合同書、返還現(xiàn)款、退回原物。另查明,2011年10月,張某曾與李某簽訂委托代理合同,指派李某去北京參與該圣旨的談判及拍賣,李某也曾對該圣旨的相關情況進行了多方了解。
案件分析
此案經(jīng)合議庭合議,形成兩種意見。第一種意見認為,應判決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理由是,(一)關于重大誤解是否成立的認定。行為人因為對行為的性質(zhì),對方當事人,標的物的品種、質(zhì)量、規(guī)格和數(shù)量等的錯誤認識,使行為的后果與自己的意思相悖,并造成較大損失的,可以認定為重大誤解。本案中雙方均認可買賣的“奉天誥命”圣旨系真品,簽訂買賣合同時雙方對于合同標的的價值均不能確定,雙方均承擔著交易風險。李某自2011年就接受張某的委托參與“奉天誥命”圣旨的拍賣,張某也將自己知道的拍賣信息告訴了李某,李某對“奉天誥命”圣旨的相關情況是了解的。本案李某對合同標的價值的錯誤認識不夠成重大誤解。(二)關于顯失公平的認定。顯失公平的合同是指一方當事人利用優(yōu)勢或?qū)Ψ饺狈?jīng)驗,在訂立合同時致使雙方的權(quán)利和義務明顯違反公平、等價有償原則的合同。對于合同顯失公平的認定標準應堅持主觀標準和客觀標準的統(tǒng)一??陀^上,雙方的訂約地位不平等,一方處于優(yōu)勢地位而對方處于窘境,完全沒有同對方討價還價的余地,或是一方無經(jīng)驗、缺乏判斷力。主觀上,一方必須是故意利用對方所處的不利境地,即行為人必須知道對方所處的境地、知道他們之間訂立的合同顯失公平,并有意識地加以利用。本案中張某作為賣方?jīng)]有文物交易的經(jīng)驗,且買方李某在交易中不存在不利境地,因此本案合同不屬于顯失公平的合同。
本案買賣合同的標的物“奉天誥命”圣旨是特定物,亦是文物,其收藏、拍賣價值不可估量。文物交易的行規(guī),一經(jīng)成交并貨款兩訖后,即表明買方已接受該件文物的一切狀況(包括真?zhèn)巍㈣Υ茫?,并須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不得要求退貨、退款及換貨。張某、李某兩人簽訂的合同不屬于可變更、可撤銷的合同,李某要求撤銷雙方于2015年3月25日簽訂的合同書、返還現(xiàn)款、退回原物的訴求請求,依法應不予支持。
第二種意見:依法撤銷張某與李某于2015年3月25日簽訂的合同。理由是,“奉天誥命”圣旨鑒定的價值為8.5 萬元,與雙方商定的價格90萬元相差甚遠,李某對標的物價值的錯誤認識給其造成了重大損失,雙方簽訂的合同屬于重大誤解的合同,應依法予以撤銷,由李某退回原物、張某返還已得價款并承擔評估費、訴訟費用。
裁判結(jié)果
一審法院經(jīng)審理,作出的裁判結(jié)果是, 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五十四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zhí)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七十一條、第七十二條之規(guī)定,判決駁回原告李某的訴訟請求。
二審法院經(jīng)審理認為,從本案查明事實看,應當認定在2015年3月25日簽訂本案買賣合同前,李某已經(jīng)對涉案標的物的相關情況進行了較為充分的了解,涉案合同系由李某起草,合同中明確注明“經(jīng)甲乙雙方平等、充分協(xié)商”、“本合同簽訂后,雙方應誠信履行,均不得反悔”,且本案買賣合同的標的物“奉天誥命”圣旨屬于文物,其價值的確定不同于普通物品,一審判決綜合考慮本案的實際情況,判決駁回李某要求撤銷合同、返還現(xiàn)款、退回原物的訴訟請求正確,應予維持。
案例延伸
“打眼”,是古玩收藏的行話術(shù)語,也叫走眼,是指買家用較高的價錢買走了不值此價的藏品,或買了假貨。
關于可撤銷合同的法定事由,在司法裁判中應當謹慎認定適用。首先,在合同交易頻繁的當下,不適當?shù)姆穸ê贤Я?,不僅會增加交易成本,而且會讓當事人之間的權(quán)利義務陷入不確定狀態(tài),不利于社會經(jīng)濟交往和交易秩序的穩(wěn)定。其次,在買賣合同尤其是商事買賣合同中,交易雙方大都具備必要的商業(yè)理性和談判實力,有能力了解合同中利益關系是否均衡,也有能力承受合同利益分配下的風險。如果僅以標的物價值失衡給交易一方帶來損失這一結(jié)果來否定合同效力或撤銷合同,不僅不符合市場經(jīng)濟供求關系與發(fā)展規(guī)律,破壞了現(xiàn)有的交易秩序和交易習慣,而且也是對當事人意思自治的不尊重,是對契約自由的否定。圣旨等古玩藏品作為特定物、特種物,在收藏行業(yè)中,其價值的確定具有不可估量的特性,在交易中存在“打眼”情形亦是不可避免,但不能因為“打眼”失利而悖離契約自由原則,因“打眼”而主張撤銷已經(jīng)履行完畢的交易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