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磊
猴兒酒,顧名思義,是猴子釀造的酒。
明代學者李日華(也是個熱衷八卦的家伙)在《蓬櫳夜話》里說:“黃山多猿猱,春夏采雜花果于石洼中,醞釀成酒,香氣溢發(fā),聞數(shù)百步。野樵深入者或得偷飲之,不可多,多即減酒痕。覺之,眾猱伺得人,必嬲死之?!?/p>
李學者說,黃山里的猴子不知什么時候?qū)W會了釀酒。它們把采來的野果、鮮花混放在石穴中,果物發(fā)酵,久而久之成為佳釀,酒的香氣遠播。這美酒,在今天是典型的綠色飲品。當時,有樵夫、農(nóng)人走進深山老林,有時會偷喝猴子們釀的酒。但是,不可貪多。而一旦被發(fā)現(xiàn),下場往往不妙。
猴子釀酒多利用石洼、石穴。袁枚在《子不語·猢猻酒》里說,康熙年間有曹某攜友人共游黃山,遇一隱居老者。老人帶著他們到某處懸崖峭壁上,掀開一塊石板,下面是個小凹槽,內(nèi)有綠色而香氣撲鼻的液體。老人說,“此猢猻酒也”。
不僅黃山的猴子會釀酒。清人陸祚在《粵西偶記》里說,廣西的猴子也精于此道?!捌綐返雀钌街?,猿猴極多,善采百花釀酒?!迸c黃山的猴子相比,廣西的猴子工作能力強,生產(chǎn)的酒數(shù)量較多:“樵子入山得其巢穴者,其酒多至數(shù)石,飲之香美異常?!?/p>
據(jù)明末清初的屈大均說,海南島的猴子也會釀酒。它們釀的酒被稱為“猿酒”:“嘗于石巖深處得猿酒,蓋猿以稻米雜百花所造,一石穴輒有五六升許,味最辣。”——猿猴從哪里搞來的稻米,屈大均沒說,后人自然不得而知。當然,這似乎是個問題,又似乎不是個問題(它們可以去農(nóng)田里偷嘛)。
這么多地方的猴子都會釀酒,真令人感到震驚。
百度百科中說,所謂猴兒酒,傳言是猴子們采集百果后,藏到樹洞里準備過冬。時間久了,那些沒被開封的樹洞里的百果開始發(fā)酵,不久即為天然美酒。有人說:“此類野釀,實屬機緣巧合,真正的猴兒酒千金不換?!薄篱g萬般造化,多是機緣巧合。
“猿酒”也罷,猴兒酒也罷,歸根結底是種傳說,是野狐禪。而文化或者說野史筆記的魅力即在于此?!吘梗蝗f瓶路易十三或者茅臺,也未必換得回一個神奇的故事。
猴子不但會釀酒,而且猴子還貪杯。
東漢學者高誘在《淮南子》的《氾論篇》“猩猩知往而不知來”句下注釋道:“猩猩……嗜酒,人以酒搏之,飲而不耐息,不知當醉,以禽其身。”
晉人常璩撰《南中志》,講過一個神奇的故事:“猩猩在此谷中,行無常路,百數(shù)為群。土人以酒若糟,設于路?!棽轂閷?,數(shù)十量相連結。猩猩在山谷,見酒及屩,知其設張者,即知張者先祖名字。乃呼其名而罵云:‘奴欲張我!舍之而去。去而又還,相呼試共嘗酒。初嘗少許,又取屩子著之。若進兩三升,便大醉。人出收之,屩子相連不得去,執(zhí)還內(nèi)牢中。人欲取者,到牢便語云:‘猩猩汝可自相推肥者出之。竟相對而泣?!?/p>
猩猩貪杯,也喜歡穿草鞋。因為這,沒少吃人類的虧。而人類代代相傳的生活經(jīng)驗,在猩猩群體里也同樣傳播著。一代代的猩猩們牢記祖祖輩輩的慘痛經(jīng)歷,互相提醒、勸誡而不曾止息。
所以,當猩猩看到土人擺設的酒具和草鞋,馬上就明白其內(nèi)在的兇險。之后,猩猩們發(fā)怒了,它們集體鄙視人類,破口大罵:“用美酒引誘我,設計害我,真是無恥!”“連一點新的套路都沒有,這不是侮辱我們的智商嗎!?。?!”
但,罵歸罵,罵完之后酒還是要喝的。
起初,猩猩們警惕性很高。后來,終于有個家伙扛不住誘惑,開口道:“不就是一杯酒嗎?!我們早就勘破了他們的伎倆。我們稍微嘗一點就是了,千萬別多喝。”說完,它小心翼翼地喝了一口,繼續(xù)破口大罵卑鄙的人類。
隨后,其它猩猩也開了竅。大家邊喝邊罵、邊罵邊喝。久而久之,所有的猩猩都醉了,它們穿上愚蠢的人類所編織的串在一起的草鞋玩耍。
再后來,呼哨聲一響,它們集體束手就擒?!把劾镒R得破,肚里忍不過”,說的就是這個故事??!
但是,故事到這里并沒有結束。被關到籠子里的猩猩成了下酒菜,每天卑鄙的人類會來到籠子前,吆喝道:“你們當中誰最肥,大家可以把它推出來受死!其他的暫且可以保全自己了!”——于是,成為階下囚的猩猩們馬上開始混亂一通。之后,它們主動把身體臃腫的同胞推選出來,流著淚躲在籠子的角落里。某些猩猩,會為又能夠茍活一天而感到暗自慶幸。還有的猩猩,內(nèi)心深處會琢磨減肥的方式和方法。這時候,減肥藥(如果有的話)真是萬金難買??!
看似在講猴子的故事,其實是在討論人性。猴子身上的細節(jié),全都似曾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