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良橋
摘要:《刑事訴訟法》2018年的修改,不僅回應社會熱點與司法改革,更彰顯法治公平正義。在這次修改中,寫進值班律師制度、速裁程序、犯罪嫌疑人自愿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等?!俺林蹅扰锨Х^,病樹前頭萬木春”在新的法律條文出現(xiàn)后,總會有支持和質疑的聲音。該文著重從立法角度深刻分析值班律師制度的價值,力求應有的內涵。
關鍵字:值班律師;辯訴交易;認罪認罰從寬
一、值班律師制度的概念和產生
《刑事訴訟法》素來有“小憲法”的美稱,在法治文明下,一方面要重視打擊懲治犯罪,另一方面也要注重人權的保護。新寫入的值班律師制度,從法律規(guī)范來看,值班律師制度是獨立于法律援助之外的,為維護被告人合法權益不受非法侵害與維護公平正義的一項制度。
值班律師制度概念。有學者認為,值班律師是在當事人自己尚未聘請律師或辦理相關手續(xù)獲得法律援助律師之前,為其提供“空檔期”應急性的法律服務人。[1]根據(jù)我國刑事訴訟法第36條規(guī)定,值班律師制度是指,國家在特定場所為沒有委托辯護人、法庭也沒有為其指派律師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供一定法律幫助的人。
值班律師參與審判的效用。值班律師制度在犯罪嫌疑人自愿認罪認罰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眾所周知,我國的審判制度是區(qū)別于英美法系的當事人主義,也迥異于大陸法系的職權主義,我們是控辯式,呈現(xiàn)三角形狀,法官居中裁決,控辯雙方積極對抗。所以,在我國的刑事審判實務中,辯護人及時參與審判過程是極其重要一步。不僅維護被告人的合法權益,也契合我國審判制度。值班律師制度能夠在犯罪嫌疑人自愿認罪認罰從寬制度下,提供充足化的程序幫助。
二、值班律師制度的歷史溯源
值班律師起源。值班律師制度起緣于英國,現(xiàn)已被世界各國的刑事訴訟法普遍采用。我國的值班律師制度追溯到2006年與聯(lián)合國開發(fā)署在河南試點的“法律援助值班律師制度”。2014年,中央深化體制改革領導小組將“在法院、看守所設置法律援助值班律師辦公室”作為司法體制改革的內容。[2]蘇力說,“任何制度是人類行為的結果,而不是人類設計的結果。”值班律師制度的出現(xiàn),不僅有現(xiàn)實情況需要,也有社會價值冀求,是符合社會實際的產物。
三、值班律師制度的爭論
值班律師制度初次寫入《刑事訴訟法》,在法條規(guī)范上略顯粗糙,導致在司法實踐過程中,易出問題。實務中值班律師更多成為檢察官的附庸,并未參與案件,僅僅成為認罪認罰制度的見證人,該局面脫離值班律師制度的設計初衷。所以,學者們對值班律師制度爭議不斷。有學者主張應當給予值班律師與辯護人同等地位,可給被告人提供有效法律服務;也有學者主張值班律師制度應當迥異于辯護人制度,屬于司法改革制度下的另一條進路;也有學者主張對值班律師名稱進行修改。凡此種種都從不同的角度說明值班律師制度存有缺陷。筆者較認可值班律師現(xiàn)有的法律定位。
四、值班律師制度路徑指引
從立法本意上解讀值班律師制度。刑事司法制度改革的最終目的,是在確保社會穩(wěn)定的基礎上盡量保障個人的基本權利。[3]法學屬于社會科學,對法學中的一項制度研究,僅僅滿足于現(xiàn)有法律字面規(guī)定,而不深究其背后的立法原意,勢必會陷入本本主義的漩渦。法律條文為何沒有直接將值班律師規(guī)定為值班辯護人,或稱之為辯護人,筆者認為,這是一種立法技巧,更是一種貼合事物發(fā)展規(guī)律變化的方法。哲學上講,事物的發(fā)展是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的前進,方向是前進上升的,道路是迂回曲折的。一項法律制度的建構,不會是一蹴而就,萬丈高樓起于平臺,沒有堅實的平臺支撐,不會有固若金湯的高樓大廈。任何一項新制度建設都需完善的配套措施。徒法不足以自行,我們需要的不僅僅是法治,更需要的是人人得以遵守和信賴的良法之治。值班律師制度作為一項嶄新制度在2018年寫入《刑事訴訟法》,這項制度在刑事訴訟法中的體系建構,甚至在司法人員、律師、犯罪嫌疑人內心的確信與達成共識還需時間,我們不能忽視事物發(fā)展規(guī)律,一步逾越。這實際上是一種行動過程,即便是一開始就知道行動的結果,也只能逐步接近而不是直接跨越,這樣的立法技巧,在立法過程中司空見慣和不乏先例。
肯定現(xiàn)有值班律師制度。從司法改革的設計來看,值班律師制度歸屬于辯護制度改革中。改革往往都是在曲折中前行,激烈的言辭正反映了社會思考。司法改革的推進不是說增加一些新的法律條文和司法制度,然后大力推行,就可實現(xiàn)司法改革的終局目標。司法改革同樣也不是推倒一切從新來過的制度建設,而是要符合社會實際,人民需要、道德價值的選擇。值班律師制度作為司法改革大背景下推行的方案,不但要有經濟考量、法治考量,還要有人們適應上的考量;不僅要考慮當下,還要考慮未來;不但要考慮現(xiàn)實影響,還要考慮法治建設。在新修訂的刑事訴訟法中首次寫入值班律師制度,雖未詳盡地規(guī)定值班律師權利和義務,并且在名稱上也有所保留,但并不能以此來否認該項制度的正確性。
法律人的人格是法律正義的最終保障。律師作為法律工作的服務者,在司法改革的背景中,也肩負了匡扶秩序價值的重任。值班律師制度關乎社會秩序的穩(wěn)定與法治精神的傳承,應致力推動值班律師制度與司法審判良性的互動,來促進案件的公平和正義。
參考文獻
[1] 顧永忠.追根溯源:再論值班律師的應然定位[J]法學雜志,2018,39(09):13-24
[2]推進“刑事速裁程序”試點工作完善值班律師制度,http:∥china. huanqiu.com/hot/2017-06/10921076.html
[3]何群,儲槐植.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實體法解讀:從刑事一體化的視角[J]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8(06):9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