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紅梅
人生有不同年齡階段,也同樣有相應的角色轉換。有些人在位時叱咤風云、志滿意得,退休后立即精神萎靡、牢騷滿腹。根本原因就在于不了解老年生活的特點,沒有及早為老年生活作好準備。相反,有的老人活得明白,及早作好準備,即使到了耄耋之年,仍能活得舒坦,活得瀟灑,活得有尊嚴?!皩櫲璨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觀天上云卷云舒?!彼麄兊牟顒e在于心態(tài),在于會不會安排做自己喜歡做的事,而不勉強去做自己不喜歡做的事。老年有成熟之樂、天倫之樂、發(fā)展個性之樂、領受興趣之樂,還有獨處之樂。獨處時有廣闊的思想空間,有充分的行動自由,有全額的可支配時間,有不受干擾的心靈天地?!翱梢哉{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p>
老年養(yǎng)生,以“淡”為貴。淡化年齡。正如那“寒風吐艷紅,老榕萌新綠”。 雖然已離開崗位,但這只是角色的轉換,像深谷里的山泉或許更加甘甜,值得你去細細品嘗。爸媽從教師崗位上退休已二十多年,他們的退休生活是充實而快樂的。境由心造,說到底,快樂只不過是一種感受而己。生而為人,學會慶幸,學會滿足,我們的眼睛就會笑意盈盈,望頭上的每片葉子都會有陽光蒞臨,看腳下的每寸土地都會有和諧生長,快樂就會無處不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打掃收拾房屋是爸媽一天生活的開始,侍弄花草是興趣之一,一室茂盛鮮艷的花木主要是媽媽的精心培育。天氣好的早上,媽媽一般去附近的市場買菜,爸爸會在小區(qū)、公園里找其他老伙伴兒聊天或散步。
爸媽一向把讀書看作是陶冶情操,延年益壽的功夫來修煉,老而好學,如炳燭之明。讀書若水,川流不息,潛移默化,潤物無聲。通過讀書看報,能凈化心靈、通情達理;還能拓寬人的視野,使人心胸開闊。經過歲月的磨礪和積淀,爸媽積累了一定的社會經驗和生活感悟,閑暇時間,媽媽會把一些好的片段,諸如生活常識、故事美文等等抄寫在本子上,準確地說,我的文學啟蒙開始于我在小學一年級時,媽媽教我寫的第一篇作文,后來才得益于爸爸對我刻意的寫作訓練。爸爸則是在可能的時間和空間里以書法和繪畫的方式去隨時記錄生活中的點點滴滴。
爸爸早年就練書法、學繪畫,琴棋書畫樣樣皆通,近兩年一直未輟。書寫的本源是一種工具,可是文字一旦成為書法就化蛹成蝶,蝶變成仙,成就了一生的華美。一張柔和的紙張,一片飄動的白云,在白云上舞動的是文字的靈魂,還有千年歷史的回聲。一幅書法作品展開了,靈動的文字間似乎有古韻的余音裊裊傳來,沒法不讓人想起悠悠的歷史?!巴嫖锊粏手?,愛好亦成家;夕陽無限好,古稀更輝煌”,這是對爸媽的鮮明寫照??窗职謺鴮憰r,觀其力而不失,身姿展而不夸,筆跡流水行云;展紙揮毫,筆走蛟龍。直畫如劍,曲筆似藤,點若危峰墜石,撇如蘭葉拂風??v橫捭闔辟新徑,酣暢淋漓寫人生。
繪畫,是一種精美的無可挑剔的藝術。繪畫藝術可以讓人感受無窮的樂趣。它能培育人的想象力、記憶力、觀察力、表現力、創(chuàng)造力。繪畫的寶藏中沒有金銀財寶,它只有繪畫這顆小小鉆石,看似小,而其實是一個大空間。只是要你追蹤它的痕跡,懂得它,你就懂得了“享受”這兩個字的真正含義。爸爸與生俱來的藝術稟賦,使他和繪畫之間有了一種心靈感應。這種感覺是奇妙的夢幻的,可以通過圖畫上的畫面反映他的心境,也能夠用繪畫來表達他的想法。爸爸收錄在冊的多為動植物,還涉及歷史故事片段及人物繪畫,每一幅畫都栩栩如生,酣暢淋漓!植物花卉千姿百態(tài),令人美不勝收,動物繪畫形態(tài)逼真,歷史故事片段及人物繪畫看起來讓人有種身臨其境之感,恍如置身其中,為畫中故事和人物所左右和牽引。
“布衣得暖勝似綿,行也安然,坐也安然;粗茶淡飯飽三餐,早也香甜,晚也香甜;周末閑暇覽書篇,名也不貪,利也不貪;知足賽過長生藥,不是神仙,樂似神仙。”我們可以從這首歌謠中享受人生的真正快樂,而我的爸媽是真正踐行這首歌謠的智者!